“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题)。佛法宣扬的是广博与超脱,禅机悟的是人生枷锁,究竟能否参悟透彻,凭的是个人修为。诗词填的是一时心境,抒发的总是感叹向往,究竟有几般梦想能够成真,看的是个人定力。本书用故事语言娓娓道来,使人体悟到佛教哲学的智慧和精微,感悟禅机的奥秘!
全书内分真正修行、自己就是罗汉、掬一捧清凉的水、心中有棵菩提树、感受道的真谛、寻找感动、划出最美的光芒、菩提在自心八大部分,收录了许多的禅机小品,供读者掺悟,每篇小品后面都附有“天机”,帮助读者思考。
法华寺的住持是本能禅师,他已见道多年,点拨了很多来求助的游僧。云飞知道后,便执意要见本能禅师。
虽然修习了多年的修宗。可是内心依然深感不安.如何才能摆脱这缠绕在心头的困苦呢?云飞拿起禅杖,四方云游。当走到法华寺时,便拄杖而入。
法华寺的住持是本能禅师,他已见道多年。点拨了很多来求助的游僧。云飞知道后,便执意要见本能禅师。一见面。他就问本能禅师:“学人求识佛,怎样才行呢?”
本能说:“你这样问我,真像骑牛觅牛。”言下之意是自家有佛,何须外求?
云飞听出禅师的意思,又问:“识得佛以后怎么样呢?”
“就像骑着牛回家一样。”本能答。
“不知牛骑回家后,该怎么养着。”云飞问。
“你见过牧牛人是怎么做的吗?牧牛人手持杖子,看着牛。不让它侵入人家的庄稼地里去。”
本能说罢,缠绕在云飞心头多年的疑惑顿然解开。
禅思一点通:
本能禅师是在告诫云飞:时时要提醒自己.不可忘了本心!禅师将参禅喻为牧牛,可谓形象至极,恰到好处。一方面,使得禅僧面对没头没脑、无从把握的禅,有了一个浅显的入手处;另一方面,将禅修与日常劳动融在一起,能结合实际,体味到禅的妙用。
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