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城市设计在美国、日本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本土化现象为参照,以现代城市设计在中国从1980年到2002年的理论、实践、运作机制等方面的发展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国城市建设体系的现实和目前全球学术研究趋势,全面分析了影响城市设计在中国发展的本土化因素,以及现代城市设计在中国发展过程中清晰的本土化趋势。通过对全球范围内的城市设计本土化现象的论述和对中国现代城市设计本土化趋势的分析,力图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进一步澄清城市设计的基本问题,对城市设计的理论研究、实践操作和学科建设等各方面提出系统的见解,建立本土化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的平台。
本书以现代城市设计在美国、日本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本土化现象为参照,以现代城市设计在中国从1980年到2002年之间的理论、实践和运作机制等方面的发展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国城市建设体系的现实和目前全球学术研究趋势,全面分析了影响城市设计在中国发展的本土化因素,以及现代城市设计在中国发展过程中清晰的本土化趋势。论证了本土化是现代城市设计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为促进城市设计的良性发展,应变被动的自发的本土化为主动的自觉的本土化,建立适应中国城市建设体系特点的城市设计运作机制,明确城市设计的法律保障,从而对城市设计的管理程序和方法、城市设计的设计成果内容、城市设计教育等支撑体系提出规范性的要求。本书通过对全球范围内的城市设计本土化现象的论述和对中国现代城市设计本土化趋势的分析,力图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进一步澄清城市设计的基本问题,对城市设计的理论研究、实践操作和学科建设等各方面提出系统的见解,建立本土化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