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继雄是我国有名的鉴定家、画家;本书介绍的是作者对其我国历代的有名的书法家、画家以及他们的作品进行介绍、辨析和评鉴,其中包括:石涛的《观音图》、梅庚《江山帆影图》、高凤翰行草《富春记游卷》以及吴昌硕《筐菊图轴》等等,介绍用笔、评论法书、跋自书、点评旧帖,评诗文等的杂言随笔。希望能对爱好书法、画家艺术的朋友作以参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鉴画随笔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作者 | 劳继雄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劳继雄是我国有名的鉴定家、画家;本书介绍的是作者对其我国历代的有名的书法家、画家以及他们的作品进行介绍、辨析和评鉴,其中包括:石涛的《观音图》、梅庚《江山帆影图》、高凤翰行草《富春记游卷》以及吴昌硕《筐菊图轴》等等,介绍用笔、评论法书、跋自书、点评旧帖,评诗文等的杂言随笔。希望能对爱好书法、画家艺术的朋友作以参考。 目录 我所认识的劳继雄 (郑重) 王诜的二幅《烟江叠嶂图》 梁楷《右军题■图卷》 元郭畀的手书日记 王绂《观音图卷》 沈周《松梅喜鹊图轴》 关于唐寅的代笔问题 孙隆有三人 叶澄不是戴进之师 丁云鹏与丁九常 董其昌与蓝瑛 陈洪绶《雅集图卷》 祁豸佳和祁彪佳 蔡玉卿及其《山居漫咏卷》 石涛《观音图》 朱耷《杂画册》 髡残的生平及其画格 论王时敏 王鉴“染香庵”辨析 王原祁的山水 恽寿平的生平及其绘画 恽寿平的学生 卜舜年的卒年问题 二薛宣原是一人 南通张雨 华■的《金谷园图》 华■《花鸟人物册》 高凤翰行草《富春记游卷》辨析 郑燮画石与点苔 改琦、改恭和改篑 任熊生卒考辨 任薰的晚境 吴昌硕《筐菊图轴》 近代上海地区的绘画流派——兼论“海派” 扇子源流、扇画及其他 中国古代书法浅说 后记 我自幼喜画,但志不在画,大概是那个时代使然,只想考个好大学,“读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文革伊始,大学之梦破灭,转而握起了画笔,伴随着时代的步伐,先画油画,后作国画,也涉猎连环画,虽下放农村插队,劳动之余,笔耕不辍,与同好结伴,如初生牛犊那样不知天高地厚地东冲西撞,总算也有了点名堂。 1972年,被选进上海博物馆。初则参加整理成千上万件抄家字画,虽吃饱了灰尘却尝到了看画的甜头,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消化,却扩大了视野,眼睛为之一亮。1979年,有幸成为谢稚柳先生的学生。在老师的亲临指导下,脱产二年,系统地学习了书画的理论和鉴定。尔后,又于1983年随师参加了八年的全国书画巡回鉴定工作,跑了二十余个省市,看了十余万件公家所藏历代名迹,真是老鼠掉进了白米缸。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与书画鉴定和创作深结良缘。 书画鉴定,自古有之,历代的大收藏家,大凡也是鉴定家,就是因为看得多的缘故。然而真正把书画鉴定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的,还是近现代的事情。所谓鉴定,其实就是比较学,跟其它物类鉴定不同,因为一件书画作品是画家艺术创作的结晶,更具多样性和随意性。而鉴定家也不是一架固定的机器,由于本身的涵养及对书画的认识程度,都可能出现错误的判定。因此一方在不断更新自己的创作风格,而另一方则随之要不断矫正自己固有的观念与模式,捕捉它们的变化和内在的关联,这就是书画鉴定的艰难之处,也是为何对一件字画鉴定会造成如此意见纷争的症结所在。 以我的经历,所见书画不谓不多,但越是如此,看画时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不敢妄加断言。记得在全国巡回鉴定时,有次老师问起近期看画的心得。我说,我深深感觉到越来越难了。老师说这就是进步,说明又上了一个台阶。书画的变数之大,如你本生不会写写画画的话,是很难体认到个中的奥秘。因为画的好坏,与人的情绪,工具的优劣和环境的好恶有关。有些应酬之作,往往数十年后不为人所认可的事大有所在。如果不用扩大的眼光和辩证的思维去作深入的比较,单凭一瞬间的感觉,往往会出现错误的结论而把一件原本是真迹的字画打人冷宫。几年前,我去北京看望启功先生,一进屋,启老就不无幽默地说,现在只要一打开画就说“假的”,就证明你眼光厉害,是鉴定家。殊不知,看假容易说真难,一句“假的”话,只能唬弄那些不懂画的外行,让人觉得了不起,其实已经是贻害无穷了。因此,书画鉴定必须以冷静的眼光,慎之又慎地去审视每一件作品。不偏激、不预设立场,不为自己好恶所左右,才能达到比较公正客观,少犯错误的地步。 当前国内的书画情势,轰轰烈烈、方兴未艾,涌现了一大批鉴定家和收藏家。这是好事,说明中国文化事业的兴旺。但由于发展迅猛,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就鉴定而言,不是看了些画、读了些书,就可以去鉴定画了。这是一个误区,我经历过这个阶段,刚刚涉足时,觉得不过如此,很容易,信口雌黄。现在回想起来是非常不负责任,幼稚可笑的。另一误区是,画家不一定就是鉴定家。大凡画家的个性都很强烈,否则就不成其为好画家了。但画家与鉴定家有本质的区别。画家如果没有看过大量的字画,也没有去比较研究,单凭自己的创作经验去判断,往往就会出现偏差。在美国时,曾和老师一起应邀去一位知名画家家里看他的书画藏品,结果令宾主均大失所望的是,所有他认为精好的字画,其实都属赝品,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原则,画的真假与好坏,其实是两码事。但反过来,画家从事鉴定确有其优越性。记得我拜谢先生为师之前,先生就有一个规定,跟我学鉴定,必须会画画,因为有实践经验,懂得笔墨,对于鉴定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书画鉴定,说穿了就是研究流派。所谓流派,就是因师承关系而延伸的,代表这一时期,具有共同风格的派别。时代风格产生于流派,而流派又受时代风格的制约。因此在研究整个书画发展过程中,个人风格总是无法摆脱时代的气息和烙印,掌握了这一规律,即使看到一幅没有落款的字画,也不难断定其创作年限了。博物馆是学术研究机构,藏品丰富,具有系统研究学习的条件。因此,博物馆出来的鉴定家一般比较严谨。社会是个大学堂,流量大,良莠不齐,自学成材的鉴定家,实践经验多,眼睛敏锐,但缺乏系统的排比研究,有时坏的看多了,往往有失之偏颇之处。两者不排斥,取长补短,就一定能提高鉴定水平,以适应当前巨大市场的需求。 一般来说鉴定家也不是万能膏药。每一个鉴定家对他所研究的某一领域有独到之处,以致对某一派或某一个人的鉴定有相当的把握。权威之所以区别于一般的鉴定家,主要在于他们一辈子浸淫于这一领域,研究深,涉猎广,犹如一爿杂货店,进得多,自然就能满足各路顾客的需要了。当前流传一种说法,似乎那些专家、权威,只要给钱,假的也题成了真的。此类事不能说没有,只能是个别现象。我的老师对所有人和事都宽宏大量,唯独看画时特别严肃。记得我曾拿一幅画去请老师鉴定并请为题,老师说,不管谁即使是你拿来的,只要我看是假的,照样是不会题的,这是一个原则。陈佩秋先生是一位著名画家,也是一位冶学十分严谨的专家,即使是她对自己熟悉或曾下过功夫研究过的画家的作品鉴定时,仍十分仔细,详加审视,请其题写的字画,必留数日,以便再作核实。启功先生也是如此,一句口头话,不懂就是不懂,决不装懂,足以证明启老的作风。以上所例,在前辈专家身上多不胜数,而对当今书画大潮中涌现的大量年轻鉴定家来说,也是一面不无裨益的镜子。 收藏家和鉴定家可以说是一对互为依存的孪生兄弟。自古至今,所有收藏家,都是在不断提升自己眼力的基础上,去伪存真,使自己的收藏品益趋精美的。他们的共同之点都希望自己化钱买进的艺术品是真迹,既保值,又有观赏价值。而不同的是,现在的收藏,更趋于集团化和商品化,包含着大量投机炒作的行为,功利性更加强烈。这不能说是坏事,社会发展使然,但需要说明的是,艺术品投资在功利上与股票投资不相上下,然而更有其独特性。几年前听说曾为一幅张大干的画是否赝品而闹得沸沸扬扬,甚至惊动了中央。据说最后还被法院所判定。就此事来说,我觉得除非有确凿证据指认其为作假,否则司法机关是很难插手的,应该把它归属于学术研究的范畴。即使集中了全国一流专家去鉴定,能保证都能看懂张大千?记得在全国巡回鉴定时,在座的所有专家对一件作品有严重分歧时,文物局就明文规定各抒己见,记录在案,以备日后再作研究。另一方面,作为买到这幅画的藏家,也应有心理承受的能力,既然是投资,不是爱好,应该具有承担风险的勇气。试想,如果你所投资的某类股票一落千丈,血本无归时,难道也要向法院提出申诉!艺术品投资较之股票更为复杂,更须谨慎小心,即使看走了眼,收到一件赝品,也权作交了一次学费,得了一个教训,学费越大,越刻骨铭心,越能提升自己的鉴定水平。回首往事,哪一位大收藏家没有类似的经历,好像没有见到为此而去法院的。 以上泛泛而谈,只是发内心的一些体会。鉴定之学,不是几句话,几篇文章就能说得清楚的,对许多想涉及或已经进入这一门槛的人来说,觉得高深莫测,确也不为过,但只要真下功夫,也是有径可寻,有路可攀的。它是一门科学,当你胸无成竹,拿捏不准的时候,千万不要急于下定论,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以便使自己的鉴定水平更趋完满,这是我的心路历程。此书所集文章,大都是十几年前所发表的,多有不足之处。而文章的编辑成书,也算是我从事这项工作的小结。对同行或爱好这门艺术的朋友来说,如果还有那么点可读性的话,只能聊作参考,以资共勉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