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今天,我们将把民俗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和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本书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民间游戏与竞技》,像您详细介绍了刘传在中国的民间游戏与竞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民间游戏与竞技/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
分类 | 生活休闲-体育运动-其他运动 |
作者 | 郭泮溪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今天,我们将把民俗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和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本书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民间游戏与竞技》,像您详细介绍了刘传在中国的民间游戏与竞技。 内容推荐 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本书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民间游戏与竞技》,像您详细介绍了刘传在中国的民间游戏与竞技。 目录 第一章 话说民间游戏与竞技/1 第二章 儿童游戏/14 老鹰捉小鸡类游戏/15 扯皮条/16 指星过月/17 摸瞎鱼/18 捉迷藏/18 跳年/20 割韭菜与老虎换山/21 掏个火/22 拉大锯/23 打瓦/24 打鬼/26 挑急急令/27 斗拐/28 猴抱蛋/29 小鸡赶火烧与摔泥凹凹/30 穿白楞叶与拍烟牌/31 揣包儿/32 叫手势与打鼻子眼/33 扣沙布袋/34 弹槐豆与堆宝塔/35 官打捉贼/36 足达熊/37 过家家/37 第三章 斗赛游戏/40 斗牛/41 斗羊/43 斗鸭/44 斗鸟46/ 斗鹌鹑/47 斗狗/48 斗蚁/49 斗鱼/50 斗蟋蟀/51 第四章 季节游戏/53 鞭春牛/53 放爆竹/54 元宵观灯/57 元宵节转黄河/61 斗百草/62 赛瓜/64 乞巧/65 走月亮与圆月/69 重阳登高/71 九九消寒图/74 冰嬉/75 第五章 歇舞观赏游戏/77 舞狮子/11 台阁/79 舞龙与耍龙灯/80 扭秧歌/82 踩高跷/85 跑竹马/81 跑旱船/90 跑驴与老汉推车/92 皮影戏/93 木偶戏/95 拉洋片儿/96 第六章 杂艺游戏/97 跳百索与跳皮筋/97 抖空竹与跳竹竿/99 放风筝/100 打柴火与抢木棍/104 玩嘎什哈与抓子儿/105 操磉与劈甘蔗/108 第七章 智能游戏/110 猜谜语/110 射覆与猜枚/112 绕口令/113 翻交交与折纸/115 解九连环/117 拼七巧板/118 第八章 驯化小动物游戏/121 猴戏/123 鼠戏/124 蛙戏/125 金鱼排队/126 蜡嘴鸟演剧/126 第九章 助兴游戏/128 酒令与茶令/129 躲身数/133 出老婆拳与猜火柴/134 击鼓传花/135 捉曹操/136 第十章 犋艺俘戏/137 下围棋/138 下象棋/140 下五道/142 下连/143 下鹿棋与走憋死牛/144 阿斯掏与罕跃/146 猪娘棋/148 鸡婆棋/149 赶牛角与赶羊蛋/150 走北京/151 五棋与撑四角/154 杀秫黍与炮打洋鬼子/155 陆博/157 双陆/157 打马/159 骨牌/160 第十一章 赛力竞技/162 拔河/163 扳手腕与掀碌碡/164 赛龙舟/166 对顶木杠与推杆/169 举重/170 角抵·相扑与摔跤/173 拔腰与拉海龟/180 马上拉力/181 第十二章 赛技巧竞技/183 荡秋千/184 赛马·姑娘追及其他/188 蹴鞠和马■/192 踢毽子与踢石球/196 捶丸与打贝阔/200 打竹球与竿球/201 打尜与打尺寸/203 射柳及其他/204 顶瓮竞走与赛海马/206 爬滑木与爬竿/207 跳板与乍螂抛/208 抛绣球与打陀螺/209 试读章节 猴戏 猴戏又叫“耍猴儿”、“弄猢狲”等。猴戏早在唐宋时已出现,到了明清以后更加盛行,并成为街头巷尾最常见的驯化小动物游戏。清代《北京风俗百图》第50图为“耍猴图”。该图的题词是这样写的:“此中国耍猴之图也。其兽人形,遍体生毛,其性甚灵,能自戴鬼脸,穿衣服,爬竿,翻跟斗,跑羊车等戏。其人(指耍猴者)拉至沿街,鸣锣为号,以此为生也。”清代王有光在《吴下谚联》中说:“(猴子)以犬为骑,以锡箔器仗为把子,演诸杂剧。”《燕京岁时记》也说:“耍猴儿者,木箱之内藏有羽帽乌纱,猴手白启箱,戴而坐之……其余扶犁、跑马、均能听人指挥。”徐珂在《清稗类钞》“猴戏”条中记述了这样一件耍猴艺人驯化猴子的事:安徽凤阳有个名叫韩七的艺人,善于驯化猴子做各种游戏。当时常见的耍猴人,一般均驯养一两只猴子,而韩七却驯养了10多只各种各样的猴子。他外出耍猴时,从来不需要用绳索牵着它们。韩七每次演猴戏时,10多只猴子有的扮生角,有的扮旦角,有的扮净角,有的扮丑角,有的则击鼓敲锣,还有的猴子奔走往来,极为热闹有趣,特别吸引观众。 鼠戏 鼠戏又称“耍耗儿”,也是驯化小动物游戏中常可见到的游戏项目。鼠戏产生的年代不甚清楚,但到了明清时已经比较常见了。清代《燕京岁时记》说:“京师谓鼠为耗子。耍耗子者,木箱之上,缚以横架,将小鼠调熟,有汲水钻圈之技,均以锣鼓声为起止。”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描写了这样一个有趣的耍耗子游戏场面:有一个人在京城的集市上耍耗子。他背上的一个袋囊中养着10多只小耗子。锣鼓声敲响后,引来了许多围观者。他便拿出一个戏楼样子的小木架放在肩上,接着拍鼓板,唱古代杂剧。随着鼓板节奏和唱词声,便有小耗子们从袋囊中钻出来。它们戴着生、旦、净、末、丑的小假面具,穿着小戏装,顺着耍耗子人的脊背爬上小戏楼,像人一样用后爪站立着,并且能随着古杂剧的唱词,表演着男女悲欢离合的剧情。 像《聊斋志异》中描写的这样有趣的耍耗子场面,在清末和民国时仍能见到,《北京风俗百图》中便有“耍耗子”游戏的画面。今天这样生动有趣的民间耗子游戏已经很难见到了,但在一些专业杂技团的表演中,还可以见到相似内容的场面。 蛙戏 蛙戏即驯化青蛙或蛤蟆做游戏。徐珂在《清稗类钞》“蛙戏”条中介绍了两类清代民间的蛙戏表演:一类名为“蛙教书”,操此游戏者在木匣中畜养了一只大蛙和多只小蛙。表演蛙戏时,先将木匣打开,只见那只大蛙先跳出来,众小蛙紧随其后跳出。那大蛙面对着观众居中而蹲,众小蛙则整齐地在一旁蹲着。这晨,大蛙叫一声,众小蛙也学着叫一声;大蛙叫数声,众小蛙也学着叫数声。后来,大蛙连叫不止,众小蛙也学着连叫不止。大蛙小蛙们热热闹闹地叫了一会儿,便听从耍蛙人的指挥停止了呜叫。游戏结束后,大蛙便跃进木匣中,小蛙们也紧跟着跃入,颇有趣味儿。另一类蛙戏也很有意思,操此游戏的耍蛙人的木盒里有12个格,每格中伏着一只蛙。耍蛙人用细木棍敲打蛙的头部,那被敲的蛙便会随之呜叫。如果此时有观众给赏钱,耍蛙人便会表演更精彩的绝活儿:用那细木棍分别敲击那12只蛙的头部,使之鸣叫出不同音阶的声响,像旋律优美的曲子一般动听,使看蛙戏表演的人们大饱耳福。 金鱼排队 金鱼排队也是很有趣的驯化小动物游戏。宋代已有驯化水族表演的游戏项目,但金鱼排队则要晚一些。清代的金鱼排队表演在《清稗类钞》中有这样的介绍:有一个专门畜养驯化金鱼排队的艺人,在一个鱼缸里养着红色金鱼和白色金鱼各数条。表演金鱼排队时,那艺人用红、白二色旗子指挥。他先摇动红旗,便见红金鱼们浮上水面,并且随着摇动的红旗子往来游动。急转动红旗子则急随,慢转动便慢随,红旗子一收,则红金鱼们全都潜伏鱼缸底部。这时,那艺人再摇动白旗子,白金鱼们便迫不及待地浮出水面,并且随着摇动的白旗子疾缓游动。接下来的节目更精彩:那艺人把红白二旗子一齐挥动,于是红金鱼白金鱼们便随着红白旗子的指挥,像两队士兵走阵一样表演,颇有趣味儿。如此这样训练了一阵子后,那艺人便分别将红、白二旗分别竖立在鱼罐水面,众金鱼们便在各自的旗子下排成队形,一点儿也不乱,可称得上训练有素。 蜡嘴鸟演剧 蜡嘴鸟是一种很聪明又容易驯化的鸟。驯养蜡嘴鸟在我国民间已有千百年的历史了。关于蜡嘴鸟演剧,《清稗类钞》中是这样介绍的:清代嘉庆年问,本书的作者徐珂在江宁(今南京)的闹市上看到一场蜡嘴鸟演剧的游戏。在6只蜡嘴鸟中,有4只会自己用嘴开箱,并戴上小面具,登上特制的小舞台上演剧。另外的两只蜡嘴鸟各有自己的绝活儿:其中的一只能够将写有百家姓的小纸牌散布在席上,由围观者任意说出某一姓氏,它听到后便随即用嘴从一堆小纸牌中叼出写有此姓氏的一张;另一只则更灵气,能斗天九牌,还“可与三人合局作胜负”。 驯化小动物做游戏之举,至今仍可以在街头巷尾见到,其中最常见的是耍猴。锣声一响,人们便走过来围成圈,蛮有兴致地观看猴戴鬼脸、穿戏衣以及做各种有意思的动作。许多驯化小动物游戏已经成为马戏团的保留节目,很受人们的欢迎。 P123-127 序言 人生活于文化之中,正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无论汉语“文化”一词是否由此而来,这段话至少说明,我们的祖先向来对文化的重要性有十分清楚和极其深刻的理解。文化确乎是人之所以成为人、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根本标志。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创造了人,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人是文化的动物。 从文化本身来说,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的传统文化可以粗略地、也是相对地划分为两大分流,即所谓上层文化(或称高层文化、雅文化、精致文化……)和下层文化(或称基层文化、底层文化、低层文化、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最古老的文化,因为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的初始阶段;民间文化同时也是最年轻的文化,因为它仍然活生生地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口碑之中。民间文化还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基础,并且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上层文化往往是对民间文化选择、改造和精致化的结果。 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中最富色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人类创造的一切艺术中,生命最活跃,涉及最广泛。它以古朴纯真的艺术手段,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它的无数珍品,是当之无愧的美的典范。没有了它,人类将失去多少童真的回忆;没有了它,人类的爱祖国、爱家乡将会缺少多少实际可感的具体内容;没有了它,人类的欢乐、悲伤也将变得干枯而平淡;没有了它,人类将会失掉多少生活的甘美和幽默…… 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战略举措。我们作为受到农民兄弟哺育和培养的知识界、文化界,有义务用学来的知识回报衣我食我的广大农村的父老乡亲,这不仅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也是我们的荣耀。 中国民俗学会在这项重要活动中,承担有关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约50种图书的撰写工作。我们组织了学养很高的包括大批教授、研究员在内的专家队伍,来完成此项写作任务。他们在相关领域里,学有所长,业有专攻,所有作者都以光荣志愿者的精神,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用生动活泼的文字,把相关的准确而丰富的知识,呈献给农民兄弟和城镇社区的读者。完成这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写作编书任务,是我们人生当中一件值得骄傲、值得自豪的事情。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巨大贡献。急遽变化的时代在淘洗着传统的民间文化。在当今时代,我们尤其有必要对我们丰富淳厚、历史悠远的民俗传统立此存照,将其中的优秀部分及其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创造的非常丰富而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幸事,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我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民间文化之花越开越鲜艳,为我们祖国、为我们中华民族赢得一个永恒的春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