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是人文社科领域的热门话题,人们很少认为爱因斯坦、达尔文或者转基因、互联网与后现代有什么关系。日前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引进出版的“后现代交锋丛书”却有意识地将科学技术话题与后现代思潮联系起来,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后现代思想能为我们理解科学。
“后现代交锋丛书”的出版正当其时。在国内知识界经过一段研究反思之后,为读者提供一套较系统全面论述后现代的资料,确实是一个“重思”或“深思”后现代的好契机。关于“交锋”的涵义我在序中已作了说明:“交锋”可以涵盖遭遇、冲撞等等,交锋不是刀光剑影,而是唇枪舌战,是你来我往的口诛笔伐。
马丁·海德格尔一度热烈拥抱纳粹主义,因而在后现代性的政治文化中留下不和谐的轨迹。作为一名哲学家,他提出了一种旨在“克服”西方哲学的异乎寻常的思想。他的著作作为后现代时代中诸种反哲学、反本质主义和解构运动的主要源泉,对福柯、接康、德里达、德勒兹和鲍德里亚等思想家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在批评者看来,这些思想家的作品中存在某些政治责任和判断上的危险疏漏,他们对海德格尔的颂扬似乎极大地表明了这一点。
本书重新评估围绕海德格尔政治问题的事实与争论,并把它们放置于迈向21世纪的重大政治争论的背景中。理性、现代性、主体性、身份认同以及未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民主等正是其中的议题。此中的关键,不仅关于哲学的声誉,还事关我们能否成功抵御当今诸种借尸还魂的纳粹主义。本书虽然简短,但值得一读。科林斯没有被现成的立场和分类法套死,体现出了“朝向事物本身”的态度,得出一些比较合情合理的结论。正是因为他与海德格尔毫不“沽亲带故”,所以他在这个问题上的阐述所具有的公正性就更值得重视。
无论如何,这本书在明确表达作者的个人倾向的同时,强化了而不是扑灭了我们的问题意识,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而不是更少的理解海德格尔和我们这个时代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