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上了建筑旅行的瘾
分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作者 陈世良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陈世良旅游各地建筑的所见(形诸摄影)所得(发为文字),分成行进未来式、过去曾经式、天地永恒式三个大段,分別谈当代建筑、宗教建筑乃至历史遗迹等著名的建筑。在这里,“建筑”不再是硬生生的名词,它是生活,是体验,文章中作者常出现幽默讽刺或自娱娱人的语调,让你轻轻松松看建筑。

目录

推荐文 痴人的建筑梦

自序 为建筑而旅行

行进未来式

预约未来

高科技风格

解构风格

极简风格

后现代风格

过去曾经式

天地永恒式

还是感谢

试读章节

预约未来新建筑

建筑也会流行,对不对?

建筑就像服饰、音乐,会随着时间的变迁,发展出不同的风格与喜好。光看建筑物上使用的瓷砖颜色、式样、大小和拼贴方式,就大约了解其建造年代,这是一个时期追求流行的结果。盖一幢新房子,大家都想跑在前头,大家都想拥有美丽、全新的面目,谁也不想做不再流行的事情。

当时间的刻度跨向新的世纪时,我们能否借由历史脉络,寻找出未来的式样?甫得到英国sterling建筑大奖的建筑师JanKaplicky说:“我总是为那些勇敢且前卫的服装设计师喝彩!”在很多服装秀里,常发觉很多不切实际,甚至怪得吓人的设计。可是你可知道,这些大胆又具突破性的设计,都在寻找一种可能。虽然你不见得立即就上手,但也许过了一阵子后,大家就开始趋之若鹜,也说不一定。建筑流行的速度不像服饰那么快,但同样也是在不停地蛮化中。

建筑是历时较久的事物,它从土地向上长出,影响到我们的视界,也影响到城市的景观。在创作类型上,它不仅接近大地,而且要能反映周围环境,所以,自然界的许多通则都对建筑有着不可轻忽的影响。例如古典建筑不论中西,在外观上都分成屋顶、屋身和基座,这就好比人体的头、身和脚;又如地基的安排,功能就像树根之于树的作用。螺丝的发明学自螺旋梯,弹簧的发明学自瓜藤的曲蔓,建筑的许多手法也可以效法大自然。德国斯图加特(stuttgart)机场大厅,为了要撑起一大片又高又宽的空间,铁支柱有如树枝般一分为四,四分为十六地生长开来,十分壮观,又美不胜收。

法国哲学家卢梭说:“自然绝对不会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经常是我们自己。”有时用力去创造前所未有的造型,反而容易失败,不如回归自然,从最原始的事物上寻找灵感。真的,自然不会欺骗我们,而且永远有学不完的东西等着我们。历史上,许多原创性极强的设计,都是取法自然。

取法自然,不光是仿效自然,同时也意味着人类尊重环境的谦逊态度。取法自然在建筑史上不停地上演,上个世纪如此,下个世纪亦然。P18-20

序言

抽烟会上瘾,喝酒会上瘾,连喝咖啡、看电影、交女友都会上瘾,更不用说“旅行”也会教人上瘾。

“瘾”的意思是,到了一段时间,就很想去做某件事情,如果不去做,就会浑身不自在。我的“旅行瘾”也有同样的症状:脑袋空空,四肢无力,且散失生存意志,情况颇为严重。

何时染上的“瘾”,我也不清楚,也许是从小耳濡目染。我相信我父亲也有同样的毛病,他甚至说:只有旅行时,才能感觉到生命存在的乐趣。我好像也有类似的毛病。

无论如何,染上“旅行瘾”也不算什么坏事,至少还不至于搞坏身体、败坏名誉,最多只是花钱、花时间、弄乱生活的秩序……其实说穿了,都是爱玩惹的祸。

真正开始感觉到旅行的意义与趣味,是在大学时期。当来自全台各地的朋友一时成为你的同班同学时,你怎能不好好利用?当时学校开了一门“台湾建筑史”课程,自然而然“全台古迹之旅”就成了我毕生第一次规划出来的自助旅程。除了沿途看古迹,到各地同学家借宿,更是前所未有的生活体验,深感“朋友是引领我们看世界的另一双眼睛”。

“出游带相机”也是在修了“建筑摄影”后始养成的习惯。虽然有些老师总是强调“摄影”不如“素描”踏实。“素描”一定要坐下来,花点儿时间观察,才能完成。“摄影”只是偷懒的做法,什么细微的感觉都还来不及消化,按了快门就走人。可是既然是旅游,时间的代价总是平时的百倍,实在不合对某个景投资那么多。“建筑摄影”成了一门有趣的学问,除了注意取景的角度、光线的方向外,其实“仔细观察建筑的每个细节”,自然让我学到许多。特别发现到,建筑设计不该从平面图开始,而该从模型、透视图发想。相机的镜头有如人的眼睛,从这样的角度看建筑,才是做设计的重点。

当学生时,最爱到图书馆翻阅外国杂志。虽然杂志可以提供一些设计或造型上的想法,但是真正影响我的却是心中的疑惑:“那些图片是真的吗?”如此的质疑,如此想亲眼印证的动机把我带到了国外。当完兵后,我开始展开渴望已久的“世界建筑之旅”。为了方便自己的行程,后来决定去欧洲念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就近看建筑。

有趣的是,我念的研究所正是为了“培养建筑评论人才”而设立,所以“如何观察建筑”就成了我们学习的第一步。其实,就如同学习语言一般,在“听、读、说、写”四项技能中,听是最容易的一环,因为那只是单向的接收。在学习建筑的过程中,“看建筑”、“欣赏建筑”也成了最快上手的一环。欣赏建筑之美是天大的享受,特别是当你懂得一些建筑专业的逻辑后。有些绘画千古受人赏识,是因为看的人了解画背后的来龙去脉,以及画面所描绘的情境意含,让人在看画的同时,掉入画中所创造的情绪世界里。建筑也是一样,动人的建筑在人游走其中时,将人的情绪带起、置落,诱惑人的眼睛,迷乱人的心情。

欧洲人学习建筑有个传统,就是一生至少要有一次“GrandTour”(大旅行)。意思是说,学建筑的人一定要到建筑传统最悠久的意大利旅行,实地朝圣一番。建筑的体验难以透过其他媒介,只有亲临其中,才能真正感受。因此,“为建筑而旅行”就成了训练一个建筑人的必经之途。走过许多西方城市,常发现一个共同而有趣的情况:一位建筑宗师的诞生居然能领导一个城市所有建筑的品质,真是不可思议。像高第(A.Gatldi,1852-1926)之于巴塞罗那,麦金托什(C.R.Mackintosh,1868-1928)之于格拉斯哥,华格纳(Otto Wagrler,1841-1918)之于维也纳,布拉曼特(DonatoBramante,1444-1514)、伯尼尼(Gianlorenzo Bermni,1598-1680)之于罗马,一幢真正好的建筑影响力十分深远,不仅可供后辈效仿,也能提升市民鉴赏建筑的能力,更让整个城市引以为傲。如果把看建筑比作语言学习中最简单的“听”的一环,那么评论建筑就如同“写”的功力,也就是最耗智的部分。把抽象的感动情绪转化成明晰可读的语言,对我而言,其实相当费力。但似乎只有透过如此辛苦的管道,我才能与人沟通,不然那些浮光掠影的影像记录,只会让人感觉“灯光美、气氛佳”而已。然而“写”的意义很像在“建筑设计”中理性而有效地整理空间一般,让空间的秩序和相对关系,明晰、精确而又合理。但也像建筑人常犯的毛病,拼命表现浪漫、美丽的感性部分,理性分析、法规、空间配置、量体计算等范畴,则应付应付而已。整体观之,建筑这门艺术糅合了理性与感性,其涵盖的知识范围甚为广博,所动用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也远非其他艺术类型能相比拟。当然,这也是为何会有人以“伟大”来形容建筑的原因。看在这个份上,“写建筑”的辛苦也是应该的。

“为建筑而旅行”已成为我人生的不归路。我无法旅行时(就算只是参加套装旅行团)只单单欣赏景色,吹风纳凉休息。我的好奇总让我想参观其他国家人民的生活——市场、交通、信仰、居家、休闲、运动、吃食、活动等等,样样离不开建筑,离不开设计,离不开生活累积的智能。

虽然是不归路,虽然号称建筑,但这种“瘾”让我沉醉其中,不想自拔。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8:2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