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现代汉语非受事宾语句研究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任鹰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着力对现代汉语中几种主要的非受事宾语句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分析,旨在探明书中所述及的几种非受事宾语的句法表现、范畴特征,并进而对其语义性质、形成机制有所认识。在上述问题的讨论中,对与之相关的一些重要的语法问题,本书也给予了一定的关注。

内容推荐

本书着力对现代汉语中几种主要的非受事宾语句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分析,旨在探明书中所述及的几种非受事宾语的句法表现、范畴特征,并进而对其语义性质、形成机制有所认识。在上述问题的讨论中,对与之相关的一些重要的语法问题,本书也给予了一定的关注。

按照现代配位理论所给出的句法成分和语义成分的连接规则,在语言结构中,施事等主体格一般占据主语位置,受事等客体格一般占据宾语位置,工具、材料、处所等外围格一般在介词的引导下占据状语位置。如果客体格和外围格要占据主语的位置,需要经过话题化(topicaJjzation)过程;主体格和外围格要占据宾语的位置,则需要经过述题化(rhemization)过程。而一个语言结构成分在以上语法过程中,随着句法身份的改变,其语义角色是否会有所变化,句法关系的改变是否会对语义关系产生影响是已有人明确提出但未作专门探讨的一个问题。有关话题化问题,可以说,已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比较充分的研究,而相比之下,人们对述题化问题注意得还不够。为此,本书主要围绕句法成分的述题化与语义成分的受动化的关系问题展开讨论。选择这样一个问题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是因为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其理论意义也许会超出对问题本身的认识和解决,据此有可能对一些涉及汉语的总体面貌和基本特征的重要语法问题,如语义结构和句法结构的关系问题、语序的语法地位问题乃至意义和形式的对应关系问题等,产生新的思考和认识。

本书除“引言”和“结语”之外,共包括四个部分,研究对象依次为人们通常所说的“施事宾语句”、“工具宾语句”、“材料宾语句”和“处所宾语句”。

施事作主语,受事作宾语,不仅是现代汉语中最具中性和开放特征的结构序列,而且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特征之一。相对于述语动词而言,主语和宾语是两个对立的句法成分,施事和受事则是两个对立的语义角色。而在人们所经常提到的施事宾语句中,施事和受事这两个对立的语义角色在句法配位上的对立倾向已不复存在,句法位置和语义角色的冲突表现得非常直接。同时,汉语是一种缺乏形态和形态变化,因而语序显得格外重要的语言。然而,对于施事宾语句中的施事成分来说,语序好像毫无制约作用,施事成分的句位变换似乎有着极大的自由度。这种看起来极具变异性的语法现象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对施事宾语句的构造特点和形成机制究竟应当如何看待,是我们试图在施事宾语句的研究中予以回答的问题。通过对几类常见的施事宾语句的研究,我们发现,施事宾语句都是具有特定的句式义的语句,句中充当述语的动词性成分在句式中分别获取了与特定的句式义相契合的附加义,这种附加义决定着动词性成分的句法职能,动词性成分的配价能力和格位指派能力都与动词性成分的附加义有关。随着动词性成分的语义特征和句法职能的改变,其相关配项的语义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如以充当述语的动词性成分在句中所呈现的语义特征和句法职能为依据确定其配项的语义角色,那么,所谓的施事宾语句是不存在的,充当宾语的施事成分已经完成了语义角色的转换,在宾语位置上出现正是其现有的语义角色的配位要求的体现。

格语法理论的倡导者C.J.菲尔墨(Charles J.Fillmore)虽然强调底层的语义格与表层的主语、宾语等句法成分的不对应性,但也承认它们之间并不是全然不相关的。根据菲尔墨提出的“无标记”或称常规主语选择规则,在表层主语对深层语义格的选择中,工具格的优先等级仅次于施事格。也就是说,在没有特殊的语用需要的情况下,表层主语应优先选择施事格,其次便是工具格,工具格充当主语的条件和机会仅在施事格之后。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工具宾语句的语序变异程度仅次于施事宾语句,工具格的述题化和受动化的复杂程度也应仅次于施事格。在工具宾语句的研究中,我们主要以工具宾语的受动化问题为核心,对工具宾语形成的复杂条件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在材料宾语句的研究中,我们主要从动词词义和用法的多样性、可变性的角度,对所谓的材料宾语的受事性质加以阐释,以证明在客观场景中,在逻辑事理关系的层面上,充任“材料宾语”的词语所指称的事物相对于同一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言,往往是集材料与受事身份于一身的,无论是从动作过程还是从动作结果来看,其受动性和变化性都是十分明显的。此类事物究竟是以材料身份,还是以受事身份出现在语句中,主要取决于“透视域”的转换,取决于语言视点的调整。应当说,在进入语言结构之后,在句法语义关系的层面上,所谓的“材料宾语”并不存在,充当宾语成分的材料格已实现为受事格,其句法表现和语义性质与典型的受事宾语并无任何不同。

在处所宾语的研究中,我们主要从处所成分的受动性和处所成分的事物性两个方面,对处所宾语的受事性质展开分析。从根本上说,处所成分的受动性和处所成分的事物性又有着极大的相关性。所谓的处所宾语大都是具有[+事物性][+处所性]语义特征的词语,在充任宾语成分时,其处所性往往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事物性则得到某种实现。处所性的抑制和事物性的实现,又为其受动化及受动性的提高创造了便利条件。另外,有些被处理为处所宾语的成分,其处所性是非常值得怀疑的。这又包括几种情况,有的是本身并不包含处所性或处所性极弱的词语,只是因为所指物的空间性比较突出,这类词语又常同方位词组成方所结构,所以有时被错认为处所成分;有的虽然是具有[+处所性]语义特征的词语,但其指称对象已发生了变化,所指不再是原来的处所,而是与之相关的事物,对这类所谓的处所宾语的语义身份更是应当重新加以确认。

归根结底,在我们看来,句法成分与语义成分的配置方式是难以随意改变的,句法位置的变换常常是同语义角色的转换,至少是同角色特征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语序的任何一种变化都不能超越句法条件的限制,也都不是与表义无关的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语言观和方法论上,我们对新兴的功能主义学派的理论主张有更多的认同。而在具体研究方法的运用上,我们则采取一种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的“拿来主义”立场。具体地说,在对语言现象进行描写,对研究对象的句法表现进行分析时,较多地采用了为传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派所看重的“变换”与“分布”等分析法;而在对语言现象的形成机制加以解释,对研究对象的内在理据加以揭示时,则更倾向于采用功能主义语言学派所提供的思路和方法,尤其对认知语法的研究成果,我们有较多的吸收和借鉴。

目录

一、引言…………………………………………………(1)

二、施事宾语句…………………………………………(10)

1.供用句 …………………………………………(15)

2.存现句 …………………………………………(26)

3.使动句 …………………………………………(49)

三、工具宾语句…………………………………………(90)

1.工具宾语形成的受动化基础 …………………(91)

2.工具宾语形成的综合性条件 …………………(101)

四、材料宾语句…………………………………………(116)

1.材料宾语的句法表现 …………………………(120)

2.材料宾语的语义性质 …………………………(136)

3.动词的支配能力与语言视点的控制作用 ……(146)

五、处所宾语句…………………………………………(199)

1.处所成分的受动性 ……………………………(199)

2.处所成分的事物性 ……………………………(234)

六、结语…………………………………………………(253)

参考文献目录……………………………………………(263)

后 记……………………………………………………(27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