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系统、严谨、规范和完整的论述方法,全面阐述ERP的理论、方法、系统及相关知识,读者通过阅读该书,不仅能系统、全面地认识ERP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能深刻、透彻地理解选用ERP的关键环节,为自己打下坚实的ERP知识基础。可供企业高层领导、各级管理人员、ERP实施和应用人员以及从事ERP研究与实践的教师、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ERP与企业管理--理论方法系统/用友ERP系列丛书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作者 | 周玉清//刘伯莹//周强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采用系统、严谨、规范和完整的论述方法,全面阐述ERP的理论、方法、系统及相关知识,读者通过阅读该书,不仅能系统、全面地认识ERP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能深刻、透彻地理解选用ERP的关键环节,为自己打下坚实的ERP知识基础。可供企业高层领导、各级管理人员、ERP实施和应用人员以及从事ERP研究与实践的教师、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内容推荐 本书首先讨论了ERP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普及应用时代的到来,然后全面介绍了ERP的基本原理和处理逻辑,ERP的效益和促进企业实现经营机制转变的问题,ERP软件系统的选型,ERP实施和运行管理的方法与策略,以及国内最大的ERP软件供应商用友公司的实用产品和解决方案。在第14章中讨论了ERP的相关论题,如JIT、TQM、CIMS、.DRP、SCM、电子商务、CRM和BPR等;在附录A中给出了60个综合习题,可以帮助读者加深对ERP的理解;在附录B中给出了常用名词的解释。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和计算机应用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还可作为企业系统学习ERP知识的培训教材,也可供企业高层领导、各级管理人员、ERP实施和应用人员以及从事ERP研究与实践的教师、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第1章初识ERP/1 1.1 ERP在中国一曲折的发展和普及时代的到来/1 1.2无处躲避的全球竞争/6 1.3企业管理的困惑/6 1.4 ERP能够做什么/7 1.5企业实施ERP的常见误区和实施ERP的可靠路线/9 1.6实施应用ERP,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11 1.7 ERP及相关名词简析/11 第2章管理需求推动ERP的发展/14 2.1早期库存管理引发的订货点法/15 2.2复杂物料需求带来的时段式MRP/19 2.3物料与生产管理集成的闭环MRP/24 2.4生产与财务管理一体化的IVIRP Ⅱ/29 2.5集成企业内外部信息的ERP/32 第3章ERP为企业带来的效益/40 3.1定量的效益/40 3.2定性的效益——更深层次的效益/43 3.3来自用户的信息/46 第4章基础数据——企业运作的关键/48 4.1物料主文件/48 4.2物料清单/50 4.3工作中心/55 4.4工艺路线/56 4.5提前期/58 4.6库存记录/59 4.7供应商主文件和客户主文件/60 4.8初始数据环境的建立/60 第5章物料管理——企业运作的基础/62 5.1物料管理的内涵和目标/62 5.2库存目的和费用/64 5.2.1库存目的/64 5.2.2库存费用/65 5.3订货批量/66 5.3.1确定订货批量的方法/66 5.3.2批量调整因子/72 5.4安全库存和安全提前期/73 5.4.1安全库存/73 5.4.2安全提前期/74 5.5库存准确度/75 5.5.1库存准确度的概念/75 5.5.2如何达到必要的库存准确度/76 5.6 ABC分析和周期盘点/77 5.6.1 ABC分析/77 5.6.2周期盘点/78 第6章需求管理——企业运作的源头/81 6.1为什么要预测/81 6.2预测的方法/82 6.3客户订单录入/85 6.4.客户订单分析/87 6.5预测消耗逻辑/88 6.6独立需求作为MRP系统的输入/89 第7章ERP的计划管理——企业运作的核心/90 7.1计划管理的意义和常见的问题/90 7.2制造业的生产计划方式/9l 7.3 ERP计划层次/92 7.4经营规划/93 7.5销售与运作规划/93 7.5.1什么是销售与运作规划/93 7.5.2制定销售与运作规划/94 7.5.3销售与运作规划报告的内容/96 7.5.4销售与运作规划的评估——资源计划/99 7.6主生产计划/101 7.6.1什么是主生产计划/101 7.6.2为什么要制定主生产计划/102 7.6.3主生产计划的对象/103 7.6.4主生产计划的策略/103 7.6.5主生产计划的有关数值/104 7.6.6主生产计划的编制/106 7.6.7主生产计划的维护/107 7.6.8主生产计划的评估——相能力计划/107 7.7物料需求计划/108 7.7.1 MRP的输入信息/108 7.7.2 MKP的计算过程/109 7.7.3 MRP的运行方式/113 7.7.4 MRP的主要输出信息/118 7.8能力需求计划/…118 7.8.1工厂日历/119 7.8.2能力需求计划的输入/119 7.8,3编制工序计划/119 7.8.4编制工作中心负荷报告/121 7.8.5分析结果并反馈调整/123 7.8.6能力需求计划的控制/124 第8章生产和采购管理——增值在这里实现/127 8.1 生产管理/127 8.1.1制造业生产类型/127 8.1.2车间作业管理/131 8.1.3重复生产/135 8.1.4流程制造业生产管理/135 8.2采购管理/137 8.2.1采购作业管理的工作内容/137 8.2.2供应商计划/138 8.2.3供应商谈判/140 8.2.4覆盖外部工序的采购订单的控制/140 第9章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142 9.1财务管理/142 9.1.1财务管理业务概述/142 . 9.1.2 ERP系统财务管理功能概述/146 9.1.3 ERP系统中财务管理业务流程/147 9.2成本管理/149 9.2.1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149 9.2.2 ERP系统中的成本计算/153 9.2.3成本差异分析/155 第1 0章ERP转变企业经营机制/157 lO.1市场销售工作的转变/157 10.2生产管理的转变/160 10.3采购管理的转变/165 10.4财务管理的转变/168 10.5工程技术管理的转变/174 第1 1章ERP软件系统选型/181 11.1 自行开发。ERP软件还是购买现成的商品软件/181 11.2选择国内的。ERP软件还是选择国外的ERP软件/182 11.3:ERP选型容易出现的错误倾向/184 11.4如何估算购买ERP软件系统的成本/185 11.5选择ERP产品的基本原则/185 11.6软件选型要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186 11.7软件选型之前的准备工作/188 11.8考察ERP软件产品的功能/19l 11.9权衡ERP软件产品的功能和技术/192 11.10考察ERP软件供应商的经济和技术实力/193 11.11成立ERP项目筹备小组负责软件选型/194 11.12如何与软件供应商签订合同/195 11.13控制对ERP软件系统的修改/196 第12章ERP的实施与运行管理/199 12.1一把手工程问题解析/200 12.2 ERP的实施原则/203 12.3 ERP的可靠实施路线/206 12.4工作准则和工作规程/225 12.5 ERP实施过程中的检测/228 12.6 ERP的运行管理/231 12.6.1清醒的认识/231 12.6.2有效的组织/231 12.6.3认真的检测/232 12.6.4继续教育和培训/234 12.6.5做好软件维护工作/235 12.6.6超越A级,把企业经营得越来越好/235 12.7实施应用。ERP的十大忠告/236 第13章用友系统软件/240 13.1 ERP.U8系统概述/240 13.1.1总体介绍/240 13.1.2 ERP.U8系统构成/240 13.1-3应用特征/241 13.1.4技术特征/242 13.1.5系统面向合作伙伴的设计/243 13.2 ERP-U8整体解决方案/244 13.2.1应用方案/244 13.2.2总体应用效益/252 13.2.3部分典型客户/253 13.3用友ERP-U8功能概述/254 13.3.1财务管理/254 13.3.2客户关系管理/263 13.3.3供应链/265 13.3.4生产制造/272 13.3.5人力资源/277 13.3.6分销管理/281 13.3.7零售管理/284 13.3.8 OA/286 13.3.9决策管理/291 13.3.10集团财务管理/295 13.4应用部署与系统环境/298 13.4.1应用部署模式/298 13.4.2安全/…30l 13.4.3硬件环境/302 13.4.4软件环境/302 第14章ERP的相关论题/304 14.1及时生产(JIT)/304 14.1.1概述/304 14.1.2需求拉动和看板管理/308 14.1.3供应商业绩/310 14.1.4缩短机器准备时间,减少加工批量/311 14.1.5单元生产/311 14.1.6软件/313 14.1.7 JIT没有特定的起点,更没有终点/314 14.2全面质量管理(TQM)/315 14.2.1概述/315 14.2.2今天的制造业在质量方面还需做出多大改善/318 14.2.3用户至上的观念/319 14.2.4更广泛的质量观点/320 14.2.5质量和成本的关系/321 14.2.6时间和批量对质量的影响/322 14.2.7全面质量管理的4根支柱/323 14.3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327 14.3.1 CIM和CIMS/328 14.3.2实施CIMS的效益/331 14.3.3 CIMS的核心在于集成/332 14.3.4.国外CIM的发展趋势/333 14.3.5 CIMS的构成/336 14.3.6 CIMS的实施/338 14.4分销资源计划(DRP)/339 14.4.1概述/339 14.4.2事务处理逻辑/339 14.4.3在途信息/340 14.4.4运输计划/341 14.4.5固定的发货计划/342 14.5供应链管理(SCM)/342 14.5.1什么是供应链/343 14.5.2什么是供应链管理/345 14.5.3供应链管理的信息技术支持/346 14.5.4供应链绩效评估/351 14.5.5供应链激励机制/353 14.5.6 ERP系统向供应链管理的扩展/356 14.6电子商务/358 14.6.1概述/358 14.6.2电子商务的特点/359 14.6.3电子商务的流程/360 14.6.4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模式/361 14.7客户关系管理(CRM)/363 14.7.1 CRM的概念/363 14.7.2 CRM的功能/364 14.7.3 CRM的体系结构/366 14.7.4 CRM的实施/367 14.8企业流程重组(BPR)/376 14.8.1管理革命的演进/376 14.8.2两种企业观/377 14.8.3 BPR的概念/379 14.8.4不合理的业务流程比比皆是/380 14.8.5 BPR的确有效/381 14.8.6什么样的公司要做BPR/385 14.8.7把握企业流程重组的机会/385 14.8.8 BPR.引起的变化/386 14.8.9 BPR,谁主沉浮/387 14.8.10企业流程重组的实施过程/389 附录A综合习题/393 附录B常用名词解释/406 参考文献/430 试读章节 2.ERP的功能特点 上述的功能标准1所列的8项扩展功能均是相对于标准:MRP Ⅱ系统来说的,这些扩展的功能仅是ERP超越MRP Ⅱ范围的首要扩展对象,并非ERP的标准功能清单。由于ERP的发展尚未达到MRP Ⅱ那样的标准和规范,目前尚不能像“MRP Ⅱ标准系统”那样形成一个“ERP标准系统”。事实上,像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流程作业管理等许多不包括在标准MRP Ⅱ系统之内的功能,在目前的一些软件系统中已经具备,但是还缺少标准化和规范化。 关于管制报告(Regulatory Reporring)功能的扩展,是由于各国政府对制造业强制执行的环境控制、就业安全及消费者保证等法律法规越来越严格,从而引起大量处理各种遵循法律法规情况报告的需求。对于管制报告方面的需求,发达国家更为迫切。由于不同的国家可能有不同的法规,这方面的功能不可避免地存在客户化的问题。 上述功能标准2所说的“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可以包括三种情况。 (1)生产方式的混合。这首先是指离散型制造和流程式制造的混合。由于企业的兼并与联合,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发展,加之高科技产品中包含的技术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使得无论是纯粹的离散型制造环境还是纯粹的流程式制造环境在一个企业中都很少见,通常是二者不同程度的混合。其次是指单件生产、面向库存生产、面向订单装配以及大批量重复生产方式的混合。 (2)经营方式的混合。这是指国内经营与跨国经营的混合。由于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企业经营的国际化,使得纯粹的国内经营逐渐减少,而各种形式的外向型经营越来越多。这些外向型经营可能包括原料进口、产品出口、合作经营、合资经营、对外投资直到跨国经营等各种形式的混合经营方式。 (3)指生产、分销和服务等业务的混合。这是指多种经营形成的技、工、贸一体化集团企业环境。 为了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ERP系统必须在两方面突破MRPⅡ的局限。 一是在标准MRPⅡ系统中,一直未专门涉及流程工业的计划与控制问题。这和传统MRP奉行的简单化原则有关。在标准MRP Ⅱ系统中,是以行业普遍适用的原则来界定所包含的功能的。例如,制药行业对批号跟踪与管理的需求来自于法律法规的特殊管制,而不是所有的行业都需要这些功能,如洗衣机行业就不需要,因为没有这方面的法规要求。但是,随着质量保证的需求和为消费者服务的需求的发展,洗衣机行业也有了批号跟踪与管理的需求。因此,行业普遍适用的原则标准也发生了变化。ERP扩展到流程行业,把配方管理、计量单位的转换、联产品和副产品流程作业管理、批平衡等功能都作为ERP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说在标准的MRPⅡ系统中没有包含流程行业的问题,并不意味着所有的MRPⅡ软件都不适用于流程行业。标准MRPⅡ系统和具体的MRPⅡ软件并非同一件事情。 传统的MRPⅡ软件系统往往是基于标准的:MRPⅡ系统、同时面向特定的制造环境开发的。因此,即使通用化的商品软件在按照某一用户的需求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时,也会受到限制。目前,具有这种有限能力的软件对于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是用剪裁和拼装的方式通过不同的产品模块配置来实现的。但是,这很难满足用户在瞬息万变的经营环境中,根据客户需求快速重组业务流程的足够的灵活性要求。这种功能正是ERP所追求的。实现的方法不是剪裁拼装式的,而是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Reengineering)。实现这个目标的技术是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和面向对象的技术。 上述功能标准3是:ERP能动式功能的加强。与能动式功能相对的是反应式功能。反应式功能是在事务发生之后记录发生的情况。能动式功能则具有主动性和超前性。:ERP的能动式功能表现在它所采用的控制和工程方法、模拟功能、决策支持能力和图形能力。例如,把统计过程控制的方法应用到管理事务中,以预防为主,就是过程控制在ERP中应用的例子。把并行工程的方法引入ERP中,把设计、制造、销售和采购等活动集成起来,并行地进行各种相关作业,在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时,就要考虑生产制造问题;在制造过程中,如有设备工艺变更,则要及时反馈给设计。这就要求ERP具有实时功能,并与工程系统(CAD/CAMl)集成起来,从而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决策支持能力是ERP“能动”功能的一部分。传统的MRPⅡ系统是面向结构化决策问题的,就它所解决的问题来说,决策过程的环境和原则均能用明确的语言(数学的或逻辑的,定量的或定性的)清楚地予以描述。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还有大量半结构化或/和非结构化的问题,决策者往往对这些问题有所了解,但不全面;有所分析,但不确切;有所估计,但不准确。如新产品开发、企业合并、收购等问题均是如此。ERP的决策支持功能则要扩展到对这些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问题的处理。 上述功能标准4是关于ERP的软件支持技术的。为了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以及合并、收购等活动的需求,用户需要具有一个底层开放的体系结构,这是ERP面向供应链管理,快速重组业务流程,实现企业内部与外部更大范围内信息集成的技术基础。P33-34 序言 全球化市场的形成,使得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已经没有一块受保护的领地。任何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面对激烈的竞争。所有的企业在竞争中必须面对“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一游戏规则,而不论其原来的基础如何。这是公平的,也是残酷的。 中国加入WTO以后,我们的企业已经清醒地认识到,所面对的竞争对手将是那些世界级的企业。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的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以主动的姿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并赢得竞争。而要赢得竞争,就要知己知彼。那么,今天西方的和东方的世界级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什么呢?我们容易看到产品和技术,而深层次的东西则是管理的理念和工具! 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缩写,中文含义是企业资源计划。它代表了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一种企业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方法已经通过计算机软件得到了体现,因此,ERP也代表一类企业管理软件系统。 ERP产生于美国。它不是产生于理论家的灵感进发,而是产生于市场竞争的需求和实践经验的总结。ERP的思想和方法已经在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ERP在中国已走过风风雨雨20多年的历程。 在改革开放之初,ERP和许多其他的西方理论与技术一同涌入中国。我国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接触ERP,但是客观地说,当时对ERP的实施和应用实际上有很大的盲目性。对ERP的原理、方法以及实施应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缺乏普遍的理解和深刻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ERP的实施和应用状况难以尽如人意也就可想而知了。 如今进入21世纪以后,ERP经过曲折的发展,也迎来了它的普及时代。以ERP为工具的管理现代化浪潮正席卷而来。在新的形势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ERP,希望借助。ERP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的应变能力,取得竞争的优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企业已经对ERP的原理和实施应用的方法也都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因为对于一个具体的企业来说,实施应用ERP往往还是新事物。在ERP的普及时代,更需要了解它的原理和方法。 从普及ERP的责任和愿望出发,我们编写了这本书。书中全面介绍了ERP的原理和实施应用的方法,并介绍了一个具有中国品牌的ERP系统,以帮助读者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获得对ERP的深刻理解。 本书共由14章和两个附录组成。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书的内容,每章之后都提供了思考题。考虑到各种管理思想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趋势,在第14章中介绍了和ERP相关的一些论题,如JIT、TQM、CIMS、DRP、SCM、电子商务、CRM和BPR等;在附录A中给出了60个综合习题,可以帮助读者加深对ERP的理解;在附录B中给出了常用名词解释,既有助于读者理解ERP的基本概念,又有助于读者扩大视野去阅读ERP的英文原著。 本书内容和结构由周玉清和朱春燕女士等人共同讨论确定。周玉清编写了第1~10章以及附录A和附录B;刘伯莹编写了第ll章和第12章;周强编写了第14章。第13章的内容由用友公司提供,给予支持和参与撰写的人员有郑雨林、杨小美、叶青、徐欣、詹新华、车荣兴、李华焰、房宏、洪山河、王?昊、殷建红、丁元斌等。 在本书的整个写作过程中,周玉清和朱春燕女士进行了多次讨论,得到了许多重要的启示和帮助;清华大学出版社编辑和刘兴雨女士参与了本书结构的讨论,刘兴雨女士为本书绘制了部分插图,并作了许多文字校对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错误和缺点,殷切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