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不好读。正因不好读,才需要“讲”。作者在他本人的其他著作中其实早已经有许多关于《红楼梦》思想和艺术的讲论赏会,但尤以本书集中。作者研究《红楼梦》四大分支的基础研究和思想及艺术的评断鉴赏其实是水乳交融难分彼此的,之所以分开来另立名目不过是如佛家所说“方便法门”而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家小书(红楼小讲) |
分类 | |
作者 | 周汝昌 |
出版社 | 北京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红楼梦》不好读。正因不好读,才需要“讲”。作者在他本人的其他著作中其实早已经有许多关于《红楼梦》思想和艺术的讲论赏会,但尤以本书集中。作者研究《红楼梦》四大分支的基础研究和思想及艺术的评断鉴赏其实是水乳交融难分彼此的,之所以分开来另立名目不过是如佛家所说“方便法门”而已…… 内容推荐 周先生的红学研究,第一个特点是其全面性或曰涵盖性。他几乎涉足了红学研究的每一个具体领域,而且都十分深入,不是浅尝辄止或蜻蜓点水的那种“学术”。这四个分支的研究奠定了红学的坚实地基,虽然它们本身也是可以单独欣赏流连的美妙风景线,但更本质的意义却是有了这个基础才可以在上面搭建起思想和艺术(哲学和审美)的“七宝楼台”。 目录 自序 第一讲 《石头记》与《红楼门》 第二讲 《红楼梦》不好读 第三讲 女娲补天 第四讲 石头下凡 第五讲 宝玉隆生 第六讲 两大主角 第七讲 正邪两赋 第八讲 甄英莲——真应怜 第九讲 薄命女——香菱 第十讲 秦可卿 第十一讲 第五回 第十二讲 千红一窟 万艳同杯 第十三讲 象征手法 第十四讲 落红成阵 第十五讲 精密的章法 第十六讲 刘姥姥 第十七讲 一笔多用 第十八讲 赵姨娘,坏女人 第十九讲 结党为奸 第二十讲 贾环 第二十一讲 谗言 第二十二讲 赵姨娘一伙儿 第二十三讲 史湘云 第二十四讲 贾府事败的根由 第二十五讲 清虚观打醮 第二十六讲 一喉两声 第二十七讲 张道士 第二十八讲 怎么写宝玉 第二十九讲 史太君定婚 第三十讲 贾元春 第三十一讲 鸳鸯 第三十二讲 太虚幻境 第三十三讲 幻境“四仙姑” 第三十四讲 绛珠草 第三十五讲 莫把怡红认赤瑕 第三十六讲 十二官 第三十七讲 “一僧一道”索隐 第三十八讲 青石板的奥秘 第三十九讲 《红楼》花品 第四十讲 甄、贾二玉 《红楼梦》导读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三十六讲 十二官 自第十七、十八回省亲到第五十八回解散戏班,梨香院内住着十二个小女戏子,买自苏州。梨香院,似谐音“离乡怨”。 清代伶人皆以“官”取名,此十二女计为:文官、宝官、玉官、龄官、芳官、藕官、莳官(俗本讹为药官)、蕊官、葵官、荳官、艾官、茄官。 她们在省亲、元宵、祝寿等庆典之日都曾有登场献艺的情景。到第五十八回,只因宫中一位老太妃薨逝,“国丧”期内天下停乐,故荣府戏班亦须解散。于是征询意愿,愿去愿留,各从其便——而愿去者只“四五人”,余者皆情愿仍在府中——十二人中有一药官早亡,十一名中去者不过宝、玉、龄等。 散班后,将她们分派到园内各房中“使唤”。 按,书中所写老太妃丧礼诸事,皆有史实根据:乾隆二年开岁,康熙遗妃封熙嫔者病故,熙嫔乃慎郡王胤禧的生母。书中的“北静王”,即以慎王为原型,故特写贾母等随灵到“孝慈县”(指京东遵化州东陵)时,是与北静王住在一处,分东西院。盖清制凡宫中丧葬,内务府包衣人家女眷有爵者皆须入宫陪侍丧礼。俱非“虚构”可比。 且看这些小女伶分派的归宿—— 文官,正生,贾母房留下了。 宝官、玉官——离去了。 龄官(贴旦)——离去了。 芳官,正旦,归宝玉房。 藕官,小生,归黛玉房。 蕊官(代药官的小旦),归宝钗。 葵官,大花面,归湘云。 艾官,外副生角,归探春。 荳官,小花面,归宝琴。 茄官,老旦,归东府尤氏房。 以上除亡者、去者、归东府者共有5名,留荣府者共有7名。 再看这些角色的分派归房的情况,十分引人瞩目,因为其间涵有微妙的寓意。初步参悟约略如下: (一)除去文、宝、玉、龄四官之外,八人的名字皆以花草相关联,而那四个非花草的则不留于园内。 (二)凡重要人物所配派的小伶官,皆以男、女对称为规律,如宝玉(小生)留芳官(正旦);黛玉(旦)留藕官(小生);探春留艾官(副生);贾母留文官(正生)。 (三)所余蕊官(小旦)配宝钗;荳官(小花面)配宝琴;葵官(大花面)配湘云;茄官(老旦)配尤氏——此则为“性格”的正对,异于男女“性别”的“配对”。 (四)芳、藕、莳、蕊等为一t“类”,葵、艾、荳、茄等为又一“类”:前者属园内,后者属园“外”(即出嫁的、东府的、流落的)。 (五)宝官、玉官,二名似为“宝玉”名字的“分拆”,不知何义。或许这隐喻宝玉本有甄、贾之“分身”(?)此二官亦不留园内,是否寓日后流浪失所之义? (六)最重要而又最明显的寓意则是藕官原与莳官生死相恋,莳官既死,以蕊官为续而又不忘莳官,逢节必祭。此即“假凤虚凰”、“真情痴理”的真内涵。 准此,可推宝玉与黛玉只是虚配,黛死,以钗为“续”。然宝玉终不忘黛。 再后,宝钗亦亡,宝玉忽与湘云于艰困中重会,结为偕老双星,仍然始终不忘旧情,时时心祭——宝玉的心事,是不拘俗礼,只以一炉香一杯水来“达诚申信”。 在宝玉的心意中,一诚一信,即是真情至意(情深意重)的最好表现方式。这种情意,亦即全部《红楼梦》的总精神、大命脉。 P227-229 序言 序言 袁行霈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 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 我们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想做一点文化积累的工作。把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读者认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没。有些书曾经畅销一时,但现在已经不容易得到;有些书当时或许没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时间证明它们价值不菲。这两类书都需要挖掘出来,让它们重现光芒。科技类的图书偏重实用,一过时就不会有太多读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还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大家小书”出版在即,出版社同志命我撰序说明原委。既然这套丛书标示书之小,序言当然也应以短小为宜。该说的都说了,就此搁笔吧。 后记 后 记 感谢北京出版社的盛情要为这册小书印行问世。通俗讲解,提端引绪,抉示出几条大纲主脉,或许有助于读《红》爱《石》的思索寻味。感谢辽宁师范大学梁归智教授为制佳序,作为一位杰出的红学专家,他给予了拙著以高度的评价。我对他的溢美、奖借的文章深为感愧,自问难以克当。但知己之言,环顾之论,梁先生也未必是一时率意下笔之作,谨著于卷端,以志高谊,并望广结墨缘,则厚幸也。 周汝昌 辛巳重阳佳节附言: 多蒙梁归智教授助我目困,校出了不少错字,本版俱得改正。内中有“绛洞花主”一名,“主”是鲁迅先生为人作序依原著而题,不可改;至我自己文稿,仍用“花王”为正。二者不能统一。 “苏联列宁格勒”乃80年代执笔时旧称,今称是俄罗斯圣彼得堡。附记请鉴。 周汝昌 癸未卜元佳节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