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我国大地构造背景比较翔实地阐述了全国地热资源的形成与分布,并将地热资源热储分为沉积盆地传导型和隆起山地对流型。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地热资源的勘查、开发和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地热资源评价方法需修改完善,以及华北地区不合理开发深层地下热水产生的地面沉降。根据我国地热资源分布特点,结合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求,对全国的地热资源进行合理区划。本书可作为地热勘探、开发工作者以及规划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大专院校水文地质专业教师和研究生的参考教材。
本书根据我国大地构造背景比较翔实地阐述了全国地热资源的形成与分布,并将地热资源热储分为沉积盆地传导型和隆起山地对流型。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地热资源的勘查、开发和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地热资源评价方法需修改完善,以及华北地区不合理开发深层地下热水产生的地面沉降。根据我国地热资源分布特点,结合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求,对全国的地热资源进行合理区划,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平原与沿海地区划定为“优先科学开发利用区”;将有一定的开发程度的苏鲁山地、四川盆地、滇西和琼州海峡等划为“勘探开发区”;将有一定调查基础的河套盆地、太行山、秦岭以及滇贵高原等划为“具有近期勘查条件的地区”;将掌握资料较少的台湾省、地热与温泉较少的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划为“现有温泉综合开发调查研究区”,并介绍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对西部大开发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本书对地热资源的持续开采与环境保护提出建议: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对井开采法”是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防止环境污染的最好途径。
本书可作为地热勘探、开发工作者以及规划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大专院校水文地质专业教师和研究生的参考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