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系统研究石涛的著作,通过大量新材料的发现,对石涛的画作,他与佛,他的交游,作品真伪等做了细致的辨析,也提出了学术界重视的新见解,看后给人以痛快淋漓的感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石涛研究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朱良志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系统研究石涛的著作,通过大量新材料的发现,对石涛的画作,他与佛,他的交游,作品真伪等做了细致的辨析,也提出了学术界重视的新见解,看后给人以痛快淋漓的感觉。 内容推荐 本书是系统研究石涛的著作,通过大量新材料的发现,对石涛画学核心概念、《画语录》版本流传、传世作品真伪、石涛与禅宗道教的关系、交游行实等重要问题,做了细致的辨析,提出了值得学界重视的新见解。 目录 引言 1 第一编 画语汇释 5 第一章 "一画"新诠………………………………7 第二章 论石涛画学中的"法"概念………………25 第三章 论石涛的"尊受"说………………………43 第四章 石涛"蒙养"、"生活"两概念释义……57 第五章 论石涛的"资任"说………………………75 第二编禅道渊源 91 第六章 石涛佛门辩诤考……………………………93 第七章 石涛晚年的出佛人道问题…………………117 第八章 石涛与旅庵…………………………………145 第九章 关于喝涛的几个问题………………………155 第十章 石涛与八大山人的共同友人补说…………166 第十一章 石涛晚年的"家"………………………202 第十二章 石涛佛门友人散考………………………213 第三编交游丛考 231 第十三章 石涛在泾县………………………………233 第十四章 石涛与"江东布衣"交游行实考………246 第十五章 石涛北游诸问题…………………………271 第十六章 石涛与歙县梅庄吴氏交谊考……………299 第十七章 石涛在真州………………………………318 第十八章 石涛与丰南吴氏交谊考…………………335 第十九章 石涛与歙县岑山渡程氏交谊考…………358 第二十章 石涛与徽商交游丛考……………………374 第二十一章 石涛晚年与广陵士人交游散考………400 第二十二章 田林《诗未》所见二涛相关史料……416 第二十三章 石涛与赵阆仙父子之交往……………426 第二十四章 石涛与戴务旃相关问题补论…………434 第二十五章 石涛与曹寅等交往三题………………446 第二十六章 石涛生平交往人物辨…………………466 第二十七章 石涛生平相关地名、斋名考释………492 第四编作品考略 507 第二十八章 石涛艺术世界中的"楚风"…………509 第二十九章 石涛之"粗"…………………………526 第三十章 石涛的点与圈……………………………544 第三十一章 石涛伪作考(上)………………………563 第三十二章 石涛伪作考(下)………………………587 第三十三章 析几件疑为张大千先生的游戏之作…605 第三十四章 石涛《写兰册》疏证…………………624 第三十五章 广州博物馆藏石涛 《书画杂册》疏解………………………………645 第三十六章 石涛《墨色人物花卉册》疏解………657 第五编版本考略及其他 665 第三十七章 《画谱》证伪…………………………667 第三十八章 傅抱石《石涛上人年谱》辨证………705 附录一 引用文献要目 719 附录二 人名索引 727 序言 研究石涛是令人激动的。数年的研究,给我带来一次次难以言传的痛快淋漓的感觉。一个乏味的研究对象,不能为寂寞的书斋带来色彩。石涛则不同,这位被齐白石称为"下笔谁敢泣鬼神,二干余载只斯僧"的艺术家,身上有十八般武艺进入他精心布置的世界,你会有"天女散花纷纷落、意气勃发射斗牛"的感觉在艺术上,石涛是一位画家,同时又是甚有品位的书法家。他还是一位造园家造园史上公认清代初年张南垣为冠,而到康熙时代,则以石涛上人为翘楚。石涛没为我们留下诗集,读他的诗,要到石涛同时代朋友的诗文集、清人所编诗歌选及石涛画跋中寻找。寻找的确有些不便,但当你读到他的诗后,你就会觉不虚此行。民国年间曾有一位艺术家说,石涛是杜甫以后第一人,我虽不敢以相此论,但也不敢隐匿他的诗给我带来的满足,他的杜鹃啼血式的故园呼唤,他萎迷悱恻的清湘精神,穿过数百年清冷的历史,撞击着我的心灵。其诗有云: 秃笔,向君笑,忽起舞,发大叫,大叫一声天宇宽,团团明月空中小。"又云: 写此纸时,心入春江水。江花随我开,江水随我起。把卷望江楼,高呼日子美。 定水云低,开图幻神髓。"此翁岂作诗,直泻胸中天!王维有"夙世谬词客,前身立画师"的诗句,石涛真可以说"夙世谬画师,前身应词客"。石涛又是在中国绘画史上罕见的思想者,一篇《画语录》,几乎成为中国画学史乃至中国美学史的压卷之作。 艺术家、诗人、思想者,这三者在石涛身上是相辅相成的。石涛绘画的巨大成就,主要来自他的诗情。石涛不是用浮泛的观察、虚与委蛇的应景来作画,他用他的深心来作画。他的深心是诗的海洋。石涛有"画到无声,何敢题句"的画 .他的画就是他的诗。比如他画黄山,他看到的不是山的高耸、奇崛,而是莲花绽放,沧海奔流,紫气蒸腾,云霭飘渺,他用意识的手去征服她。他的花卉画也不同凡响,他突破比德的传统,把心中对氤氲流荡生命的挚爱之情传达出来。没有人的背景,就不可能有石涛的画。石涛以诗作画,又用"脑子"作画。绘画不是表达思想的,但没有思想是难以成功的,从《画语录》中可以看出,石涛是 以智慧舞动这支秃笔。石涛大半生都在禅门度过,但他哪里是一个坐破蒲团的主 儿,他其实是一位行吟诗人!他把瘦筇,穿野陌,让自然抚慰灵魂,让真性眷顾 心田。"法门"在石涛一生是个极富象征意义的对象。"长年闭户却寻常,出郭郊 原忽恁狂。"一出重重"法门",他的狂心就难收了,一任诗情在荒野中狂奔。他奔着奔着,心花怒放,恣意高蹈,"大笑宝城今日我,满天红树醉文章",他感到 世界如此广阔,树红了,云霓红了,他的心也醉了。法门,就是拘限,在旷野中, 就没有了这门,所以他说作画是"不从门入"。没有了限隔,哪里还有门!无边的 世界就是他的性灵之宅。石涛于此得出"天生一人自有执掌一人之事"的重要论断。氤氲在石涛的诗情和智慧之中,使我这次漫长而艰苦的研究里程充满了意趣, 研究着石涛,也扣问着自己。 研究石涛又是富有挑战的课题。近一个世纪的石涛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三个方面奠定了石涛研究的基础,一是绘画作品研究,一是生平行迹研究, 一是绘画思想研究。我不是绘画研究的专家,只能算是业余爱好者,我在试图进行石涛研究时,翻阅了海内外石涛研究的资料,敬心承领着前人研究的启沃。如在石涛生平行迹的考辨中,傅抱石、吕佛庭、郑拙庐、汪世清、明复、李叶霜、陈 传席、张长虹诸先生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他们的很多研究极富启发性;在石涛作品的整理、研究中,程霖生、黄宾虹、张大千、谢稚柳、傅申、王方宇、吴冠中、方闻、萧燕翼、铃木敬、古原宏申等先生贡献最多,沿着他们走过的路往前,省却了很多工夫;在石涛的绘画理论上,徐复观、俞剑华、叶朗、姜一涵、韩林德、周汝式、杨成寅等先生的研究,联系广泛的哲学文化背景,解读石涛晦涩的 理论,做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工作。他们的解读,让我更加接近石涛的理性世界。我的石涛研究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领略石涛,也领略着代代学人的精神和智慧。 石涛研究是难的。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伪造程度超过石涛,他的书法、绘画都成为伪造而博取利益的对象--自清康熙以来伪造石涛的作品成为书画市场中的一道风景,甚至有专门伪造石涛的作手。今天我们所面对的传世石涛作品情况可以说真假参半,从这样混乱的对象中理出石涛的踪迹其实是很困难的。石涛是一位前朝王室成员,他一生多交接前朝遗民和沦落士人,他的朋友的诗文之集,有很多入了清朝禁书之列,石涛的作品其实也或多或 此一影响。石涛的《自述》一文今不存,石涛没有诗集,没有文集,把握生活道路、艺术观念等,往往只是凭借一些画跋的只言片语去揣度,其困 、想见。同时,不仅石涛的《画语录》难懂,石涛的画也很难懂,他的画在 引起截然不同的评价,赞之者誉之为古今罕见,贬之者说连看一眼都觉得 这本身就说明石涛艺术的把握是不容易的。故此,石涛生平、艺术、思想石涛研究中,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有大量似是而非的结论需要辨石涛的《画谱》是否为他晚年的亲自手定本,石涛生平是否有离开佛门改 !的事,与此相关,石涛晚年是否有家室等等,这些石涛研究中的重大问题,然存在着很大的意见分歧。即如对他的画论的研究,还有继续讨论的空间, :至今天,人们对其"一画""概念的解说,也还是各说各的,没有共识。石涛研究界的不少结论误解的程度颇深,以讹传讹的现象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着。如,它本是金陵大报恩寺中的一处小阁,石涛于1680年住进此一小阁,后来一枝","枝下人,,等号,都与此相关;但不少研究误解为石涛是一枝寺 、.其实金陵根本不存在一枝寺。通常解释一枝阁,说它在说溪之西,啸台 这是将石涛朋友博尔都北京东皋别墅中一处也叫"一枝阁"的景点与此混 又如,很多石涛的年谱都说石涛南还之后,屈大均有一组诗赠石涛,傅抱 {涛上人年谱》1694年条有"屈翁山(大均)此顷始悉上人北行归来,寄怀 。其实,这个判断有四误:一、此组诗不是五首,而是六首;二、此组诗的不是屈大均,而是梁佩兰;三、此组诗所赠"石公"不是石涛,而是石濂大召、由此组内容丰富的诗得出石涛生平活动的经历,全是错误的。 本书不是全面地研究石涛的艺术、生平道路和他的绘画理论,而是选择一些我以为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意见。本书分为画学术语汇释、禅道 、交游丛考、作品考略和版本考五编,共三十八篇论文,记载着我四年多石涛研究的心得,其中尝试对很多石涛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浅疏看法西望能得到学界的指正。本书写作过程得到很多师友的帮助。叶朗先生始终关心课题的研究,并给予切实的指导,初稿完成后,陈育德先生穷数月之力通读全稿,提出重要修改意见;谭晟广先生、王竞芬女士、张卉女士向我提供许多珍贵资料;从我就学的张郁乎、徐菁菁同道逐字逐句校核书稿,为提高本书质量做了重要工作;责任编辑王立刚先生组织书稿出版,付出大量心血;还有很多朋友为本书提供过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谢意。新诗改罢自长吟,当这部稚拙的作品将要面世的时候,心中充满了忐忑,但更多的是感激,感激上苍赐给我平静的生活、温暖而智慧的空间,使我得以从事这件有意思的事。 记者记于甲申仲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