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无价值和结果无价值是我国刑法对德、日刑法理论的研究成果的借鉴。那么到底什么叫行为无价值?什么是结果无价值?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有什么关系?又该如何运用?......这种种疑惑,本书都将给你满意的答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刑法中的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研究/祝贺马克昌教授执教五十六周年暨八十华诞系列文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作者 | 王安异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行为无价值和结果无价值是我国刑法对德、日刑法理论的研究成果的借鉴。那么到底什么叫行为无价值?什么是结果无价值?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有什么关系?又该如何运用?......这种种疑惑,本书都将给你满意的答复。 目录 引言………………………………………………………(1) 第一章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概论……………………………………(1)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1) 第二节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的含义………………………………(3) 第三节无价值评判与社会危害性的关系………………………………(9) 第四节无价值评判与犯罪构成的关系…………………………………(12) 第五节我国刑法理论中研究无价值评判的意义………………………(17) 小结…………………………………………………….(20) 第二章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的沿革……………………………(22) 第一节早期的不法理论…………………………………………………(22) 一、客观不法理论与主观不法理论之争………………………………(22) 二、基尔学派理论………………………………………………(25) 第二节古典的不法理论………………………………………………(25) 一、纯粹的客观不法理论………………………………………………(25) 二、修正的客观不法理论………………………………………………(26) 第三节 “人”的不法理论………………………………………………(29) 一、威尔哲尔的不法理论………………………………………………(29) 二、波恩学派的不法理论………………………………………………(33) 三、真正的“人”的不法理论…………………………………………(38) 四、二元的“人”的不法理论…………………………………………(41) 第四节社会的不法理论…………………………………………………(44) 第五节 日本的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48) 小结………………………………………………………………………(52) 第三章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的对立……………………………(56) 第一节不法的本质之争…………………………………………………(56) 一、规范违反说及其批判………………………………………………(57) 二、法益侵害说及其批判………………………………………………(64) 三、折中说及其批判……………………………………………………(68) 四、本书的立场:………………………………………………………..(73) 第二节思考方法之争……………………………………………………(80) 一、因果论与目的论之争………………………………………………(80) 二、本体论与规范论之争………………………………………………(88) 三、机能的社会论之提倡………………………………………………(94) 四、对相关疑难问题的解释……………………………………………(100) 第三节不法判断基准之争………………………………………………(107) 一、对不法内容的判断基准……………………………..…………….(108) 二、对规范功能的判断…………………………………………………(122) 小结………………………………………………………………………(135) 第四章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的构造…………………………………(140) 第一节志向无价值………………………………………………………(140) 一、结果无价值论的观点及批判………………………………………(140) 二、行为无价值论的观点及批判………………………………………(145) 三、二元论的观点及批判………………………………………………(146) 四、基于我国刑法理论所进行的思考…………………………………(147) 五、无价值评判对认定主观罪过的意义………………………………(152) 第二节行为人无价值……………………………………………………(152) 一、“人”的不法要素之争……………………………………………(153) 二、“人”的无价值对我国刑事司法的意义…………………………(155) 三、“人”的无价值对我国刑事立法的意义…………………………(157) 第三节行为无价值………………………………………………………(158) 一、行为无价值之“行为”的含义…………………….……………..(158) 二、行为无价值在我国刑法理论框架中的地位………………………(162) 三、行为无价值的认定…………………………………………………(163) 第四节结果无价值………………………………………………………(165) 一、结果无价值之“结果”的含义……………………………………(165) 二、结果无价值在不法中的地位………………………………………(167) 三、对我国刑法理论中“危害结果”的理解…………………………(169) 四、结果无价值的认定…………………………………………………(171) 小结……………………………一………………………………………·(172) 第五章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的运用…………………………………(175) 第一节复杂罪过的认定…………………………………………………(175) 一、问题的缘起…………………………………………………………(175) 二、复杂罪过之概念及理论解说………………………………………(177) 三、认定复杂罪过的新视野……………………………………………(182) 四、复杂罪过的种类与认定……………………………………………(186) 五、立法建议……………………………………………………………(187) 第二节监督过失的成立…………………………………………………(189) 一、从案例谈起…………………………………………………………(189) 二、监督过失的概念及特征…………………………………...………(190) 三、对传统过失理论的检讨……………………………………………(193) 四、监督过失的内容……………………………………………………(197) 五、监督过失的认定……………………………………………………(201) 第三节未遂犯的认定……………………………………………………(204) 一、问题的提出…………………………………………………………(204) 二、未遂犯的概念及处罚根据…………………………………………(205) 三、理论上对未遂犯的具体认定………………………………………(211) 四、基于二元论的立场得出的结论……………………………………(215) 第四节排除犯罪性的行为的界限探析…………………………………(216) 一、对社会危害性标准的评析…………………………………………(216) 二、对德、日判断标准之学说的检讨…………………………………(218) 三、排除犯罪性行为的构成………………………………….(223) 四、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认定……………………………………………(228) 小结………………………………………………………………………(231) 主要参考文献…………………………………………………………………(234) 后记…………………………………………………………………………(240) 试读章节 基于这一考虑我国刑法第13条所规定的行为可分为合价值的行为和无价值的行为两种。 所谓合价值的行为,是指没有违反刑法规范价值,而不应该被刑法禁止的行为。这些行为在我国刑法中主要有三种: (1)刑法所无法防止的行为,如我国刑法第12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又如我国刑法第16条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再如我国刑法第18条第l款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2)应当为刑法所褒扬的行为,如我国刑法第20条第1款规定的"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再如我国刑法第21条第1款规定的"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 (3)不值得进行刑法否定评价的行为,如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 所谓无价值的行为,是指违反刑法价值,需要被刑法否定评价的行为。除上述合价值行为之外,我国刑法中其他的行为都是无价值行为。当然,无价值行为不等于犯罪行为,二者的区别在于:无价值行为是指违反法秩序,从而一般性地被刑法否定的行为;而犯罪行为是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如误想防卫行为,就属于无价值行为,但是否构成犯罪,还要看行为人是否有过失。 以是否符合刑法价值为标准进行分类,具有以下意义: (1)避免分类不全的问题。刑法上的无价值行为与合价值行为是一对矛盾概念,所有无价值行为之外的行为都是合价值的,相反亦然。所以,按照这一标准,我国刑法中的所有的行为,包括以"行为"标明者和没有以"行为"标明者,都可以按照这一标准分为两类,不会出现遗漏,也不存在模棱两可的情况。 (2)对定罪具有重要意义。被评价为无价值的行为,才能进一步依据刑法规范定罪。通过无价值评判过程,刑法规范才得以转化为具体的裁判规范,并进行定罪量刑。不仅如此,无价值判断还赋予了刑法规范一种实质的内容,而不再是"无血肉"的条款,其一方面使犯罪构成中的社会危害性具有了某种规范意味,另一方面又有利于维护罪刑法定原则。(p2-3) 序言 我国犯罪论体系受前苏联刑法理论的影响较大。 前苏联刑法学家特拉伊宁认为,"犯罪构成是刑事责任的惟一根据","犯罪学说中的一切问题--关于犯罪行为及其结果的问题、应受惩罚的行为的范围及其组成问题--都是同犯罪构成这个总问题的解决密不可分地联系着的。其次,对刑法中的许多重要制度--罪过、共同犯罪、预备行为和未遂--的研究,也必须预先对犯罪构成及其因素有明确的了解"。①我国刑法理论中,"犯罪论的体系主要是依据犯罪构成建立起来的"。② 然而,近20年来我国学界又借鉴了一些德、日刑法理论中的研究成果。由于我国与德、日刑法理论在犯罪论体系上的分野,这些借鉴或多或少地会出现语境转换上的困难。笔者将要论述的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评判就是一例。 "行为无价值"译自德语"Handlungsunwert"一词,"结果无价值"则为"Erfolgsunwert"。"无价值"是"Unwe~"的直译,有"违反法价值"、"不符合法价值"的意思。主张行为无价值的理论是行为无价值论,主张结果无价值的理论是结果无价值论。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是德、日刑法理论在违法性中讨论的问题,发之于对违法性本质的思考,影响对定罪论中具体问题的解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日刑法理论的重要研究成果,开拓了刑法理论研究的新视野。但是,由于理论体系上的差异,该问题在我国刑法理论中多年来都没有引起应有的共鸣。我国刑法理论界对行为无价值论和结果无价值论虽有所介绍,但文字寥寥,只是勾勒出一个模糊的轮廓,无法给人以全面、清晰的认识。而以行为无价值或结果无价值来解决中国刑法问题,不仅少有人尝试,而且即或偶有尝试,也是浅尝辄止,没有道出其所以然。笔者着手研究这一问题时已经感受到了这种语境转换的困难。 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不如制度性研究那么具体,也不如思想评介那么直接,它们是运用刑法对犯罪行为的一种价值评判,包括评判的方法、角度、内容等,几乎涵盖了对刑事不法理论中所有问题的解释,所以,真的要接近并解释它们时,却发现它们本身含义是如此空洞而意义却如此重大。 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评判对解决我国刑法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大的意义。我国刑法中对犯罪的认定,不仅要考虑行为已经从形式上符合了犯罪构成,而且还要判断该行为是否已经具备了犯罪构成中的"社会危害性"。其实,犯罪构成中的"社会危害性"不同于司法实践中的社会危害性概念,前者是根据立法价值而确定的概念,表明了一种价值观念,而后者却是一个事实概念。所以,判断犯罪构成中的"社会危害性"实际上是一个价值评判的问题,即判断危害行为是否符合犯罪构成中所包含的这种价值。这里就要涉及无价值评判的问题,这一点与德、日刑法理论中的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评判是一致的。而且,德、日刑法理论上一般也承认,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评判一般要在构成要件规定的范围内讨论,否则对定罪没有意义。在这一点上,我国与德、日刑法理论上也是可以交流的。 基于上述考虑,本书大胆地涉足这一新论题,并以行为无价值和结果无价值为视点对我国刑法理论中的部分问题进行反思。 在我国刑法中研究行为无价值和结果无价值,必然涉及理论上的拓展。第一,在犯罪构成框架中研究行为无价值和结果无价值,必然要求对行为无价值和结果无价值进行重新定位;第二,以行为无价值和结果无价值为根据对犯罪构成进行研究,这涉及对一个新领域的开拓。 在方法论上,本书除了采用传统的比较分析方法,即对德、日刑法理论中的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理论进一步的梳理、比较,并分别加以评述,讨论了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的相互关系、地位等问题。 另外,本书还采取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改变传统单向分析的思维模式,一方面以行为无价值和结果无价值评判对实定法的问题进行研究,另一方面以实定法为根据,研究行为无价值和结果无价值的相互关系、各自功能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