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电子证据?电子证据与普通证据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优势?它的运用有什么规则?......这一系列疑问,本书都将为你一一解答。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刑事诉讼中的电子证据规则研究/祝贺马克昌教授执教五十六周年暨八十华诞系列文丛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作者 | 皮勇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什么是电子证据?电子证据与普通证据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优势?它的运用有什么规则?......这一系列疑问,本书都将为你一一解答。 目录 绪 论…………………………………………………….(1) 一、信息、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1) 二、信息社会中的犯罪及其证据………………………………………(4 ) 第一章电子证据及其立法概论……………………………………………(1) 第一节电子证据的概念…………………………………………………(1 ) 一、电子证据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1) 二、电子证据的特征……………………………………………………( 4) 三、电子证据的称谓……………………………………………………(6) 第二节电子证据的分类…………………………………………………(8) 一、静态电子证据和动态电子证据……………………………………(9) 二、内容信息电子证据和附属信息电子证据…………………………(11) 三、电子设备生成证据、存储证据与混成证据………………………(14) 四、原始电子证据和传来电子证据……………………………………(17) 第三节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21) 一、关于电子证据法律地位的几种观点………………………………(2l ) 二、本书对电子证据法律地位的看法…………………………………(26) 第四节电子证据立法概述………………………………………………(29) 一、国外电子证据立法状况……………………………………………(29) 二、我国电子证据立法状况……………………………………………(39) 三、余论…………………………………………………………………(44) 第二章电子证据认证规则…………………………………………………(49) 第一节电子证据认证规则概述…………………………………………(49) 一、电子证据认证规则与取证规则的关系……………………………(49) 二、刑事与民事诉讼中的电子证据认证规则及其统一……………一(51) 第二节电子证据可采性规则……………………………………………(52) 一、电子证据可采性规则概述…………………………………………(52) 二、对主要英美法系国家电子证据可采性规则的介评………………(54) 三、完善我国电子证据可采性规则的建议……………………………(75) 第三节电子证据的证明力规则…………………………………………(78) 一、影响电子证据证明力的因素………………………………………(78) 二、电子证据可靠性程度的认定………………………………………(80) 第三章电子证据的刑事调查措施…………………………………………(84) 第一节电子证据的刑事调查与保障公民权利…………………………(84) 一、电子证据刑事调查的基本特征……………………………………(84) 二、国外有关电子证据的刑事调查措施的原则规定…………………(86) 三、我国设立和适用电子证据刑事调查措施应注意的 一般性问题…………………………………………………………(89) 第二节刑事侦查中电子证据的保护措施………………………………(90) 一、刑事侦查中电子证据保护相关法律问题…………………………(90) 二、国外关于电子证据保护措施的立法………………………………(92) 三、我国相关刑事程序立法及其完善…………………………………(96) 四、我国侦查机关在保护电子证据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102) 第三节刑事侦查中电子证据的提交命令措施…………………………(103) 一、刑事侦查中命令提交电子证据相关法律问题……………………(103) 二、国外电子证据的提交命令措施的立法状况………………………(107) 三、我国相关刑事程序立法及其完善…………………………………(109) 四、我国侦查机关在适用电子证据的提交命令措施中应当 注意的问题…………………………………………………………(111) 第四节电子证据的搜查和扣押措施……………………………………(114) 一、搜查和扣押电子证据相关法律问题………………………………(114) 二、国外有关电子证据搜查和扣押措施的刑事立法…………………(118) 三、我国相关刑事程序立法及其完善…………………………………(122) 四、我国侦查机关在搜查和扣押电子证据过程中应当 注意的问题…………………………………………………………(128) 第五节刑事侦查中的电子证据实时收集措施……………………..….(130) 一、电子证据实时收集措施及其权利保障问题………………………(130) 二、国外有关电子证据实时收集措施的立法…………………………(134) 三、我国有关电子证据实时收集措施的立法及其完善………………(141) 四、我国侦查机关实时收集计算机通信数据时应注意的问题………(148) 事四章电子证据的跨国刑事调查…………………………………………(151) 第一节 《关于网络犯罪的公约》中多边法律协助的一般规定………(152) 一、与国际合作相关的一般原则………………………………………(152) 二、关于相互合作的一般原则…………………………………………(153) 三、在缺少可适用的国际协定时为进行相互合作的请求程序………(156) 第二节 《关于网络犯罪的公约》中多边法律协助的特殊规定………(163) 一、关于相互合作的临时性规定………………………………………(163) 二、有关调查权的相互合作……………………………………………(167) 三、3—24/7网络………………………………………………………(169) 第五章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规则的适用范围……………………………(171) 第一节国外有关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规则适用范围的立法…………(171) 一、适用于《关于网络犯罪的公约》第2条至第11条 规定的犯罪…………………………………………………………(173) 二、适用于其他通过计算机系统实施的犯罪…………………………(185) 三、适用于电子形式犯罪证据的收集…………………………………(185) 第二节我国电子证据规则的适用范围…………………………………(186) 一、侵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网络犯罪……………………………(187) 二、与互联网相关的其他网络犯罪……………………………………(190) 三、网络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犯罪、共同犯罪和单位犯罪……………(193) 第六章侵犯计算机数据和系统安全犯罪案件中电子证据的 调查与运用…………………………………………………………(194) 第一节侵犯计算机数据和系统安全犯罪概述…………………………(194) 第二节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案件中电子证据的调查与运用……(196) 一、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犯罪构成…………………………(196) 二、影响本罪定罪量刑的电子证据的调查与运用……………………(204) 第三节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罪案件中电子证据的 调查与运用………………………………………………(207) 一、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罪的犯罪构成…………………………(207) 二、影响本罪定罪量刑的电子证据的调查与运用……………………(213) 第四节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案件中电子证据的 调查与运用………………………………………………(215) 一、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犯罪构成………………………………(215) 二、影响本罪定罪量刑的电子证据的调查与运用……………………(221) 第五节施放破坏性计算机程序罪………………………………………(224) 一、施放计算机病毒犯罪的犯罪构成…………………………………(225) 二、影响本罪定罪量刑的电子证据的调查与运用……………………(235) 第七章与计算机、互联网相关的其他网络犯罪案件中 电子证据的调查与运用……………………………………………(239) 第一节网络色情犯罪中电子证据的调查与运用………………………(239) 一、网络色情犯罪概述…………………………………………………(239) . 二、我国有关网络色情犯罪的刑事立法………………………………(242) 三、影响本罪定罪量刑的电子证据的调查与运用……………………(259) 第二节网络信用卡诈骗犯罪中电子证据的调查与运用………………(265) 一、网络经济与网络信用卡诈骗犯罪概述……………………………(265) 二、我国有关网络信用卡诈骗犯罪的刑事立法………………………(268) 三、影响本罪定罪量刑的电子证据的调查与运用……………………(273) 第三节与计算机、互联网相关盗窃犯罪中电子证据的 调查与运用………………………………………………………(276) 一、与计算机、互联网相关盗窃犯罪概述……………………………(276) 二、我国有关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盗窃犯罪的刑事立法……………(277) 三、影响本罪定罪量刑的电子证据的调查与运用……………………(282) 附录一 《关于网络犯罪的公约》…………………………………………(286) 附录二《关于网络犯罪的公约的附加协定——关于将通过计算机 系统实施的种族主义和仇外性质的行为犯罪化》………………(308) 主要参考文献…………………………………………………………………(314) 试读章节 二、信息社会中的犯罪及其证据 在信息社会里发生改变的不只是人们正常的社会活动,信息社会中的犯罪也有了新发展。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犯罪表现为三类: 第一类是侵犯计算机数据和系统安全的犯罪。计算机、网络系统等信息设施是信息存储、处理、传输、输入输出的工作平台,是各种信息相关社会活动的基础环境,侵犯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安全的犯罪破坏社会信息活动的基础,使已经严重依赖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正常运作的社会活动不能正常进行。这类犯罪侵犯计算机数据和系统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一般认为至少包含5种犯罪,即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罪、非法拦截计算机数据罪、非法干扰计算机数据罪、非法干扰计算机系统罪和滥用计算机设备罪。这类犯罪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应用后才产生,是一类新犯罪。有学者把它称做"纯正的计算机犯罪"或者"典型的计算机犯罪"。①(p4-5) 序言 2005年8月12日,是中国著名法学家、武汉大学法学院首任院长马克昌教授80华诞的喜庆之日。此年,也是马克昌教授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56周年。本套系列丛书是专为庆贺马克昌教授的80寿辰暨从事法学教育与研究56周年编辑而成的。 在56年的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生涯中,马克昌教授见证并亲身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建设55年跌宕起伏的历程。1946年,他从河南省西华县考入著名的国立武汉大学法学院,学习法律并投身革命。1950年,他因品学兼优而毕业留校任教。不久,他即被保荐到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接受全新的学习和教育,同时,师从前苏联刑法学家贝斯特洛娃教授专攻刑法学。1952年,他完成研究生学业,回到武汉开始登台主讲刑法学。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我国民主法治建设遭遇严重打击和挫折时,马克昌教授也未能幸免。1958年,马克昌教授受到不公正待遇被下放到农村劳动。1959年下半年,他虽然被宣布"摘帽"并得以重返武汉大学,但是法律系已被撤销,只得从事伙食科出纳员、图书馆员等工作。"文革"开始后,他又受到错误对待,并再次被下放到农村走"五七道路",进行所谓的"劳动改造",直至1972年才又回到武汉大学图书馆,工作到1979年。在此20多年的艰难岁月中,他风华正茂的青春日子和科学研究的黄金时间无声地流逝了。然而,在种种精神和肉体的磨难面前,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即便在农村、在图书馆,也作出了令人称道的成绩。, 1979年,马克昌教授53岁,这一年,他终于迎来了时代和人生的重大转折。他被当时的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教授委任为法律系副主任,协助法律系主任韩德培教授一道恢复和发展法律系,迎接新中国法治建设和教育的春天。受命后,马克昌教授怀着对法学事业的热爱和凭着深厚的学术功底,在事业上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全面展示了法学活动家、教育家和刑法大家的风采和魅力。 作为法学社会活动家,1980年,马克昌教授曾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委派,在轰动世界的"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中,担任吴法宪的辩护人,依法工作,获得极大赞誉。他还兼任中国刑法学会名誉会长、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等多种社会职务,为国家的立法和司法改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作为法学教育家,从1983年开始,马克昌教授担任武汉大学法律系主任。1986年,武汉大学法学院成立后,他又出任法学院院长。他以极大的激情和精力,投身于法学院建设,带领全院教师和工作人员团结进取,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使武汉大学法学院成为"珞珈山上的王牌军",成为中国著名的法学院,并一直保持着国内同行的领先地位,在国际上声誉日高。 作为学者,马克昌教授一直活跃在刑法学理论研究的舞台上,笔耕不辍。他参与主编的多部刑法学教材被誉为我国权威的刑法学教科书。由他主编的《犯罪通论》、《刑罚通论》、《中国刑事政策学》、《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等著作,受到学界高度评价,成为我国刑法学研究的典籍性文献,是很多高校刑法专业研究生的指定教材。2002年,他出版的专著《比较刑法原理--外国刑法学总论》,以其丰富的内容、详实的文献、严谨的结构和深刻的见解轰动学界,并成为2003年度获国家图书奖的惟一法学类著作。 作为教师,马克昌教授一直活跃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为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授课、讲座。他教学一丝不苟,而且在艰深的理论和现实案例中游走自如,深入浅出,颇受学生欢迎和喜爱。他不仅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而且引导他们成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责任感、有崇高修养的人。他为中国法治建设和法学教育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他们有的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以及各级司法机关和行政部门担任要职,有的已成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活跃在法学教育和研究领域,在各条战线上为中国的法治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马克昌教授是一位具有战略眼光的学者,他以开阔的视野、国际化的意识,重视对外交流,积极主动地将学科建设与国际接轨,置其于国际学术环境中发展。他曾经应邀到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巴西等国家以及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访问讲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他也多次热情邀请国际著名学者到中国来访问讲学,举办国际会议。通过与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学者进行交流,不断引进新的学术信息、学术理论和学术思潮,马克昌教授身体力行积极组织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为学科建设注入生机,提升了本学科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增强了本学科在同类学科中的竞争力,为学科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克昌教授以其渊博的知识、卓越的理论成就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中国司法界和刑法学界乃至整个法学界的尊敬和景仰,获得了国外同行的敬重和钦佩,受到学生的爱戴。在马克昌教授80华诞即将来临之际,他的学生们自发组织起来,策划了这套庆贺丛书,以表达自己对先生的感激和祝贺。本套丛书中的作品,有的是独著,有的是合著,它们都是马克昌教授的弟子们在刑法学、犯罪学方面新的研究成果。贺寿献礼意义深远,一方面是弟子们向先生汇报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也通过这样的方式深化刑事法学理论研究,这也非常符合先生对弟子们的期许。 这套丛书在策划之时,得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他们组织了专门的编辑力量,负责丛书的编辑出版,在此,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法律编辑部的编辑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衷心祝愿马克昌教授永葆青春,健康长寿! 丛书主编:莫洪宪 2005年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