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摄影之道:摄影入门实用教程(2册)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摄影
作者 李济山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t《摄影之道》分上下两册,共14章,上册内容涵盖了数码相机和常用附件的使用技巧,摄影的基础理论,包含取景、构图、测光、曝光控制、对焦,光影、色彩的运用,是一本完整的摄影入门实用教程;下册以实拍为主,与上册的摄影基础理论相结合,详细讲解了风光、人像、动物、微距、建筑、人文、黑白、夜景九大类常见拍摄题材的实战技巧,全书结构合理,逻辑清晰,在每一章的结尾处都有相应的很好摄影作品解读,包含了拍摄思路、画面构成以及拍摄技巧等内容,可让读者深刻理解很好摄影作品的创作过程。
目录
  
\t《摄影之道:摄影入门基础教程》



\t第1章习惯与眼光培养之道001



\t1.1热爱生活,热爱摄影002



\t全民摄影热潮来袭002



\t保持对摄影的热情003



\t1.2摄影人眼中的好照片003



\t技术类好照片004



\t意识类好照片004



\t切勿追求特别005



\t技术与意识兼备006



\t1.3摄影的写实与写意007



\t何谓写实摄影007



\t绝对的写实是不存在的008



\t何谓写意摄影008



\t写意不是随意010



\t1.4照片一定要有主题012



\t采用恰当的构图形式012



\t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013



\t加强画面元素的呼应013



\t巧带环境014



\t抓住稍纵即逝的瞬间014



\t1.5找到自己的风格016



\t组成照片的基本要素016



\t不同器材拍出照片的差异016



\t照片都留有个人印迹017



\t适度模仿但不要沉迷017



\t1.6不要随波逐流而要与众不同019



\t拍不出好作品并不是你的设备不够好019



\t1.7不妨试试胶片相机020



\t选个胶片相机玩玩020



\t胶片相机的镜头选择020



\t试着使用胶卷020



\t熟悉具体操作021



\t冲洗照片的乐趣022



\t1.8你可以没有眼光,但是不能没有想法022



\t1.9随时做好拍摄准备024



\t养成随身携带相机的习惯024



\t经常检查相机的参数设置025



\t让操作成为身体的自然反应025



\t养成定期维护设备的习惯026



\t1.10出游装备合理化026



\t尽可能轻装上阵026



\t选择合适的镜头027



\t有条件用双机027



\t1.11学会制定拍摄计划027



\t单次拍摄计划制定027



\t长期拍摄计划制定027



\t复杂拍摄任务一定要有提纲028



\t1.12拿起相机之前要做的事情028



\t检查相机状态028



\t格式化存储卡028



\t检查出行装备028



\t1.13拍摄结束之后要做的事情029



\t清点设备029



\t备份数据029



\t维护设备029



\t整理照片029



\t1.14让自己看起来不像个摄影师029



\t1.15迅速提高摄影作品质量的秘诀030



\t最“土豪”的办法030



\t最省钱的办法030



\t最科学的办法032



\t1.16优秀作品解读033



\t拥抱033



\t大地画报034



\t幸福晚年035



\t第2章相机与附件使用之道037



\t2.1数码相机核心——感光元件038



\t数码单反相机都使用哪种感光元件038



\t没有必要把像素看得那么重要038



\t感光元件的面积影响成像效果040



\t焦距转换系数决定成像大小040



\t2.2光学取景与电子取景各有优势041



\t光学取景的优点041



\t电子取景的优点042



\t2.3如何划分单反相机的等级042



\t入门级042



\t中端042



\t准专业级042



\t专业级042



\t入门级机型与中端机型区别在哪儿043



\t中端机型与准专业机型区别在哪儿044



\t专业机型的优势都体现在哪些方面045



\t2.4选择数码相机要考虑哪些事046



\t考虑技术指标,也要考虑用途046



\t身边的人都在用什么046



\t买新的还是买旧的047



\t买贵的还是买便宜的047



\t2.5主流单反之外的选择048



\t单电相机048



\t旁轴相机048



\t中画幅相机049



\t2.6镜头的两大基本要素:焦距和优选光圈049



\t焦距049



\t优选光圈052



\t2.7镜头的基本种类052



\t广角镜头052



\t标准镜头053



\t中焦镜头053



\t微距镜头054



\t长焦镜头055



\t鱼眼镜头056



\t2.8如何选择挂机头057



\t根据拍摄题材选择挂机头057



\t可以考虑选择定焦镜头057



\t2.9镜头选择“大三元”还是“小三元”057



\t2.10为什么说镜头比机身重要059



\t更新换代的速度059



\t对成像素质的影响060



\t2.11为什么镜头差价这么大061



\t佳能EF镜头名称解读061



\t尼康AF-S镜头名称解读061



\t光圈大小062



\t镜片好坏062



\t防抖技术062



\t对焦马达063



\t镜身材质063



\t2.12不用太迷信相机的技术指标064



\t优选快门速度064



\t机身材质064



\t高感光度065



\t2.13强光直射下在液晶屏上无法看清照片效果怎么办065



\t调高液晶屏亮度065



\t遮挡射向液晶屏的光线065



\t看直方图066



\t2.14获得清晰画面必不可少的工具——脚架066



\t独脚架066



\t三脚架067



\t云台067



\t豆袋068



\t2.15没有脚架的时候如何稳定相机068



\t找个稳定的物体068



\t找个人同行068



\t借助自己的肩膀069



\t2.16小滤镜让画面大不同069



\tUV镜069



\t保护镜069



\t偏振镜069



\t中灰镜071



\t渐变镜071



\t星光镜072



\t柔光镜073



\t近摄镜073



\t2.17其他我们常会用到的附件075



\t快门线075



\t手柄076



\t防水套076



\t相机包076



\t内存卡077



\t2.18正确地保护你的相机077



\t如何正确地放置相机078



\t在雨天拍摄如何保护相机078



\t在沙漠拍摄如何保护相机078



\t在严寒天气拍摄如何保护相机078



\t在炎热天气拍摄如何保护相机078



\t第3章构图与取景选择之道079



\t3.1画面构图元素080



\t点080



\t线080



\t面082



\t3.2寻找兴趣点084



\t什么是兴趣点084



\t通过多种方式来突出兴趣点084



\t善于发现兴趣点086



\t3.3身边的线条086



\t直线086



\t曲线088



\t3.4主体与陪体的不同作用088



\t3.5前景与背景的巧妙运用091



\t3.6不同景别的画面效果094



\t远景094



\t中景094



\t近景095



\t特写096



\t3.7尝试不同的拍摄角度097



\t平拍097



\t俯拍098



\t仰拍099



\t3.8从黄金分割中来,到黄金分割中去100



\t3.9灵活应用经典构图法则102



\t对称式构图102



\t三角形构图104



\t水平线构图105



\t垂直线构图106



\t斜线和对角线构图107



\t散点构图108



\t曲线构图110



\t框式构图111



\t辐射线构图112



\t开放式构图113



\t3.10利用对比强化主题114



\t大小对比114



\t冷暖对比114



\t明暗对比115



\t动静对比115



\t疏密对比115



\t虚实对比117



\t要素对比117



\t色彩对比117



\t3.11摄影是减法艺术119



\t3.12精简到很好就是空白120



\t留白可以突出主体121



\t留白可以增强画面空间感121



\t留白可以营造意境121



\t留白需要注意位置122



\t留白要合理安排面积123



\t3.13如何让画面抓人眼球123



\t增加前景和背景123



\t尝试特别角度125



\t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125



\t勇敢尝试和突破126



\t3.14不错失精彩瞬间127



\t成像总是慢一拍127



\t学会预判128



\t提前计划129



\t3.15不能忽视的二次构图129



\t3.16优秀作品解读131



\t雪地驼影131



\t古镇童趣132



\t佛像133



\t收获134



\t第4章测光与曝光控制之道135



\t4.1数码相机的测光原理136



\t正确理解曝光值136



\t测光表136



\t18%中性灰136



\t4.2正确选择测光模式137



\t评价测光137



\t局部测光137



\t中央重点平均测光138



\t点测光139



\t4.3光圈控制镜头的进光量140



\tF(/f)值与镜头孔径140



\t大光圈镜头的好处140



\t4.4尽量使用很好光圈141



\t4.5极限光圈的挑战142



\t4.6景深是清晰成像的范围143



\t光圈对景深的影响144



\t焦距对景深的影响144



\t拍摄距离对景深的影响146



\t4.7快门控制曝光时间146



\t快门速度146



\t高速快门146



\t低速快门146



\t安全快门146



\t4.8感光度影响曝光和画质149



\t感光度是什么149



\t感光度越高噪点越多149



\t低感光度也会产生噪点150



\t画幅越大的相机高感性能越好151



\t4.9如何拍出细腻的画质151



\t调低感光度151



\t打开相机降噪功能151



\t使用专业级的相机152



\t4.10JPG与RAW格式的优劣152



\tJPG格式图像有哪些好处152



\tRAW格式图像有哪些好处153



\t4.11曝光三要素的互易率154



\t4.12曝光过度和曝光不足155



\t4.13白加黑减——曝光补偿的诀窍157



\t4.14曝光锁定拍摄多张照片159



\t4.15科技带来的便利——自动拍摄模式160



\t场景拍摄模式160



\t程序自动模式161



\t光圈优先模式161



\t快门优先模式162



\t4.16一切都由自己掌控——手动拍摄模式162



\t4.17学会使用连拍功能163



\t高速连拍模式164



\t低速连拍模式166



\t4.18养成看直方图的好习惯166



\t读懂直方图166



\t努力获得正确的曝光167



\t4.19什么是宽容度168



\t4.20包围曝光170



\t4.21拍摄HDR照片172



\tHDR照片的具体拍摄方法172



\tHDR照片的后期制作173



\t4.22最容易被忽视的向右曝光174



\t4.23多重曝光175



\t变焦法175



\t叠加法175



\t遮挡法177



\t数码法177



\t4.24优秀作品解读178



\t神池倒影178



\t秋色179



\t九寨仙境180



\t恒山雪淞181



\t第5章对焦与清晰拍摄之道183



\t5.1为什么拍摄的照片会模糊184



\t快门速度不够184



\t对焦位置不对184



\t景深太浅185



\t5.2手持拍摄如何避免画面模糊186



\t提高快门速度186



\t准确对焦186



\t正确持机187



\t5.3自动对焦点的选择188



\t什么是对焦点188



\t自动对焦点188



\t中心对焦点188



\t5.4对焦锁定188



\t5.5对焦点的运用190



\t单点自动对焦191



\t多点自动对焦191



\t5.6正确选择自动对焦模式192



\t单次自动对焦适合拍摄静态主体192



\t人工智能伺服(连续伺服)自动对焦适合拍摄运动对象193



\t人工智能(自动伺服)自动对焦适合拍摄动静不确定的对象194



\t常见拍摄题材对焦模式的选择技巧194



\t5.7自动对焦与手动对焦各有优势195



\t对焦马达195



\t自动对焦镜头196



\t手动对焦镜头196



\t5.8自动对焦的原理196



\t主动式自动对焦196



\t被动式自动对焦197



\t全息自动对焦197



\t对比检测对焦197



\t5.9最近对焦距离与放大倍率197



\t最近对焦距离197



\t放大倍率198



\t5.10如何拍摄高速移动的物体198



\t使用高速快门198



\t使用大光圈镜头200



\t使用自动伺服对焦200



\t5.11如何追随拍摄200



\t镜头随着主体移动200



\t调慢快门速度200



\t开启连拍功能200



\t保证焦点在主体上200



\t学会预判201



\t5.12手动对焦——使对焦更准确202



\t哪些情况可以使用手动对焦202



\t手动对焦的要领及注意事项202



\t手动对焦时使用电子取景器202



\t5.13拍摄更优质的图像204



\t选用更好的器材204



\t使用很好光圈和合适的快门速度204



\t选择合适的光线环境205



\t5.14影响对焦速度的因素206



\t镜头206



\t对焦系统206



\t对焦距离207



\t主体的对比207



\t5.15盲拍时如何对焦207



\t手动对焦盲拍207



\t自动对焦盲拍208



\t缩小光圈并提高快门速度208



\t训练对光线的判断力208



\t5.16不妨一用的陷阱对焦208



\t5.17并不难掌握的超焦距技术211



\t5.18有意漂移焦点212



\t5.19优秀作品解读213



\t领路213



\t奔马214



\t花季少年215



\t第6章光线与影子妙用之道217



\t6.1有了光,才有了万物218



\t6.2光的反射219



\t漫反射219



\t直接反射219



\t眩光反射219



\t6.3光质221



\t硬光和软光221



\t光线的照射方向对光质的影响221



\t光源的强度对光质的影响222



\t漫透射对光质的影响223



\t6.4自然环境中的软光223



\t清晨和傍晚的光线223



\t阴天时的光线224



\t晴天时树荫下的光线226



\t6.5光源的种类226



\t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26



\t瞬间光源和持续光源227



\t6.6光位228



\t顺光228



\t侧光228



\t逆光230



\t顶光231



\t底光232



\t6.7光比232



\t什么是光比232



\t影响光比的因素234



\t6.8影子的重要作用235



\t突出主体235



\t塑造空间235



\t强调个性236



\t营造氛围236



\t6.9如何表现物体的质感236



\t沙子237



\t玻璃237



\t树叶240



\t湖水和海水240



\t金属240



\t雪241



\t服装241



\t6.10如何防止镜头眩光242



\t使用遮光罩242



\t使用滤镜242



\t改变拍摄角度242



\t擦干净镜头242



\t6.11改变那道光线242



\t反光242



\t柔光242



\t遮光243



\t吸光243



\t6.12闪光灯的种类244



\t内置闪光灯244



\t热靴闪光灯244



\t大型闪光灯245



\t6.13几个比较实用的用光建议245



\t先安排辅光,再安排主光245



\t尽量避免正面补光245



\t灵活运用柔光配件245



\t6.14优秀作品解读248



\t牧归248



\t金秋落叶249



\t牧场250



\t



\t第7章色彩与影调应用之道251



\t7.1色彩三要素252



\t色相252



\t饱和度253



\t明度253



\t7.2什么是RGB254



\t7.3冷色和暖色255



\t冷色255



\t暖色256



\t中间色258



\t7.4色彩的特性259



\t色彩的空间感259



\t色彩的面积259



\t色彩的轻重261



\t色彩的动感261



\t7.5色彩与构图262



\t利用色彩搭建兴趣点262



\t利用色彩营造空间感262



\t利用色彩渲染情绪263



\t7.6色彩的对比263



\t7.7色温与白平衡266



\t什么是色温266



\t什么是白平衡267



\t7.8什么是影调270



\t中间调270



\t高调270



\t低调271



\t7.9单色照片274



\t7.10适合黑白拍摄的主题275



\t人文类和纪实类摄影275



\t需要记录大量细节的照片275



\t着重表现光影的照片276



\t7.11色彩空间276



\t7.12不能忽视的色彩管理279



\t7.13优秀作品解读283



\t风骨283



\t金色新疆284



\t大雁塔285



\t窑洞人家286



\t《摄影之道:摄影高手进阶进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6: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