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共分为6章。第1章介绍新能源动态稳定的国内外事件及主要研究现状;第2章建立新能源机组动态能量模型,揭示不同场景下其动态能量特性;第3章分析新能源系统耦合特性,定量表征机组间及机组与其他设备间传变作用;第4章建立机组多支路能量依频重塑方法,提出主动阻尼控制技术;第5章探明不同机组及场站设备对动态稳定的影响,构建场站阻尼协同优化控制技术;第6章针对不同类型新能源,试验验证主动阻尼和协同控制功能的有效性。 本书可为从事新能源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有益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电气工程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马静,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IET Fellow。长期从事新能源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研究,近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集成项目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兼任国家科技部“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实施方案专家组副组长,第六次国家技术预测能源领域专家组组长,国际大电网委员会(CIGRE)中国国家委员会青年分会主席,IEEE中国青年委员会副主席,IEEE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技术委员会(中国)秘书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IET 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中国科学:技术科学》等期刊编委。获省部级一等奖7项。 目录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背景 1.2 新能源电力系统宽频振荡问题 1.2.1 风电并网系统小干扰引发的宽频振荡事件 1.2.2 风电并网系统大扰动引发的宽频振荡事件 1.2.3 风电并网系统宽频振荡特征 1.3 本书的主要架构 参考文献 第2章 新能源机组动态能量建模 2.1 直驱风电机组能量模型及动态特性 2.1.1 直驱风电机组数学模型 2.1.2 直驱风电机组能量模型 2.1.3 直驱风电机组能量响应特性 2.2 双馈风电机组能量模型及动态特性 2.2.1 双馈风电机组能量模型 2.2.2 双馈风电机组能量响应特性 2.3 总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新能源系统耦合特性分析 3.1 新能源机组控制环节能量耦合机理 3.1.1 直驱风电机组控制环节能量耦合机理 3.1.2 双馈风电机组控制环节能量耦合机理 3.2 新能源场站交互作用机理 3.2.1 直驱风电场能量网络模型及机理分析 3.2.2 双馈风电场能量网络模型及机理分析 3.3 基于动态能量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在线稳定分析架构 3.4 总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新能源机组主动阻尼控制技术 4.1 基于多支路能量重塑的风电机组主动阻尼控制 4.1.1 直驱风电机组多支路能量重塑技术 4.1.2 双馈风电机组多支路能量重塑技术 4.2 基频特性兼容能力校验 4.2.1 基于多支路能量重塑直驱风电机组基频兼容能力校验 4.2.2 基于多支路能量重塑双馈风电机组基频兼容能力校验 4.3 总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新能源电力系统场网级协同优化控制技术 5.1 直驱风电场机间协同优化控制及半物理仿真验证 5.1.1 直驱风电场协同优化控制技术 5.1.2 直驱风电场协同控制半物理仿真验证 5.2 双馈风电场机间协同优化控制及半物理仿真验证 5.2.1 双馈风电场协同优化控制技术 5.2.2 双馈风电场协同控制半物理仿真验证 5.3 直驱机组与无功补偿装置间协同优化控制及半物理仿真验证 5.3.1 直驱机组与无功补偿装置间协同优化控制技术 5.3.2 直驱机组与无功补偿装置间协同控制半物理仿真验证 5.4 新能源电力系统场站级主动阻尼协同控制架构 5.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主动阻尼功能试验验证 6.1 电控系统研制 6.1.1 双馈风电机组主动阻尼电控系统 6.1.2 直驱风电机组主动阻尼电控系统 6.2 电控系统半物理硬件在环试验验证 6.2.1 振荡检测时间验证 6.2.2 主动阻尼功能验证 6.2.3 主动阻尼控制对基频特性影响(低电压穿越特性)验证 6.3 新能源机组主动阻尼功能试验验证 6.3.1 双馈风电机组主动阻尼功能试验验证 6.3.2 直驱风电机组主动阻尼功能试验验证 6.3.3 风电机组主动阻尼功能示范验证 6.4 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