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仪器分析》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全书共分为十三章,包括绪论、电化学分析法、色谱理论基础与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毛细管电泳、原子光谱法、X射线光谱法和表面分析法、分子发光分析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红外光谱法和拉曼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法、流动注射分析与微流控分析芯片。与第一版相比,本次修订在电化学分析法、原子光谱法、分子发光分析法、红外光谱法和拉曼光谱法等章节增加了近年的研究进展,同时新增了重难点知识点及习题的讲解视频、仪器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和流程动画、课程思政案例、科研案例等数字化资源。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仪器分析课程教材使用,也可供其他类型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及科研工作者参考。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概述 1.1.1仪器分析概述 1.1.2仪器分析的分类及特点 1.1.3仪器分析的发展过程 1.2计算机与分析仪器 1.2.1计算机对仪器分析发展的促进作用 1.2.2分析仪器中的计算机应用技术 1.3分析仪器的信息评价与处理 1.3.1信息和熵 1.3.2分析化学实验中信息量和熵 1.3.3分析仪器的优选信息量 1.3.4仪器的效率和剩余度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二章电化学分析法 2.1电化学分析法概述 2.2电位法 2.2.1电位法的基本原理 2.2.2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类型 2.2.3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特性 2.2.4电位分析方法及应用 2.3电重量法与库仑法 2.3.1电重量法 2.3.2库仑法 2.3.3库仑滴定 2.3.4微库仑分析技术 2.4伏安法 2.4.1极谱法的基本原理 2.4.2现代极谱分析方法介绍 2.4.3溶出伏安法 2.4.4循环伏安法 2.5电化学分析新专题 2.5.1电化学传感器 2.5.2微电极 2.5.3膜片钳 2.5.4光谱电化学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三章色谱理论基础与气相色谱法 3.1色谱法概述 3.1.1色谱法的特点和分类 3.1.2色谱基本参数与色谱曲线 3.2色谱理论基础 3.2.1气相色谱分离过程中的基本关系式 3.2.2塔板理论 3.2.3速率理论 3.2.4分离度 3.3气相色谱仪 3.3.1气相色谱仪结构流程 3.3.2气相色谱固定相 3.3.3气相色谱检测器 3.4气相色谱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 3.4.1色谱柱及使用条件的选择 3.4.2载气种类和流速的选择 3.4.3其他操作条件的选择 3.5色谱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5.1色谱定性鉴定方法 3.5.2色谱定量分析方法 3.6气相色谱应用技术 3.6.1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 3.6.2裂解气相色谱分析 3.6.3顶空气相色谱分析 3.6.4二维气相色谱分析 思考题与习题
第四章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4.1高效液相色谱的特性 4.2高效液相色谱仪 4.2.1高效液相色谱仪与流程 4.2.2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主要部件 4.3液相色谱的固定相与流动相 4.3.1液相色谱的固定相 4.3.2液相色谱的流动相 4.4液相色谱中的主要分离类型 4.4.1液-固吸附色谱 4.4.2液-液分配与化学键合相色谱 4.4.3离子交换色谱 4.4.4离子对色谱 4.4.5空间排阻色谱 4.4.6亲和色谱 4.5液相色谱分析条件的选择 4.5.1一般条件选择 4.5.2分离类型选择 4.5.3流动相选择 4.6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 4.6.1高效液相色谱的分析应用 4.6.2制备型液相色谱 4.7离子色谱法 4.7.1离子色谱法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4.7.2离子色谱流程与装置类型 4.7.3离子色谱法的应用 4.8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4.8.1超临界流体色谱的特点与原理 4.8.2超临界流体色谱仪的 …… 第五章毛细管电泳 第六章原子光谱法 第七章X射线光谱法和表面分析法 第八章分子发光分析法 第九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第十章红外光谱法和拉曼光谱法 第十一章核磁共振波谱法 第十二章质谱法 第十三章流动注射分析与微流控分析芯片 主要参考书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