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对文殊山石窟与敦煌、新疆地区等石窟寺早期洞窟形制、造像题材和壁画内容的对比,确定了其开创年代;对相关洞窟的形制、造像及壁画的时代特征、历史特征作了总结;对石窟寺留存的大量回鹘文题记和佛教文献作了探究;同时还对文殊山石窟与其他地区石窟寺的关系也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对于推进文殊山石窟研究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文殊山石窟群的专题研究对河西石窟考古和研究工作具有推动作用。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拟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地理位置与环境 一、地理位置 二、自然环境 三、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 第二节 酒泉历史文化与佛教 第二章 文殊山石窟现存遗迹调查 第一节 崖面洞窟等遗迹 一、谷口区 二、前山区 三、营房后区 四、后山区 第二节 寺院及其他建筑 第三章 洞窟形制与组合 第一节 中心柱窟 一、形制 二、中心柱窟的壁画布局 第二节 禅窟 一、形制 二、禅窟与禅修 第三节 僧房窟 第四节 佛殿窟 第五节 分区与洞窟组合 一、谷口区 二、前山区及典型洞窟组合 三、营房后区及典型洞窟组合 四、后山区 第四章 文殊山早期石窟的分期与年代 第一节 早期石窟的分期 一、前期石窟 二、后期石窟 第二节 早期石窟的年代 一、前期石窟的年代 二、后期石窟的年代 第三节 文殊山石窟的重修 一、唐、西夏、元时期的重修 二、明、清以来的重修 第五章 造像题材与壁画内容 第一节 造像题材 一、第19窟(万佛洞)和第29窟(前山千佛洞) 二、第69窟(后山千佛洞)和第73窟(古佛洞) 第二节 壁画内容 一、第19窟(万佛洞) 二、第29窟(前山千佛洞) 三、第31窟(文殊寺) 四、第69窟(后山千佛洞) 五、第73窟(古佛洞) 第六章 文殊山石窟与其他石窟寺的关系 第一节 与新疆石窟的关系 一、与克孜尔石窟的关系 二、与吐鲁番石窟的关系 第二节 与河西其他石窟的关系 一、与敦煌莫高窟之间的关系 二、与昌马石窟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 文殊山石窟其他问题的探讨 第一节 西夏壁画的讨论 一、西夏佛教概述 二、文殊山石窟中的西夏壁画 第二节 回鹘与文殊山石窟 一、回鹘概述 二、回鹘文碑文与题记 第三节 太子寺、文殊寺、文殊寺与文殊信仰 一、太子寺 二、文殊寺 三、文殊寺与文殊信仰 结语 图版目录 图版(补充) 附录 附录一 文殊山石窟历代题记 附录二 《有元重修文殊寺碑铭》汉文录文 附录三 元回鹘文《有元重修文殊寺碑铭》汉译文 附录四 文殊山石窟信息一览表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