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基于传声器阵列测量和压缩感知理论的压缩波束形成是近年来新发展的声源识别技术,具有声源成像干净清晰、抗干扰能力强、适用范围广等优势。压缩波束形成建立关联测量声压信号和声源分布的数学模型,通过对声源分布施加稀疏约束定解该数学模型来重构声源分布,根据建立数学模型时采用的网格点类型和相关假设,可分为定网格在网、定网格离网、动网格和无网格四类。本书系统介绍这四类压缩波束形成方法,不仅涵盖适宜局部区域声源识别的平面传声器阵列测量,而且涵盖适宜360°全景声源识别的球面传声器阵列测量。 书中给出了各方法的理论推导、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结果,介绍了各方法的优缺点,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压缩波束形成声源识别技术。 目录 1 平面传声器阵列的定网格在网压缩波束形成 1.1 平面传声器阵列测量模型 1.2 定网格在网压缩波束形成 1.2.1 数学模型 1.2.2 典型求解算法 1.2.3 典型求解算法性能对比 1.3 基不匹配缺陷 1.4 先验参数估计的影响 1.5 小结
2 平面传声器阵列的正交匹配追踪定网格离网压缩波束形成 2.1 基本理论 2.1.1 单快拍场景 2.1.2 多快拍场景 2.2 性能分析 2.2.1 声源识别性能指标定义 2.2.2 声源识别性能分析 2.2.3 稀疏度估计的影响 2.2.4 信噪比和快拍数的影响 2.2.5 空间分辨能力 2.3 试验验证 2.3.1 半消声室试验 2.3.2 室外试验 2.4 小结
3 平面传声器阵列的迭代重加权动网格压缩波束形成 3.1 基本理论 3.2 性能分析 3.2.1 声源识别精度分析 3.2.2 信噪比和快拍数的影响 3.2.3 空间分辨能力 3.3 试验验证 3.4 小结
4 平面传声器阵列的牛顿正交匹配追踪动网格压缩波束形成 4.1 基本理论 4.2 性能分析 4.2.1 声源识别精度分析 4.2.2 信噪比和快拍数的影响 4.2.3 空间分辨能力 4.3 试验验证 4.4 多频同步牛顿正交匹配追踪压缩波束形成 4.4.1 基本理论 4.4.2 性能分析 4.4.3 试验验证 4.5 小结 ……
5 平面传声器阵列的无网格压缩波束形成 6 球面传声器阵列测量模型 7 球面传声器阵列的定网格在网压缩波束形成 8 球面传声器阵列的牛顿正交匹配追踪动网格压缩波束形成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