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以1949-2019年间的中外歌曲翻译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翻译史研究的描述性和规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史料研究入手,收集、整理70年间我国歌曲翻译作品,宏观考察70年间歌曲翻译活动的历程、整体特征、译者构成和社会历史语境,让长期隐身的歌曲翻译作品显身,并加以阐释,彰显其在翻译史上的价值,为翻译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同时,本研究结合翻译学、文学、音乐学、符号学和传播学的相关理论,系统分析歌曲翻译的过程、规律及现象,界定歌曲翻译的本质、内涵与外延,总结国外歌曲在我国的传播轨迹,探索歌曲翻译对我国文化建构的作用与影响,预测歌曲翻译的走势与未来,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歌曲翻译史研究填补空白,为歌曲翻译和说唱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及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作者简介 覃军,文学博士,湖北民族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评审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厅级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译著2部,主持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湖北省一流本科课程2门。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三节 创新点、重难点与主要内容 一 创新点 二 重难点 三 主要内容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 国内研究综述 二 国外研究综述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 歌曲翻译的分类 二 歌曲翻译之名 三 歌曲翻译之实 小结 第二章 序幕:歌曲翻译的萌芽与溯源 第一节 明清以前:中外音乐交流之端绪 一 《越人歌》的翻译 二 与邻国的交流 第二节 明清时期:中外音乐交流之发轫 一 传教士对西方音乐的译介 二 传教士对中国音乐的译介 三 《茉莉花》:第一首走出国门的民歌 第三节 民国时期:中外音乐交流之发展 一 学堂乐歌的兴起及意义 二 译入的代表性歌曲 三 译出的代表性歌曲 小结 第三章 发展:1949年以来歌曲翻译的历程与本土化 第一节 歌曲翻译的70年历程 一 50年代:繁荣时期 二 60-70年代:沉寂时期 三 80年代:复苏时期 四 90年代:萧条时期 五 21世纪:多元时期 第二节 译作数量、传播媒介及译者构成 一 译作数量梳理 二 译作传播媒介分析 三 译者构成 第三节 歌曲翻译的本土化过程 一 译配演唱(50-70年代) 二 填词翻唱(80-90年代中期) 三 原唱传播(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 第四节 歌曲翻译的本土化规律 一 译者妥协律 二 肯定否定律 三 顺应时代律 四 有为无为律 小结 第四章 发思:1949年以来歌曲翻译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歌曲翻译的主体与主体间性 一 歌曲翻译主体的确定 二 歌曲翻译主体间性 第二节 歌曲翻译的标准 一 歌词翻译的标准 二 歌曲译配的标准 第三节 中国歌曲英译的通则 一 音字对应、亦步亦趋 二 顿歇一致、强弱合拍 三 韵式灵活、韵律和谐 四 语音相近、语调相似 五 统摄全意、另铸新词 小结 第五章 贡献:翻译歌曲的社会文化价值 第一节 对文化生活的价值 一 助推先进思想传播 二 丰富国民文艺生活 三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四 增进国家外交关系 第二节 对中国音乐的价值 一 促使音乐多元发展 二 启迪中文歌曲创作 三 推动音乐教育教学 小结 第六章 前瞻:歌曲翻译的走势与未来 第一节 译者的身份变迁 一 译者身份民间化 二 译者身份斜杠化 第二节 歌曲翻译的发展方向 一 语码混用现象 二 多模态翻译现象 三 超文本翻译现象 小结 结语 附录 附录1 外国汉译歌曲经典曲目 附录2 汉语外译歌曲经典曲目 附录3 歌曲翻译家薛范先生访谈录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