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本书爬疏了大量史料,对鲁迅在北京城(1912年至1926年)的交游进行了系统研究,并论及现代文学研究、鲁迅研究的许多重要问题。 内容推荐 本书从城市空间的角度,论述了北京城市空间的政治性对鲁迅思想和创作的影响,将鲁迅在北京城与不同个体或群体的各种交游相互关联起来,形成网络结构,呈现出一条鲁迅从教育部官员到新文化人,再到高校教师、深受青年敬仰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的清晰的发展脉络,产生对鲁迅文学与思想的新认识,“是中国鲁迅学目前第一次对鲁迅的交游做系统研究的专著”(张梦阳《中国鲁迅学史》)。 本书是一部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成果,以历史研究的方法为基础,在史料的收集上“集腋成裘”,发掘并考证了大量沉睡于鲁迅博物馆的新史料,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和理论提升。 目录 自 序 1 导 论 鲁迅在北京的空间体验与文学创作 1 第一章 鲁迅在教育部的同僚交游与职务 22 第一节 鲁迅与教育部同僚交游考论 22 第二节 鲁迅钞古碑与教育部职务之关系 41 第三节 儿童美育工作与《风筝》的改写 48 第四节 读音统一会与章门弟子进京 59 第五节 通俗教育与翻译小说 69 第二章 鲁迅与新文化同人 75 第一节 《域外小说集》再版考 79 第二节 钱玄同与《狂人日记》之诞生 90 第三节 《新青年》编辑权的改变对其分化的影响 99 第四节 鲁迅与胡适北京时期交往考论 108 第五节 游离的“主将”——鲁迅与语丝社 117 第三章 作为高校教师的鲁迅 129 第一节 授课中的学术传承 134 第二节 文学与思想的启蒙 144 第三节 鲁迅与北京高校的同事 154 第四章 鲁迅与青年作家群体 161 第一节 “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的阵地 162 第二节 鲁迅为青年校稿 176 第三节 鲁迅与新潮社 188 结 语 198 参考文献 201 附 录 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