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技术当道的时代,企业要想在市场上赢得竞争主动权、吸引更多用户,那就必须在研发管理方面多下功夫,例如,引入迭代及开放式创新等理念,或者使用专业、实用的工具做好研发管理,推动研发成果顺利落地。 本书以研发管理为核心,从企业研发的本质、目的、阶段和构成出发,探索、剖析研发业务的底层逻辑,针对研发的核心特点——不确定性,论述研发所需的人才特点以及研发项目如何科学立项、做好过程管理,研发部门如何与生产制造等部门有效配合,共同将研发成果进行转化和商业化。同时,论述研发的关键要素,适合研发的企业文化、研发组织形式,研发组织评价激励机制等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内容。 本书打破了传统理论束缚,按照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和策划理念对研发管理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介绍,并加入了很多经典案例,为读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创新解决方案,帮助读者尽快走出研发管理困境。 目录 第一章 研发是什么 研发是手段而非目的 研发相关概念及相互关系 小结 第二章 研发的目的/目标 研发的目的——降低成本 如何评价客户收益 小结 第三章 如何组建世界一流的研发组织 摘要 研发组织筹备期 研发组织启动期 研发组织稳定发展期 研发组织突破升华期 小结 第四章 研发管理体系的搭建——责、权、利管理 摘要 大研发体系 小研发体系 小结 第五章 技术成熟度在研发中的基础性作用 总论 TRL9——应用创新 TRL8——设计优化 TRL7——新设计、新功能 TRL6——新原理到新设计 TRL5——性能与成本预估 TRL4——验证核心性能指标 TRL1~TRL3——发现 小结 第六章 科学立项三部曲 总论 研发项目的设立 研发项目的执行 项目立项示例 小结 第七章 成本模型的基础性作用 成本与利润 成本模型的建立与研发任务的确定 第八章 研发工具 总论 研发规律与工具 研发工具讨论 小结 第九章 研发人才及其角色 好员工的标准 研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人才的选拔 人才的成长和培养 第十章 研发成果转化落地挑战分析 挑战1——厘清问题与解决方案 挑战2——开发领路人 挑战3——阶段性成果 挑战4——追溯问题来源 挑战5——队伍链的建设 挑战6——明确市场定位 挑战7——团队建设 挑战8——业务适配性 第十一章 创新文化——企业研发的助推器 企业研发为什么需要创新文化 创新文化的内涵 创新文化建设与落地 序言 研发与研发管理相辅相成,只要有研发,就一定有 研发管理。农民种地,知道田间管理的重要性,但研发 管理的重要性似乎经常被忽视,或者被狭义地等同于项 目的流程性管理。希望通过对本书的全面介绍,使读者 对企业研发体系、逻辑有一定的认知,既为大家在任一 领域建立专长打好认知框架基础,也避免制度制定者由 于对基本框架有认知短板出台无法有效落地的政策。 我博士毕业后加入GE(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中央研 究院,在前辈的带领下承担研发工作,按部就班地完成 研发任务,学会了带领项目团队、管理研发工程师和专 家、与业务部门沟通……我从来没觉得这些有什么特别 的,事情不就是这样的吗?大家不都是这么做的吗? 后来,我被任命为GE中国高新技术总监,经常与GE 中国政府事务与政策部门的同事一起接待客户,讲解GE 的新技术和研发项目。期间,不断有人询问我项目是怎 样开展的,研发活动是如何组织起来的,研发组织是什 么样的结构,各种研发相关的决定是如何做出的,等等 。我才意识到,有这么多人(甚至是已经干了几十年研 发工作的人)并不明白企业的研发是怎么一回事,而我 也在大家的询问中不断地思考:为什么GE内部关于研发 的种种管理措施是这样设定的?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这 些措施和做法最初是如何被提出来的?为了解决哪些问 题?实施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条件是什么?运用不当会有 哪些后果? 我接受GE中国区总经理任命的时候,刚刚经历了GE 中央研究院一百多年历史上的第二次裁员,几乎是临危 受命。既是为了把大家带出低谷,也是为了说服我自己 ,我不断地思考:一个研发组织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到底 是什么?到底应怎样运作才能保持组织的活力并实现自 己应有的价值? 由于我不是加入GE中国研发中心的第一拨工程师, “不幸”没有赶上提拔的快车道,却有幸经历了从底层 工程师到项目经理、部门经理、技术投资人、总经理等 几乎所有研发岗位的历练,一步一个脚印干下来,获得 了宝贵的经验,对于研发的相关岗位都有了直观的理解 ,并有机会梳理贯通这些岗位之间的底层逻辑和核心要 义。 2017年年底,当GE决定调整GE中国研发中心的定位 时,其中的基础研发部门中央研究院中国团队被整体裁 撤。我突然意识到,我是为数不多完整经历了一个研发 组织从早期成立、历经辉煌到裁撤的人,这使我开始思 考一个研发组织从成立开始所经历的所有发展阶段的必 然性,同时结合这10多年中与其他外企研发中心交流的 经验,试图寻找共性的成长规律。因此,当北京低碳清 洁能源研究院(以下简称低碳院)的领导在寻找一位主 管研发的副院长时,我意识到自己对于研发组织发展规 律的充分认识可能正是低碳院当时所急需的,而这也正 好给了我一个应用所学所思帮助研发组织高效成长的机 会,同时给了我一个近距离观察和了解央企运行机制的 机会,一个市场化的企业研发与央企管理有机结合的机 会。在低碳院4年多的工作经历,让我对于研发组织与 企业其他业务部门的协作关系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这些年中,整个中国市场正好形成了一个共识: 只有创新型企业才能奠定长期竞争优势。尤其是经过 2008年金融危机的洗礼,各行各业都开始关注企业的研 发创新,我也经常被邀请去分享GE作为一家以技术创新 安身立命的百年企业的创新体系运作方式。在与大家的 交流讨论中,我开始从外向内地思考企业研发体系的运 作规律和底层逻辑。 产生写书的想法源自一个偶然的契机。我还在GE时 ,GE中国政府事务与政策部门的总经理冯建妹女士(《 耶鲁精神》的作者)总说我是“会说人话的科学家”, 能把研发的事儿给非研发的人说明白。2019年夏天一次 周末下午茶的时候,我们聊到了她当时写作《耶鲁精神 》的过程和动机,她又一次“怂恿”我:“你有很多关 于研发的思考,为啥不写出来让更多人看到?”她以自 己写书的经历给我打气,告诉我其实写书也没那么难, 有一点儿写一点儿,慢慢积攒素材。这成功激发了我的 挑战欲,试试就试试! 这些年里,我看到太多的人对企业研发有非常深的 误解,从事研发相关工作的人走了很多弯路,浪费了大 把的资源和个人的宝贵时间;局外人干着急,对行业的 科技现状不满意但不知道怎么支持才是对的。研发相关 领域的读者,尤其需要知道研发的全貌,了解研发的底 层规律,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或者管理好 自己负责的研发活动,让工作更有效率、更有意义。 我开始以微信公众号发布推文的形式,零零散散地 整理对企业研发话题的思考,前前后后经历了3年多的 时间,关于企业研发的各种话题基本覆盖到了,感觉可 以成体系地呈现给读者,供读者参考了。每个话题如果 展开讲,都是一本书,为了让有兴趣的读者能快速建立 起对企业研发体系的整体认知,本书的写作基本聚焦在 最基本的逻辑层面。 这些内容都是基于个人工作经验的思考和分析,体 系性和连贯性不一定理想,有些观点也不一定正确,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