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印度在未来十年大概率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印度崛起正在从热议话题转变为现实问题。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变和印度经济的较高增长,印度在21世纪的全球地位日益重要。如何客观、理性地认识和解读印度,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紧要课题。 作者常驻印度3年有余,走遍印度20余邦,提出“印度四个千年宗教分期”和“印度教伦理社会”两个概念,探索印度宗教神性和悠久历史文化赋予印度人的民族性格与思维模式。民主是披在印度传统政治基因上的外衣,既维持着政治社会的整体稳定,也成为政治社会动荡的主要根源。与此同时,印度教迎来千年复兴态势,使印度出现“国族再造”和世界最大政教国家的政治景观。以上种种因素使印度经济崛起拥有了一个基本盘,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取决于印度宗教神性与现代性的融合程度。印度的大国心态凸显,无奈短板太多,制约着崛起速度,造成自负政治家口中的大国战略目标与实际战略能力和执行力之间的不匹配,使印度形成“自负与自缚的巨人”形象。 作者简介 苑基荣,内蒙古赤峰市人,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美国系。现就职于人民日报社国际部。曾常驻非洲和印度,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美国的内政外交和美印关系。 目录 第一部分 印度民族性格有何不同? 引言 第一章 印度为何没有历史? 第一节 印度文明的源头 第二节 雅利安人带来了什么? 第三节 兴盛千年的佛教为何被灭绝? 第四节 穆斯林带给印度的冲击与断裂 第二章 印度人为何如此自负? 第一节 印度教徒信仰的终极意义是什么? 第二节 印度教业报轮回是消极避世吗? 第三节 印度教徒如何实现轮回? 第四节 匪夷所思的宗教虔诚 第三章 种姓制度为何经久不衰? 第一节 印度教的“排气孔” 第二节 业报轮回的精神绳索 第三节 村社包容性的消解 第四节 “布罗代尔钟罩”下超级稳定 第四章 印度民族性格底色 第一节 古印度文化传承重口传轻书写 第二节 重神话轻史实形成神话思维和矛盾性格 第三节 种姓和民主代议制形成重权利轻责任性格 第四节 印度文明为何被称为早熟文明? 第二部分 印度民主是成功的吗? 引言 第一章 印度民主政治的胎记 第一节 超前民主的喜悦与酸涩 第二节 大师流行背后的传统政治基因 第三节 英国留给印度哪些政治遗产? 第四节 印度现代政治体系的缔造者 第二章 印度民主的“例外论” 第一节 走向“罪犯化”的印度政治 第二节 三权分立中的司法代政 第三节 印度人为何老纠结把“Union”改回“Federal”? 第四节 不容忽视的印度其产党力量 第三章 身份政治惹的祸 第一节 印度纸币上为何有17种语言? 第二节 种姓政治移花接木 第三节 印度宗教的新宿主 第四节 族群与平等政治的恶果 第四章 印度为什么还要“国族再造”? 第一节 印度世俗能战胜宗教吗? 第二节 逆历史潮流建21世纪印度教国家 第三节 印度迎来“莫迪的新苏丹制” 第四节 日益民粹的印度会走向何方? 第三部分 印度经济能崛起吗? 引言 第一章 印度经济增长的潜力何在? 第一节 为什么印度治癌药价格如此便宜? 第二节 新冠疫情让印度失控了吗? 第三节 经济改革吹响印度崛起号角 第四节 印度有哪些后发优势? 第二章 印度崛起的短板 第一节 模式困局:经济发展向左还是向右 第二节 基础瓶颈:深水港和能源资源短缺 第三节 制度过剩:印度零售业发展缓慢的深层次原因 第四节 结构失衡:印度能否“弯道超车” 第三章 待解的印度三农困境 第一节 印度农村“地主”过得怎么样? 第二节 半拉子土改和失策的三农 第三节 印度如何实现粮食安全 第四节 为什么农民自杀成为社会现象? 第四章 “人口红利”,还是“人口陷阱”? 第一节 第一人口大国会给印度和世界带来什么 第二节 印度“马尔萨斯陷阱”:世界最早的计划生育 第三节 人口陷阱:印度多数妇女不工作背后的原因 第四节 中产困境:决定印度历史性因素 结论 后记 序言 联合国数据显示,2023 年印度已经超过中国成为世 界第一人口大国。这将对印 度和人类发展产生复杂而深 远的影响。如何认识印度这 一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印度 将给世界带来什么,成为中 国乃至世界的紧要课题。事 实上,对印度的认识,总有 一种盲人摸象、雾里看花的 感觉。笔者曾在印度常驻, 根据自身经历,不揣冒昧, 围绕印度民族性格、民主发 展趋势和印度崛起态势三个 话题,构建了一个认识印度 的粗浅框架,希望通过该框 架对印度有一个初步的全貌 性了解。 笔者初到印度曾惊讶于 一些现象。善与恶、好与坏 、现代与落后、洁净与肮脏 、文明与野蛮、对立与和谐 等现象并存,并怡然自得。 除了牛无处不在之外,狗也 能堂而皇之地睡在办公大楼 、佛龛和机场等地;猴子、 野狗满街跑;无处不在的神 庙和神像;印度人好像经常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政治家 经常说出惊人之语……这些 凌乱和碎片化的社会现象背 后体现的是印度怎样的思维 和行为习惯?其背后的根源 是什么?笔者试图在印度的 宗教神性和悠久历史中探寻 。在本书的第一部分,笔者 提出印度四大宗教千年分期 与印度教伦理社会概念,通 过外族入侵史、地理环境、 宗教、种姓、独特历史文化 传承五个视角,解析印度民 族性格底色,探索形成印度 人自负心态的因素并解读现 代印度特有的社会现象。 印度号称世界上最大的 民主国家,并将此视为印度 崛起的主要优势之一。实际 上,与西方民主相比,印度 民主有“例外论”,眼花缭乱 ,就像一个万花筒;同样是 “Sate”,印度为何翻译为“ 邦”?印度货币上为何印有 17种文字?印度人为何一直 纠结于把“Union”改 回“Federal”?印度邦的首 席部长与邦长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印度出现以司法代替 行政的现象?印度共产党的 现状如何?独立70余年印度 为什么还要“国族再造”?… …这些陌生的政治话题都指 向同一个对象——印度民主 。在第二部分,笔者从印度 的政治基因、政治思潮和身 份政治切入,深入剖析印度 政治的运行机理,探讨印度 民主制度的优劣与治理效能 ,解析印度民主是否能够成 功。 印度经济崛起是近些年 国际社会热议的话题,西方 和印度认为:印度的崛起更 有韧性,除制度优势外,人 口红利以及印度的高科技产 业,一定会使印度“不可思 议”。然而,印度给外国企 业和外国人的感受是:基础 设施落后;土地、劳工法和 税法三座大山顽疾难除;政 府的政策变幻莫测,经常“ 翻烧饼”;工人的假期多如 牛毛,工会势力庞大;腐败 盛行,经济治理能力欠缺。 在第三部分,笔者从印度两 种政治思潮的经济发展战略 与治理思路人手,探讨印度 经济崛起的优势和劣势,深 入剖析三农问题和人口红利 ,探究印度崛起的可能与挑 战。 印度四千年的宗教神性 和悠久历史文化赋予印度人 自负的心态,有人称之为“ 阿Q精神”,有人认为这是 民族自信。宗教神性让印度 人的精神高于世俗,世俗依 附宗教;长期的外族入侵又 让印度人不敢面对现实和挫 折,将希望转向来世,致使 印度人的思维蜷缩在印度教 过往的辉煌中,让印度文化 日益内卷。在现代性冲击下 ,印度总想复兴印度教的千 年辉煌,印度教的神性与现 代性结合,带来很多合理因 素,既推动了印度现代治理 进程,也成为发展的制约。 印度民主只能说是披在传统 政治社会基因上的外衣。相 比西方民主,在70余年的磨 合中,传统政治基因与现代 民主融合让印度民主仍处于 初级阶段,在维护政治社会 整体稳定的同时,也成为政 治社会动荡的主要根源。印 度民主拘于形式、大于内容 ,从效果来看,及格却不优 秀。在经济崛起道路上,印 度已拥有一个比较健全的国 民经济体系和经济初步发展 的基本盘,一些高科技领域 日益突起,经济结构在向合 理方向演化,经济治理能力 也在提升,然而经济崛起的 制约因素太多。印度的宗教 神性与现代性融合能否成就 印度崛起之路还有待观察。 通过综合考察民族性格 底色、民主发展状况和经济 崛起因素可以看出:印度拥 有大国抱负,在这方面非常 自负,也具备一些大国要件 ,无奈短板太多,严重制约 其崛起速度,造成自缚。政 客口中的大国战略目标与实 际战略能力和执行力之间的 严重不匹配,使印度形成了 “自负与自缚的巨人”形象。 未来印度的崛起之路应该是 解除这些自缚因素的过程。 印度若想实现自负的大国梦 想,决定性因素不是外部因 素,而是印度自身解除自缚 的速度与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