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思想与人物(精)/中国文化三十年精要选编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中国文化〉三十年精要选编》由文化大家刘梦溪先生主编,本套从书既是《中国文化》杂志三十余年优秀成果的选编,也可视作近三十多年我国学术界中国文化研究成果的一次汇总。
《中国文化》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大型学术刊物,创刊三十年来始终秉持“深研中华文化,阐扬传统专学,探究学术真知,重视人文关怀”的办刊宗旨,提倡从现代看传统,从国际看中国,在广为汲纳国外各种新观念的同时,刻刻不忘本民族的历史地位。了解此刊的行内专家将“厚重,学术,名士,低调,性情”,视作《中国文化》的品格。《中国文化》创刊以来已出版55期,总字数逾2000万,获国内外学界人士高度好评。
为汇聚成果、交流学术、留住历史,特编选“《中国文化》三十年精要选编”,分十二个专题,厘定为十二卷,涵盖了哲学、历史学、文学、考古学、文献学、文化学、艺术学、民俗学,以及按传统学术分类的易学、诸子学和敦煌学、甲骨学、简帛学等专门之学,更兼有文化现象学、民间信仰与民俗等跨学科领域。所收大都是名家之作,如钱穆、冯友兰、、钱锺书、季羡林等老辈,以及新时期活跃的学者王元化、冯其庸、金耀基以及李零、葛兆光、陈平原、刘小枫、扬之水等中坚力量。
这套丛书是关心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有识之士必备的案头参考书,也是学术研究者和写作者们的问道津梁,更是有志于在汉语世界立言者们的启程之阶。本卷主要探讨中国文化的特质、价值取向和对人类的普世意义,包括总论、分论、与其他文化系统比较研究及对未来的展望。本卷《经学和史学》,是对传统学术之经史之学的专题研究。
目录
谈孟子和民主 冰心
黑格尔的先行者方以智《东西均·三征》解疏 庞朴
自学成才论又次草堂文稿之一 张舜徽
广师说又次草堂文稿之二 张舜徽
简化字刍议 缪钺
请不要破坏汉字 徐朔方
怀任斋随笔 蒋礼鸿
康有为和朱一新 朱维铮
忆太炎先生 汤炳正
罗振玉心迹新考兼论与王国维的关系 龚鹏程
悼王静安先生 顾颉刚
吾师钱基博先生传略 吴忠匡
自是精诚照胆人新旧之际的汪东与黄侃 干春松
蒋廷黻:学术史上的失踪者马勇140静安一贯有薪传徐中舒先生百年诞辰感言 胡振宇
记钱锺书先生 吴忠匡
纪念杨联陞教授 周一良
清末京师同文馆的第一位俄语教师 [俄]А.Н.Хохлов著 张飞燕译
钢和泰与故宫博物院 郑欣淼
余嘉锡先生学行忆往 周祖谟 余淑宜
陈垣与辅仁学派 袁一丹
传世诗文尽雅言萧公权先生的生平与学术[美]汪荣祖
书香氤氲的凫鸭塘龙榆生先生的家学 刘经富
陈荣捷(1901—1994):一份口述自传的选录 华霭仁整理
曹雪芹是我的校友(外二篇) 于光远
赛珍珠的几个世界:文化冲突的悲剧 姚锡佩
一部研究晚清学术思潮的专著介绍《晚清国粹派》胡绳武377叶德辉《光复坡子街地名记》补注程千帆杨翊强
从叶德辉之死谈到黄兴的流血革命和胡元倓的磨血革命 龚育之
章太炎先生篆书墨迹序顾廷龙
王国维《水经注旧本集校》书前题记 谭其骧
序《卢作孚文集》厉以宁
语可诲人光可鉴物《俞平伯、周颖南通信集》叙 冯其庸
《南通范氏诗文世家》序 范曾
浩浩荡荡的世界文明主流
《非常道Ⅱ:20世纪中国视野中的世界话语》序 吴敬琏
刘秉忠及其“藏春诗” 喻静
彊村荐海绡岭南词家陈洵的晚年 程巢父
论近代二公子词:袁克文和张伯驹 秦燕春
程坚甫:中国当代农民中的古典诗人
一个被沉埋的诗人和一个被沉埋的诗道苏炜504读曾卓先生的《有赠》 陈思和
要见天孙织锦成我来南开任教的前后因缘 叶嘉莹
论中国史学以人物为中心的学术品格 陈斐
我近三十年的哲学思考
《汤一介集》新书发布暨学术座谈会上的讲话 汤一介
众妙之门北极与太一、道、太极 葛兆光
论冯友兰哲学中的神秘主义 陈来
人性与善的关系问题 傅佩荣
人间终极处对西藏的现象学感受 张祥龙
回到哲学的源头尼采《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导论 周国平
海德格尔与中国思想的历史转机
与韩潮著《海德格尔与伦理学问题》一同思考 刘小枫
序言
《中国文化》是国内唯一的一家在北京、香港、台
湾同时以繁体字印行的高档学术刊物,是为了回应二十
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化热”,于1988年筹办,1989年创
刊。“深研中华文化,阐扬传统专学,探究学术真知,
重视人文关怀”,是办刊的宗旨。以刊载名家名篇著称
,是本刊的特色。三十年来,海内外华文世界的第一流
学术人物,鲜有不在《中国文化》刊载高文佳构者。了
解此刊的行内专家将“它厚重,它学术,它名士,它低
调,它性情”,视作《中国文化》的品格。
《中国文化》是经文化部会同国家新闻出版署核准
的有正式期刊号的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
2603/G2,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3-0190。系定期出
刊的连续出版物,半年刊,每年推出春季号、秋季号两
期,创刊以来已出版54期,总字数逾2000万,获国内外
学界人士一致好评。本刊选篇衡文,着眼学术质素,以
创获卓识、真才实学为依归,既有老辈学者的不刊之说
,也有学界新秀的出彩之论。杜绝门户成见,不专主一
家,古典品格与现代意识兼具、修绠汲古和开源引流并
行。提倡从现代看传统,从世界看中国,刻刻不忘本民
族的历史地位。
《中国文化》怀有深切的文化关怀, 1988年12月
撰写的《创刊词》写道:“《中国文化》没有在我国近
年兴起的文化热的高潮中与读者见面,而是当文化热开
始冷却,一般读者对开口闭口大谈文化已感觉倦怠的情
势下创刊,也许反而是恰逢其时。因为深入的学术研究
不需要热,甚至需要冷,学者的创造力量和人格力量,
不仅需要独立,而且常常以孤独为伴侣。”《创刊词》
又说:“与学界一片走向世界的滔滔声不同,我们想,
为了走向世界,首先还须回到中国。明白从哪里来,才
知道向哪里去。文化危机的克服和文化重建是迫在眉睫
的当务之急。如果世界同时也能够走向中国,则是我们
的私心所愿,创办本刊的目的即在于此。”这些话,在
当时炒作西方观念成为时髦的背景下,多少带有逆势惊
世的味道。所以创刊座谈会上,李泽厚说:“金观涛要
走向未来,刘梦溪要走向过去,我都支持。”
  《中国文化》对中国经学、诸子学等四部之学
的深入研究给予特别重视;对甲骨学、敦煌学、简牍学
、周易学等世界性专学和显学给予特别重视;对宗教信
仰与文化传播的整理与研究给予特别重视;对中国文化
发生学和各种不同文化圈的参证比较给予特别重视。学
术方法上提倡宏观与微观结合、思辨与实证结合、新学
与朴学结合。
《中国文化》创刊以来开辟诸多学术专栏,主要有
“文史新篇”“专学研究”“古典新义”“旧学商
量”“文化与传统”“经学与史学”“文物与考古”“
学术史论衡”“宗教信仰与文化传播”“古代科技与文
明”“明清文化思潮”“现代文化现象”“文学的文化
学阐释”“中国艺术与中国文化”“国学与汉学”“域
外学踪”“学人寄语”“学林人物志”“文献辑存”“
旧京风物”“人文风景”“序跋与书评”等。丰富多样
的栏目设置,可以涵纳众多领域的优秀成果,一期在手
,即能见出刊物的整体面貌和当时国内外学界的最新景
况。
  《中国文化》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文化部
主管,《中国文化》杂志社编辑出版。中国文化研究所
创所所长、文史学者刘梦溪担任主编,礼聘老辈硕学和
海内外人文名家姜亮夫、缪钺、张舜徽、潘重规、季羡
林、金克木、周一良、周策纵、饶宗颐、柳存仁、周有
光、王元化、冯其庸、汤一介、庞朴、余英时、张光直
、李亦园、李泽厚、李学勤、裘锡圭、傅璇琮、林毓生
、金耀基、汪荣祖、杜维明、杨振宁、王蒙、范曾、龚
育之等为学术顾问,形成阵容强大的学术支持力量。
后记
☆作者阵容强大,大师云集,包揽20世纪海内外华
文世界的一流学术人物。如中国学术界的“一代宗师”
钱穆,现代新儒家代表冯友兰,学界泰斗饶宗颐,甲骨
研究第一人胡厚宜,精通吐火罗文的语言学家、教育家
季羡林,“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史学家余英时,红
学家冯其庸,以及现在活跃的陈来、李零、葛兆光、陈
平原、叶嘉莹、扬之水等各领域的大师级人物。
☆是对20世纪中国文化研究成果的高度总结和全面
梳理。不仅能为我们清点和盘理已拥有的收获,也能为
未来中国文化的研究和复兴提供方略和进路,其文献价
值、学术价值自不待言,同时对当下国家社会文化发展
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疑难,也可以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学科涵盖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各个领域。从儒释道
思想、经史之学,到甲骨学、敦煌学、红学等专门之学
,更兼有信仰与民俗、古代科技与文化等跨学科领域的
研究成果,一套书在手,即能见出中国文化五千年的发
展与演变,以及近三十年国内外学界的文化变迁。
☆每一卷都是中国文化的重大研究专题,学术成果
具领先性和突破性
丛书每一卷都是中国文化的重大研究专题,由于作
者皆是国内外一流学者,使得每一个专题的研究都具有
相当的学术深度,往往具有领先性和突破性。每一个专
题都关乎时代社会和文化重大的学术命题及文化专题,
中国文化人的当代视野、格局和关怀,于此丛书一览无
余。
☆刘梦溪主编,戴逸、张岂之作序,众多名家推荐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刘梦溪先生亲自主编,人大清
史研究所所长戴逸教授,西北大学著名教授张岂之先生
作序推荐,著名学者杨振宁、莫言、叶嘉莹、葛兆光、
李零、陈平原等诚挚推荐。
☆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中华有识之士的首选
有识之士的首选。这套文集必将是关心中国和世界
发展的有识之士们的参考工具,是官产学各界精英人士
的首选读物;这部文集也是学术研究和写作者们的津梁
,是有志于在汉语世界立言者们的基础起点,研究者、
写作者从中找到自己的文化立身之阶;这部文集还是读
书人的试金石,是对学术思想有兴趣的读书人的首选收
藏。
☆规模宏大,12卷,1080万字,9000页,一部全新
的中华文明史
本套丛书精选520篇文章,按专题厘定为12卷,共
1080万字,9000页。同类期刊还没有第二本跨度可堪比
拟,丛书更大的意义在于重整国故,赓续前贤之志业,
明证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和功用。
书评(媒体评论)
世界上有很多事,隔了二十年,就不能看了。
而这个创刊词还真是能看,而且很好看。这是我今
天的一个感想。这么办刊物,也还不错。首先,这
半年刊,就不错。我们已经习惯了月刊,最少的是
双月刊,季刊都不多,半年刊就更少了。它不可能
太热,居然能坚持到现在,居然还能有一个二十年
的纪念。我个人非常佩服,觉得很不容易。
——作家、原文化部长 王蒙
我非常喜欢这个刊物。这个刊物有特殊的学术
品格,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里边,比较少,可以说
凤毛麟角。很多杂志每年出12期或者6期,在我看来
,很多是空话、废话、套话。《中国文化》这个刊
物,很实在,有它的学术品格,有独立性,不受社
会风气的影响,不被官场市场所左右。
——清史专家 戴逸
八十年代以后,梦溪这本杂志办了二十年,从
历史看来,这是一本可以留下来,让大家参考的重
要杂志。在世界上,有许多重要的杂志留下来了,
但是非常有影响的,也是有限的。
——哲学家 汤一介
《 中国文化 》之所以为《 中国文化 》者,
我想这是由于它的文化理想和人文胸怀。《 中国文
化 》确实是一本具有独特学术风格和学术个性的刊
物。这一点,的确难能可贵。
——历史学家 李学勤
精彩页
谈孟子和民主
冰心
听说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先生写了一本叫作《孔子》的书,在日本大受欢迎,成了畅销书之一。对于至圣先师孔子,我当也极尊崇。我小时候在私塾里,也读过背过一部《论语》,以后又读、背过《孟子》,可惜只读了一章,我便进了学校,改读“国文教科书”了。
前年我托朋友买了一本《十三经》,想自己阅读古人的书,以补我的对于祖国古典经史知识之不足。这十三经是:《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我不厌其烦地写出了《十三经》每一卷的名字,因为我读了前几卷,有的不懂,如《周易》,有的太繁琐了,如《礼记》之类,只有《毛诗》还看得进去。一直看到第十三卷《孟子》,我心里忽然感到豁然开朗,没想到两千多年以前的古人,就主张“民主”,且言论精辟深刻!我希望读者们都自己去找出这本古书来,细细地读它一遍!在这里我只能举出一些给我印象最深的几点:
他主张“与民同乐”,他处处重视“人民”,把“人民”放在“君主”之上。
他说“国人皆曰可用,则用之;国人皆曰可杀,则杀之”。这里的“国人”,就是“老百姓”,就是“人民”。凡事不能由“君王”擅自做主。
他主张君臣平等,他说“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意思是当君王把人民踩在脚下的时候,人民就可以把君王当作敌人。这话说得多么直接痛快!
他的“大丈夫”的定义,也是极其深刻的。“大丈夫”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堂堂男子汉”,是个极其自豪的名词。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他把“富贵不能淫”放在首位,足见“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凡是有操守的人都还容易做到,富贵了而能不被淫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富贵了必然有权,有权就有了一切,“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有了权就可以胡作非为,什么民意,都可以不顾了!这些都是富贵能淫的人。富贵了而能不被淫的人,从我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上看,几乎数不出几个来!
1989年11月29日
【冰 心(1900—1999)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13: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