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以花溪地方、人物、事件等历史文化风物为考察和书写对象,既观照历史,也记录当下。著者学习借鉴古人“考之邑乘,参之他书,采诸遗闻,证诸目见”之方法,通过搜求历史文献资料和实地踏勘,或以事写物,或以人写事,或因人因事而写其地,志其地述其事,以期能够“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本书以花溪、青岩、黔陶、高坡四个乡镇为重点,兼顾孟关、马铃、久安、石板以及原花溪区属小碧诸乡,分别以花间疏影、青岩秋夜、黔陶水长、高坡云深、溪流淙淙五章概括之,共计五十八篇。各篇尽量以历史文献为依据,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追寻数百年来花溪地方及其与贵州省的历史和现实关系,随作随录,形式不拘,力图做到篇幅短小而富有“理趣”。 目录 花间疏影 花仡姥 花溪 花溪公园 竟作刘郎遗爱看 清晖楼 家荫堂主周际华 国士刘清 陈亮堡 桐木岭 大夏大学 抗战时期的贵阳清华中学 花溪修镤 谒任可澄墓 贵阳孔学堂 青岩秋夜 徐霞客眼中的青岩 兵城青岩 青岩民居 贵阳南道 成丰五年,青崖道上 青岩狮子山 杨眉堡 蒙贡寨 歪脚寨 平刚先生轶事 大兴国寺 黔陶水长 碗场 黔陶 溪南四司 中曹长官司半坡旧址 诗翁本色是酒客 赵司贡荼 黔陶的桥 河西寨 谷洒 涟江源 高坡云深 高坡 东苗之战 二屯岩摩崖 扰绕寨 挂在皇帝坡上的苗寨 格棒寨 高寨招民复业碑 甲定场 高坡“跳洞” 高坡红军标语 溪流淙淙 徐霞客游花潢 白云山道 马铃 溪南屯堡 溪南屯堡人 吴中蕃墓 孟关场 孟关上板迎客松 寻找关山寨 寻访大地“是春谷” 民国文人姚华 此寨是干人 花溪“最美红军路”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花溪犹如贵州高原的一 颗明珠,镶嵌在贵阳城南千 百年,虽有徐霞客游踪,但 可能因为当时随处可见田畴 清溪,花溪未能突显。至贵 阳成为热闹城市,花溪为近 郊清绿,渐为市民踏青游宴 之地。加上贵筑县移治于此 ,使其更为世人知晓。抗战 期间,各地烽燧,地隐后方 ,随着军事、文教等人事渐 次迁入,一批文化名人过往 流寓,此处绝似世外桃源… …花溪才声名鹊起,遂成名 区。 文化是一个地方、一个 城市的灵魂,没有文化的城 市,风景再美,楼房再高大 ,街市再整饬,也是缺少凝 聚力、吸引力的。很难想象 杭州西湖没有了四周的名人 遗迹的样子,没有了文化, 美丽的躯壳就缺乏深刻的吸 引力。而花溪一带除了溪山 之美,还有青岩古镇、土司 遗址,有著名诗人周起渭、 状元赵以炯、民主革命家平 刚等著名人物,有发生在这 块土地上的许许多多的史事 ……长盼有心人钩稽发掘之 。 薛春波先生即有心之人 ,他以家住花溪之便,对本 地历史文化遗存逐一踏勘考 证,探隐发覆,撰写了这本 《花溪文史漫笔》。薛先生 早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历 史系,受过很好的学术训练 和文字训练。故此,书的写 作很严谨,注重文献记载与 实地考察的结合,持之有据 ,言之成理,又兼文笔简练 ,上手即不忍释卷。分而读 之,是单篇的文史随笔;合 而观之,是一部比较完整、 系统的花溪地方文史读物, 很值得向读者推荐。 顾久 2023年4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