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高等学校本科一年级化学入门教程。全书的基本思路为,一方面,强调实验事实,在课时允许的条件下,着重从大量实验事实出发,提炼基本概念,构建化学基本框架;另一方面,强调从原子和分子水平认识化学学科,建立单个原子和分子的量子化学图像,尤其强调化学键的量子化学描写,基于统计热力学从单分子过渡到宏观超多分子(宏观)系统,最终建立化学的整体图像。 全书分为十章。第一章为科学概论,给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提供科学大厦的导引。微观世界(主要为量子化学)共有两章内容,分别为元素与原子、分子与化学键。宏观化学基本框架包括多分子系统与分子间相互作用、溶液、化学平衡理论等三章,其中不可避免地包含一些支撑基本框架的实验内容。第七章为常见化学平衡,从大量实验事实出发理解这些广泛存在的化学系统。第八章为化学反应过程与速率,在分子水平上讨论宏观化学动力学。化学测量单独列为第九章,侧重光谱学测量。第十章为有机化学与生命,主要从原子和分子(量子化学)角度出发,研讨为什么少数几种元素构成了生命的化学基础,同时简要介绍有机分子的特殊性质。 目录 第一章 科学概论 1.本章提要 2.科学的核心思想 2.1 科学的范畴 2.1.1 科学的定义 2.1.2 科学问题 2.2 科学的前提 2.2.1 科学的前提假设 2.2.2 可知性假设 2.2.3 继承性假设 2.3 科学研究的对象 2.3.1 科学与客观世界 2.3.2 科学认识与相互作用 2.3.3 科学与概念 3.科学与其他认知方式的关系 3.1 科学与哲学 3.1.1 科学与思辨哲学 3.1.2 科学与逻辑学 3.2 科学与宗教 3.2.1 科学与严肃神学 3.2.2 科学与迷信 3.3 科学与数学 3.3.1 数学不是科学 3.3.2 科学不能达到、很多时候也不需要达到数学的精确度 4.科学的结构 4.1 分科而治 4.1.1 学科的起源 4.1.2 学科关联 4.1.3 学科树 4.2 物理学 4.2.1 自然哲学时期 4.2.2 现代物理:能量和场取代力 4.3 生物学 4.3.1 个体性与群体性 4.3.2 研究对象与环境 习题 第二章 元素与原子 1.本章提要 2.元素 2.1 化学学科的起点 2.1.1 世界由元素(原子)构成 2.1.2 化学的第一个可实证基本变量与化学反应方程式 2.1.3 元素守恒定律 2.1.4 元素与原子 2.2 原子和元素简史 2.2.1 前科学时期 2.2.2 确立元素概念 2.2.3 确立原子概念 2.2.4 元素周期表 3.物质 3.1 牛顿物质观 3.1.1 物质的量、引力质量、惯性质量 3.1.2 质点与原子论 3.1.3 光是物质吗 3.2 现代科学物质观 3.2.1 质量与能量的相关性 3.2.2 光的波粒二象性 3.2.3 微观物质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3.3 化学与现代物质观 3.3.1 化学的微观实物粒子 3.3.2 微观实物粒子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4.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和结构 4.1 波动方程 4.1.1 经典波动运动 4.1.2 薛定谔方程 4.1.3 能量量子化 …… 第三章 分子与化学键 第四章 多分子系统与分子间相互作用 第五章 溶液 第六章 化学平衡理论 第七章 常见化学平衡 第八章 化学反应发过程与速率 第九章 化学测量 第十章 有机化学与生命 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