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55位在北京地区从教、治校多年的极具影响力的资深校长的文章或演讲稿。每篇文章主题贴近当下教育,从学校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变革、治理体系建设、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育、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双减”工作等方面入手,既对学校的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也针对学生关心的种种问题常谈感想,融进校长自身的教学经验和人生体验。 本书收录文章有的充满睿智,耐人寻味;有的富有思辨,让人沉思……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真知灼见,醒人耳目,细细品味,一个个胸怀教育理想的校长身影跃然纸上。此外,编者为每位校长配发了曾经的媒体人老廖写作的“校长印象”。“校长印象”当年是北京地区媒体的热门栏目,每篇300字左右,这些文字较为传神地勾勒出了每位校长的风采。 目录 于会祥/学生培养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北京市育英学校] 马景林/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基础教育的思考 [北京市第四中学] 王泽旭/党组织领导下的德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属中学] 王教凯/一个温情校长的温暖教育 [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 尹超/“小北大”里的“大气象”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 白宏宽/创造性地实旋“全面发展教育” [北京市京源学校] 任炜东/用爱与创造谱写教育华章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刘小惠/“强基计划”引领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革新与思考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刘国雄/以专业发展肩负起人才强国使命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 刘晓昶/培养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人才 [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 刘继忠/努力践行“三个一”的教育追寻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 齐振军/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 安海霞/“双减”背景下,基于五育融合的绘本课程实践与创新 [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小学] 李烈/为了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北京市正泽学校] 李磊/让每个学生都收获更好的自己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五小学] 李升华/兼容并蓄养根俟实 [北京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 李有毅/高中教育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北京十二中联合总校] 李志伟/大思政格局下铸魂育人工作思考与实践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 李明新/让基础教育回归本真 [北京小学] 吴伟东/建科技特色学校,育科技后备人才 [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 吴鹏程/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学校] 何石明/让教育集团成为超循环发展的合作系统 [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 沈军/以品质之心办教育,用家国情怀显担当 [北京市八一学校] 沈杰/“三大变革”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宋继东/“五减五加”促进课堂教学转型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 陆云泉/集团化办学内部治理的价值供给与创新 [北京一零一中学] 陈立华/做简单的教育过幸福的人生 [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 陈国荣/发展素质教育,从优质走向卓越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 陈恒华/做脊梁教育,育时代新人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 陈爱玉/把一件事情做到底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 范胜武/我们怎样为学生成长织张更牢靠的“关系网”? [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 范雪梅/“双新”赋能,激发学校创新特色发展 [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 林卫民/“认清儿童”——家庭教育的逻辑起点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林子尧/临别时的嘱托 [北京医学院附属中学] 林伟明/赞赏·追求成长的自觉 [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 周建华/教育解放心灵 [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 姜源/美术特色课程的美育思考 [中央美术学院附属实验学校] 夏青峰/学校教育,需处理好三个关系 [北京中学] 徐华/提升校长教学领导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报告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 郭杰/传承文化作育英才 [北京汇文中学] 郭锋/谈谈学校管理中的“聚人以和”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民族分校] 唐挈/构建新的学校体育教育模式要关注“四性”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 桑春茂/“双减”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文化体系重构 [北京市育才学校] 曹雪梅/以传承红色基因为抓手提升新时代幼教管理 [北京市六一幼儿院] 崔楚民/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探索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 董红军/三个问题与三个建议家长和教师要想清楚做明白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 景小霞/以培养中层干部“三划能力”推进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 雷海环/文化铸造师魂专业成就幸福 [北京明天幼稚集团、北京中外友好幼儿院] 窦桂梅/过好每一日学校生活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管杰/做教育路上的积极“追梦”人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 谭小青/乘“双新”东风,促学校发展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 熊劲/基于一体化长链条人才培养的学校探索与实践 [北京市东直门中学] 滕亚杰/“五育”融合,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 [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 薛丽霞/打造名学科基地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第二中学] 戴文胜/让生态文明教育成为幸福校园的风景线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序言 以先进教育思想引领学 校高质量发展 中国言实出版社要出版 《校长说——55位名校长文 集》,这是一件大事,更是 一件好事。 谈及校长的价值,人民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校 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 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 的校长。苏联著名教育家苏 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有怎样 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 作为一名老校长,我深以为 然。这本荟萃北京地区55位 优秀校长论文、讲话稿的教 育文集,生动地反映了一校 之长对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 、对教育实践的深刻体悟。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 进步的基石。党的二十大报 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 一体部署,充分体现了对教 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教育在 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 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 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 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 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 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 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 新动能新优势”。教育是国 之大计、党之大计。我们教 育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 大,校长们更是千钧重担肩 上挑,需要深刻领会以习近 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 这一战略部署的深刻意义和 赋予教育的新使命新任务, 从大视野、大情怀、大格局 出发,深入思考教育理念如 何紧跟时代步伐,以先进教 育思想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 ,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 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推 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强 大教育力量。 基础教育事关国家发展 、民族未来,党中央始终把 基础教育摆在基础性、先导 性和全局性战略地位,坚持 立德树人,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为民族复兴筑牢稳固 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 出,必须把握好定位,全面 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从 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我 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北京 作为首善之区,其基础教育 总体发展水平始终处于全国 领先位置,在全国率先实现 了基础教育现代化。近年来 ,北京市以增强百姓教育获 得感作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的出发点,规范义务教育入 学秩序,优化中小学幼儿园 布局,全面加强薄弱校建设 ,大规模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推动区域教育迈上了优质 均衡发展的新征程。北京千 百名校长直接参与、见证了 北京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进 程。他们是学校教育思想与 文化的引领者,秉承先进办 学理念,遵循现代教育规律 。探索高效教育治理,推动 了所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和 自我超越。在办学实践中, 校长们留下了富有价值的文 章著述。本书所选的55位校 长,都执掌过或正在执掌北 京地区基础教育优质校,是 在实践中脱颖而出的教育家 ,也是全国政协副主席朱永 新所推崇的具有奉献者、点 灯人、追梦人、设计师等特 质的“理想校长”。 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就 是编者为每位校长配发了曾 经的媒体人老廖写作的“校 长印象”。“校长印象”当年 是北京地区媒体的热门栏目 ,每篇300字左右,这些文 字较为传神地勾勒出了每位 校长的风采。 人民教育家于漪先生说 :做校长是篇大文章,要写 得山河锦绣满目明,那在宏 观上就要打开视野、居高临 下、运筹帷幄,在微观上能 扎扎实实、一丝不苟;在教 育教学实践中积累和创造提 升教育质量的经验,又能从 理论高度阐述和揭示基础教 育育人的规律,是办学的行 家里手,是师生崇敬的献身 中国教育的教育家。 要打造基础教育的中国 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校长们任重道远。希望基 础教育领域更多的校长们在 教育实践中有更深入的理性 思考、更成功的多样化探索 ,为教育综合改革和高质量 发展助力。 是为序。 钟秉林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 员、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 总督学顾问 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 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