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篇
学习提示
第1章 时频结构
本章导读
1.1 概述
1.1.1 什么是时频结构
1.1.2 如何理解时频结构
1.1.3 双工方式
1.2 FDD的时间结构
1.2.1 FDD的时间结构:无线帧
1.2.2 FDD的时间结构:子帧
1.2.3 FDD的时间结构:时隙
1.2.4 更小的时间结构
1.2.5 时间同步
1.2.6 上、下行子帧对齐
1.3 TDD的时间结构
1.3.1 TDD的时间结构:总体
1.3.2 TDD的时间结构:特殊子帧
1.3.3 TDD的特殊子帧:GP
1.4 频率结构
1.4.1 频率结构:子载波
1.4.2 频率结构:资源块(RB)
1.4.3 频率结构:频点
1.4.4 频率结构:频段
1.5 时频分布
1.5.1 各种下行信号与信道的时间分布
1.5.2 各种下行信号与信道的频率分布
1.5.3 各种上行信号与信道的时频分布
1.6 小结
第2章 参考信号
本章导读
2.1 概述
2.1.1 什么是参考信号
2.1.2 小区参考信号的发展史
2.1.3 小区参考信号的设计
2.1.4 小区参考信号的分布
2.2 小区参考信号的生成
2.2.1 小区参考信号的生成过程
2.2.2 Gold序列的生成方式
2.2.3 Gold序列的初始值与生成
2.2.4 Gold序列的输出过程
2.2.5 小区参考信号的时频映射
2.3 小区参考信号相关的KPI
2.3.1 参考信号强度:RSRP
2.3.2 接收信号强度:RSSI
2.3.3 参考信号质量:RSRQ
2.3.4 参考信号信噪比:RS-SINR
2.3.5 KPI与小区
2.4 终端专用参考信号
2.4.1 什么是终端专用参考信号
2.4.2 R8版本的终端专用参考信号
2.4.3 R9版本的终端专用参考信号
2.5 上行参考信号
2.5.1 上行参考信号的生成
2.5.2 上行参考信号的处理过程
2.6 小结
第3章 控制信道
本章导读
3.1 概述
3.1.1 控制信息
3.1.2 LTE系统的控制信道
3.2 LTE系统的下行物理控制信道
3.2.1 下行物理信道(用于控制)
3.2.2 PBCH
3.2.3 PCFICH
3.2.4 PHICH
3.2.5 PDCCH
3.2.6 下行控制信道小结
3.3 LTE系统的上行物理控制信道
3.3.1 上行物理信道(用于控制)
3.3.2 PRACH
3.3.3 PUCCH
3.4 小结
第4章 业务信道
本章导读
4.1 概述
4.1.1 业务信息
4.1.2 业务信道
4.1.3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业务信道
4.1.4 LTE系统中的信道
4.2 LTE下行共享物理信道
4.2.1 处理流程概述
4.2.2 资源映射
4.2.3 寻呼信道(PCH)
4.3 LTE上行共享物理信道
4.3.1 处理流程概述
4.3.2 资源映射
4.3.3 信号与底层指令的复用
4.4 小结
实施篇
学习提示
第5章 LTE无线网络的部署
本章导读
5.1 概述
5.1.1 中国LTE网络的部署进程
5.1.2 中国LTE网络的分步实施
5.2 部署LTE无线网络的策略
5.2.1 部署原则:多快好省
5.2.2 部署策略的关键因素
5.3 双工方式
5.3.1 双工方式的差异
5.3.2 双工方式各自的优势
5.3.3 FDD与TDD的协同
5.3.4 TDD天线的选型
5.4 工作频段
5.4.1 LTE的工作频段
5.4.2 中国的TD-LTE频段
5.4.3 中国的FDD LTE频段
5.5 2G/3G退网
5.5.1 昔日霸主
5.5.2 英雄迟暮
5.5.3 未雨绸缪
5.6 后续演进
5.6.1 10倍率:推动通信技术换代的力量
5.6.2 LTE的后续演进之路
5.7 小结
第6章 覆盖设计
本章导读
6.1 概述
6.2 设计条件
6.2.1 移动信道模型
6.2.2 传播模型
6.2.3 区域类型
6.2.4 业务要求
6.3 覆盖设计的指标
6.3.1 参考信号强度(RSRP)
6.3.2 参考信号质量RS-SINR
6.3.3 下行控制信道的SINR
6.3.4 下行业务信道的SINR
6.3.5 上行业务信道的SINR
6.4 链路预算
6.4.1 上行链路预算
6.4.2 上行链路预算的参数
6.4.3 上行链路预算的案例
6.4.4 下行链路预算
6.4.5 下行链路预算的参数
6.4.6 下行链路预算的案例
6.5 评估基站的覆盖范围
6.5.1 上行覆盖范围的计算
6.5.2 覆盖设计校验
6.6 小结
第7章 容量分析与评估
本章导读
7.1 概述
7.2 下行峰值速率
7.2.1 下行峰值速率的RE计算法
7.2.2 下行峰值速率的精确值
7.3 上行峰值速率
7.3.1 上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