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两大板块:理论与实证研究和教案设计。理论与实证研究部分分为6个主题板块,依次为积极关系、积极自我、积极情绪,意义、积极投入和积极成就;教案设计部分依据幼儿课程的适用性,以积极关系、积极自我、积极情绪为主要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强调成就、投入以及意义这3个较为抽象概念的感知。 作者简介 彭凯平(Kaiping Peng),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美国加州大学(UCLA)心理学与东亚研究终身教授。 现任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及东亚研究终身教授。美国密西根大学心理学博士。曾教授的课程包括普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跨文化沟通心理学。现任职国际积极心理联合会执行委员(2010年至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执行主席(2009年至今),曾任职美国心理学会科学领导小组成员、伯克利加州大学社会人格心理专业主任、第五届世界华人心理学家学术大会共同主席,并担任过美国唐氏基金会董事和德国宝马公司青年领袖论坛董事会成员;为众多政府和国际公司作战略、人事、文化,管理咨询,例如:福特,宝马,美国航天局,富士康,宏达电,万科,中化,中航,海总,总装备部等。他还是多所国际著名商学院常聘客座教授,并连续多年获得清华大学经管学院EMBA最佳教学奖。 彭教授曾发表140多篇期刊论文,多次获得重要学术奖项(包括2004年美国社会问题心理学会最佳论文奖,2006年美国管理学院最佳论文奖),出版学术专著多部,2007年被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评为全世界论文引用最多的中青年社会心理学家。2008年5月起受聘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和首任系主任;2009年入选中组部国家级海外高级引进人才(千人计划),回国后主要贡献包括:主持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的复系工作;主持与国防有关的特殊人员的心理保障工作;主持并推动积极心理学在中国的普及工作并担任国际积极心理学联合会中国理事;参与中国各城市幸福城市建设工作;以清华大学名义发表科研论文70多篇,为论文国际引用名列前茅的少数中国社会科学学者。 目录 第一部分 理论&实证研究部分 积极关系 一、认识关系 二、同理心 三、倾听 四、主动建设性回应(ACR) 五、善意与助人 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积极自我 一、认识自我 二、发挥优势 拓展:品格优势词条解释 实证研究部分 参考文献 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理论部分) 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意义 意义 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积极投入 积极投入 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积极成就 积极成就(理论部分) 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教案设计部分 教案部分简介 小班课程设计 秋季学期课程 课程一:爱上幼儿园 课程二:快乐与生气 课程三:五官的秘密 春季学期课程 课程一:我爱我家 课程二:伤心与害怕 课程三:身体的秘密 中班课程设计 秋季学期课程 课程一:分享与冲突 课程二:愤怒与平静 课程三:小身体大秘密 春季学期课程 课程一:爱是什么? 课程二:恐惧与勇气 课程三:千变万化的我 大班课程设计 秋季学期课程 课程一:我与朋友 课程二:嫉妒与赞赏 课程三:独一无二的我 春季学期课程 课程一:世界公民 课程二:自卑与自豪 课程三:梦想与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