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庄子浅说/陈鼓应著作集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由《庄子浅说》、《庄子思想散步》和附录《老庄思想要旨》三部分构成。《庄子浅说》包括生活篇、生死篇、思想篇、终结篇几部分,对庄子的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刻划;《庄子思想散步》则由关于庄子思想的演讲稿组成;《老庄思想要旨》则精要地介绍了老子和庄子的思想的基本内容。本书对迅速、全面了解庄子其人其书具有高屋建瓴的引导作用。 作者简介 陈鼓应,1935年出生于福建长汀,1949年随父母赴台,1956-1963年先后就读于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师从著名哲学家方东美、殷海光。1973年,因参与台大校园内的保钓运动,发表时论,被当局解聘,引发了长达两年左右的著名的“台大哲学系事件”。1979年离台赴美,1984年到北京大学任职。1997年,台湾大学为其平反,他又回到台大任教,直至退休。2010年起,受聘为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文讲座教授”。 陈鼓应是享誉国际的道家文化学者。他撰写的《老子注译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已行销四十余年,成为人们研习老庄的经典读本。他提出了《易传》哲学思想属于道家的观点,一反两千年来《易传》思想属于儒家的旧说;他主张的“中国哲学道家主干说”,影响日益广泛。中华书局陆续出版的“陈鼓应著作集”系列,是他学术作品的一次集中呈现。 目录 出版说明 第一部分 庄子浅说 写在前面 前言 庄子的影像 生活篇 一、贫穷的生活 二、异鹊的故事 三、终生不仕 四、契友惠施 五、鼓盆而歌 生死篇 一、蝴蝶梦 二、生死如来去 思想篇 一、鲲鹏和小麻雀 二、涉世之道 三、无用之用 四、掊击仁义 五、理想人物 六、肯定真知 七、自然无为 八、自然之美 九、不辩之辩 十、不道之道 十一、对待与同一 终结篇 庄子思想的评价 第二部分 庄子思想散步 游于尼采与庄子之间 一、厘清文化与哲学 二、道为世用 谈“庄周梦蝶”和“濠上观鱼”的审美意蕴 一、“游心于无穷”的逍遥之境 二、“积厚”与“化” 三、“观点主义”与开放心灵、多边思考 四、“相尊相蕴”的齐物精神 五、“庄周梦蝶”、“濠上观鱼”所蕴涵的审美意蕴 庄子的视野与心境 一、大小之辩 二、主体的局限性 三、一个通达的世界 四、庄子的艺术心境 庄子的艺术心境 道家思想之古今对话:陈鼓应与沃尔法特谈庄子 一、陈鼓应:如何进入“道”的精神家园 二、沃尔法特(Gunter Wohlfart):像诗人陶渊明那样生活 附录 老庄思想要旨 老子:“道”——万物的本原 一、老子其人其书 二、老子思想 三、可道之“道”与不可道之“道” 四、有无相生 五、为无为 六、道法自然 七、柔弱胜刚强 庄子:“内圣外王”——最高的理想人格 一、庄子其人其书 二、庄子的思想风格 三、“鲲鹏展翅”——大其心境,开拓视野 四、“庖丁解牛”——由技艺人道境 五、“庄周梦蝶”——体认“物化”之境 六、“观鱼之乐”——物我的感通 序言 一、自尼采进入庄子 《庄子浅说》(原名《 庄子哲学》),是我于半个 世纪之前,正好刚读完台大 哲学研究所并写成《悲剧哲 学家尼采》之后,经由必然 中的偶然而接触到庄子,在 细心观赏之余写就的一本小 书。这两本书象征着我学术 人生的起点。 尼采提出,在希腊的悲 剧艺术中激荡着两种精神, 一种是激情而饱含冲创意志 的酒神精神,另一种是宁静 而蕴藏清明心智的日神精神 。正如方东美先生所言,前 者代表感性和创造力,而后 者代表理性和秩序感。就我 的学思历程而言,《悲剧哲 学家尼采》和《庄子浅说》 似可与上述两种精神相对应 ,它们仿佛预示着我的学术 人生逐渐由尼采转向庄子, 由西方转向东方,由酒神精 神转向日神精神。 我与庄子的渊源,可以 追溯到1954年就读于台大 文学院之时。那时,教授大 一国文课的是王叔岷老师, 他在《庄子》文本的校勘、 训诂领域享誉学林,这或许 于不经意间为我日后进入《 庄子》埋下伏笔。在大学期 间,我虽也曾选修过吴康教 授的《老庄哲学》,但从未 被老师引导去阅读过原著, 也并未被激发起对文本的兴 趣,更未尝进入老庄的精神 世界。在研究所期间,对《 庄子》最为推崇的方东美先 生也主要讲授西方古典哲学 的课程。直到六十年代初期 ,我才偶然地由尼采及存在 主义转入庄子,但此种偶然 实则寓于必然之中。 二、由文学过渡到哲学 六十年代初期,我沉浸 在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 说》的田园中,其以散文诗 体延伸哲理,使我由对存在 主义文学的注目逐渐转入对 存在主义哲学的思索,并进 而写作《悲剧哲学家尼采》 。此后,我亦流连于卡夫卡 《变形记》、《城堡》,加 缪《异乡人》、《瘟疫》以 及萨特《墙》、《间隔》的 意象里。它们对现实与理想 之间张力的刻画,比如《变 形记》中彰显出时间的逼迫 感、空间的囚禁感以及现实 生活的压力感,《墙》中表 露出的人与外界的割离感、 人群之间的距离感以及精神 的空虚感,无不激荡起我的 内心与白色恐怖的沉闷时代 之间的浓郁的疏离感,亦不 免触发我希求在学术领域上 借助原著和典籍超拔“少年 维特之烦恼”。 值此之时,《庄子》文 本以其恢宏的气象、宽广的 意境洞彻出一番辽阔的视界 ,投射下一片宁静的光辉并 散发着快意自适的情态,使 我再次由对存在主义文学的 徘徊直接跨入对庄子哲学的 领悟,进而写作这本小书。 显然,对于青年时代的我而 言,接触到《庄子》,宛如 跨进一座巍峨而深奥的殿堂 ,我恍然找寻到精神的家园 和心灵的故乡。这种寄托之 感于中年以后便愈加强烈。 因而,潜藏于这两种转变背 后的,是我的心境由激情到 宁静,由狂飙到内敛,由冲 创意志到清明心智的缓慢调 适,也是我由酒神精神到日 神精神的渐次平衡。此便是 那寄寓着偶然的必然的一面 。 三、印行溯源及重排说 明 本书最早以《庄子哲学 》之名,由台湾商务印书馆 印行。1991年,香港商务 印书馆再度出版时更名为《 庄子浅说》。2012年,北 京三联书店发行了同名的简 体本。这次,我将《庄子浅 说》与新增的文稿《庄子思 想散步》合为一书,收到我 的著作集里,仍定名为“庄 子浅说”。新增的这部分稿 件是我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 来,往来于两岸三地之间所 做的有关庄子思想的演讲文 字的汇编。 严格说来,本书并不算 是一本学术著作,却能呈现 出我学术人生中的微细而重 要的环节。其一,它是我进 入中国哲学,尤其是道家哲 学的开端;其二,它是我在 概念哲学与想象哲学之间, 明显地倾向于诗意乃至文学 性哲学的反映;其三,它是 我将时代和人生的感悟结合 文本议题的抒发,于我的学 术人生中亦折射出我现实人 生的路痕。 是为序。 陈鼓应口述,苗玥整理 2014年5月27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