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中国的城市竞争已经进入公众话题,一个创新区往往是公共部门和私营企业在城市某个片区合作,吸引企业家、初创企业、风险投资和孵化器等其他角色前来共同协作,最终创造出新的产品、服务和流程等创新实物,给城市提供大量高收入的岗位,进而带动整个城市片区发展。本书从创新区这一概念引申开来,抽丝剥茧地分析国内外在创新领域的隐形逻辑,并以此来观察、归纳、提炼、整理和传播国内类似城镇及片区的“创新经验”。 本书可作为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材。 作者简介 赵征,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博士,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管理思维、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创新区概述 创新区的起源 创新区不是产业集群 第二章 创新区的类型 “支柱+”型 城区改造型 城市化科学园型 第三章 创新区的组织结构 经济资产 物理资产 网络资产 第四章 创新区涌现的背景 创新要求更高的临近性 创新活动要求更高的空间开放度 新一代年轻人的变化 第五章 创新区的经济学解释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社会与制度学派 迈克尔·波特商业战略 第六章 城市步行主义 城市步行主义的要点 塑造混合工作空间 第七章 集群的生命周期与演化 兴起与衰落同源? 必然还是或然? 第八章 集群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 适应与进化? 国内的适应性案例 第九章 脱离本地走向全球化 集群与全球化 集群的环节化 集群与全球价值链 第十章 创新区在全球化后期的演变 理解创新区的意义 全球价值链发展的新局面 全球价值链的三级约束解绑 未来城市将依靠什么来留住本地的企业和居民? 第十一章 新兴地区在对抗“集群分离”上的实践 发展中国家维持集群优势的实践 国内创新区的探索 第十二章 总结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