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达是弗洛伊德治疗过的著名病人——少女“朵拉”的真名。弗洛伊德在1900年对伊达因歇斯底里引发的失语症进行了十一周的治疗,并将病例记录下来,1905年出版了《歇斯底里案例分析片段》。借由此案例增进了自己对于移情现象的研究。
身为一个女性,伊达受到的创伤在当时的社会不受到重视,促使她逐渐形成了喜怒无常、苛刻、专横的性格。在20世纪变动不安的欧洲,家庭成员接连遭遇厄运打击,她自由叛逆的心灵如何应对种种变故……本书从一个女性的视角,夹杂精神分析的应用,对那个时代进行了独特的描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伊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德)卡塔琳娜·阿德勒 |
出版社 | 海峡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伊达是弗洛伊德治疗过的著名病人——少女“朵拉”的真名。弗洛伊德在1900年对伊达因歇斯底里引发的失语症进行了十一周的治疗,并将病例记录下来,1905年出版了《歇斯底里案例分析片段》。借由此案例增进了自己对于移情现象的研究。 身为一个女性,伊达受到的创伤在当时的社会不受到重视,促使她逐渐形成了喜怒无常、苛刻、专横的性格。在20世纪变动不安的欧洲,家庭成员接连遭遇厄运打击,她自由叛逆的心灵如何应对种种变故……本书从一个女性的视角,夹杂精神分析的应用,对那个时代进行了独特的描绘。 作者简介 李晓旸,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耳曼语言文学专业,曾任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德语专业负责人,现为莱茵春天德语学校南京中心教学总监。所编教材入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出版译著数十本。 目录 I 到达 手袋 肚子 孙女 II 新世纪 最后的诊治 恩斯特 III 宝贝女儿 疗养 意外生病 店里 庸医 首都 IV 周日之子 遗产 时代转折 枪击 医院 休养 共和国 没落 治愈 建造 剧院 登门 V 湖畔 漆黑人影 躺椅 VI 最后的办法 首演 运动 启程 “J” 求婚 同志 远航 VII 广播剧 委员会 怀疑 致谢 参考文献 导语 《伊达》故事的时间线从十九世纪末延伸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将那段历史通过一个生在富裕家庭的奥地利女性视角生动地演绎出来。伊达的哥哥是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领袖之一,曾一度有机会实现理想,但终究因为国际情势的剧烈变动导致失败,连带地伊达的家庭也逐步走向衰败,并在二战中被迫离开祖国远赴海外。从故事中后段开始,读者能够看到个性倔强的女主人公怎么以自己的勇气和坚强度过那些困难的。 《伊达》不仅聚焦于女主人公伊达,对于伊达身边人物的描绘,包括她关系不融洽的父母、造成伊达创痛的采勒卡一家、冷酷犀利的医生、一直仰望着的哥哥和他太太、没用的丈夫、心头肉儿子和儿子前后两任妻子,等等,性格都相当真实,宛如身边就有这样的一群人,很能引发读者的共鸣,继而对人性、心理和家族关系能引发更深刻的思考。 精彩页 出口处人潮拥挤。伊达紧紧抱着行李箱,匆匆走下舷梯,她想抓紧时间再吸一支烟,毕竟这是经历了十三天的航行后第一次踏上结实的土地。眼前的景物有些摇晃,好像脚下仍然是大海一般。她忍耐着,希望头晕能够慢慢地自动消退。 附近聚集了一些摄影师,他们仔细观察着抵达的乘客。也许某个知名人士正藏身于这批流亡到此的难民中。没有人关注她。 她把烟头弹到地上。眩晕并没有退去,抽烟也没有用。之前库尔特给她发过电报,说他没办法来接她,因为他每天晚上都得在剧院值班,不过他会想办法托人把她送上开往芝加哥的火车。 伊达在人群中寻找着熟悉的面孔——她以为会有一位同志来接她——直到她看见一个身材修长的男人,他的年纪跟库尔特差不多,手里拿着一束康乃馨以及一张纸,上面写着她的名字。 同志是不会送花的,她想,这简直就是浪费钱。 “您看起来像是在等待您的爱人,”她用德语说,“可是很遗憾,纸上的名字却不是。” “阿德勒夫人!”男人摘下帽子,“很高兴见到您,夫人。我叫马格纳,马丁·马格纳。库尔特让我来的。” 他把花束递给她,弯腰去拿她的箱子。她犹豫了一下,交给了他。 “冒昧地问一下,您是?” 马格纳把箱子放在地上,腾出手来把写着伊达名字的白纸收起来:“以前在赖兴贝格的时候,我和他是同事,现在应该可以称得上是朋友吧。” “啊哈,朋友。”伊达说。 “您的儿子是个慷慨无私的人。我能来这儿多亏了他,”马格纳看着她的眼睛说,“库尔特救过我的命。” 伊达自己提起箱子:“那是您运气好,亲爱的马格纳先生。轮到自己的妈妈,却被他拖了这么久,”她深吸一口气,感到喉头发紧,“差一点儿就来不及了。” 马格纳微笑着接过她的话:“还好您终于到了。我会把您送上开往芝加哥的火车。” 他朝她伸出胳膊。她愣了一下,一下子没有明白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随后才反应过来。她已经与文明社会的社交礼仪隔绝太久了。 她挽住马格纳的胳膊,让他带领自己走出港口区。走在路上, 她又抽了一支烟,放松一下。马格纳看了看手表。 “我们还有三个小时。您不想吃点什么吗?” “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这附近有一家中国小吃店。” “中国菜!”伊达难以置信地笑了,“只要不是豆子就行,那玩意儿我在摩洛哥吃够了。” “请您原谅我的好奇心,”伊达盯着她的汤盘看了很久,然后开口说,“您说您和我的儿子是在赖兴贝格的剧院认识的,是吗?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您?”她拿起汤勺,“不过我也不应该觉得奇怪。他都结婚了,我却连他的太太是谁都不知道。” 她使劲夹起一个苍白的饺子塞进嘴里。 “关于我的事儿,您不能怪库尔特,那时候我们也只是泛泛之交而已。” 伊达抬头看着他:“您当时在剧院做什么?您看起来不像是音乐家。” “您说得对。我在那儿当导演。” 伊达满意地点点头。不错,中国饺子,真的不错。汤也很浓。 “您在这儿也找了一份剧院的工作吗?” “不算是。我沦落到电台了。” “您的英语够用吗?” “完全不够。”马格纳会心一笑。 伊达又打量了一下这个坐在对面的男人。明亮、睿智的眼睛,让人有好感的面庞。只是,这个马丁·马格纳,他长了一对非同寻常的大耳朵。 “您应该不是靠长相被录取的吧?” 马格纳听了,毫无顾忌地大笑起来:“不,不,我还是干导演负责广播剧。” 伊达疑惑地望着他。 “您可以把它理解为一出短剧,每天都播一点,”他解释道, “不过不在舞台上表演,而是在电台里广播。” “可是,如果没有表演可以看,那还要导演干什么?” “需要导演的地方可多了,”马格纳回答,“等您下次来这里,可以来电台看看。” 伊达双手交叠贴在小腹上,肚皮感受到一阵舒适的温暖。她有多久没有像这样无忧无虑地聊天了? P4-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