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梳理了国内外旅游扶贫和社区参与旅游研究的相关成果,剖析了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作用机制,从空间生产、空间关联和空间正义的重构与消解的维度,构建了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空间效应分析的框架,并对国内早期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实践经验进行归纳和反思。在此基础上,本书以滇西边境山区社区旅游发展处于不同阶段的3个“直过民族”村寨为案例地,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资料,综合借鉴民族志、参与式农村评估、空间分析和产业链分析等方法,探讨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空间效应及其优化机制。 作者简介 董培海 九三学社社员,人文地理学博士,教授。2023年入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及技术带头后备人才,先后担任保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滇西旅游文化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旅游管理学术带头人、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等职务,现任保山学院科学技术处副处长(主持工作),兼任云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委员、保山市社科联副主席、保山高校社科联秘书长、隆阳区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保山市委员会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委员等。长期致力于区域旅游开发与管理方面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近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旅游学刊》《旅游科学》《广西民族研究》《世界地理研究》等旅游学、民族学和地理学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11篇刊发于CSSCI期刊,另有6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旅游管理》全文转载。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省级课题4项、校级重点课题项目2项,九三学社云南省委调研招标课题1项,主持及参与完成各类横向旅游规划项目20余项,兼任《旅游学刊》《旅游科学》《旅游导刊》等刊物的匿名审稿人。 目录 第1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2章 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理论研究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讨论 二、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理论支撑 三、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作用机制 四、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空间效应分析的框架 五、研究小结 第3章 国内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探索及启示 一、国内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扶贫概况 二、国内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典型模式 三、国内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实践启示 第4章 滇西边境山区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空间效应分析 一、滇西边境山区旅游扶贫的特质性 二、案例地选择及概况 三、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空间生产效应 四、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空间关联效应 五、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感知效应 第5章 滇西边境山区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空间效应的优化机制 一、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嵌入机制 二、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多元利益主体共生机制 三、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区域联动机制 四、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要素协同机制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研究结论与讨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表 附录B 深度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