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古陂的舞者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朝颜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古陂的舞者》是一部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书写对象的散文集。全书聚焦信丰古陂蓆狮犁狮、兴国山歌、石城灯会、会昌县赣南客家匾额习俗、全南县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龙南县赣南客家围屋营造技艺、于都唢呐“公婆吹”、于都县客家古文、赣南采茶戏、赣县东河戏等非遗项目。深入非遗现场,近距离考察和探究其历史背景、文化价值、传承现状。走进非遗传承人的生活,还原他们的生存困境、人性纷杂,见证非遗人在时代变迁中寻找自我、寻找生命意义和精神原乡的出路及希望所在,刻录现代城市文明与古老乡村文明碰撞之下的人类家园。 作者简介 朝颜,本名钟秀华,江西瑞金人,鲁迅文学院第29届高研班学员。2009年开始文学创作,在《人民文学》《诗刊》《散文》《民族文学》《青年文学》《散文选刊》等期刊发表作品近百万字。获《民族文学》年度散文奖、《人民文学》杂志社游记征文大赛奖等多种奖项,有作品入选《当代新现实主义诗歌年选》《中国散文诗人》《世界华文诗歌荟萃》《南方散文》《散文江西》《江西山水入梦来》等多种选本。 目录 古陂的舞者 歌于斯 无问悲欢 勾筒声里 长歌 一江春水 匾事 传灯者 擎着灯火的村庄 结绳者 岁月忽已晚 执斤墨者 擂茶记 序言 我是带着永远的遗憾, 开始国家级非遗项目定点深 入生活的。 二○一九年三月,兴国山 歌国家级传承人——一百○ 三岁的徐盛久去世;二○一 九年五月,蓆狮、犁狮国家 级传承人——八十三岁的谢 达祥去世。距离我找上门去 的时间,仅仅相差几个月。 人间有许多事,都是失去后 愈加感到珍贵或惋惜。我常 常痛悔地想,如果我早一些 深入这个领域,如果我早一 些走进他们的生活,是不是 可以挖掘出更多隐于时光深 处的矿藏? 非遗,原本就是一项抢 救性的事业。要将那些濒临 消失的、悠久古老的民间文 化打捞上来,要把它们重新 擦亮,一寸一寸地连接上流 淌的命脉,并不是一件容易 的事情。在滚滚的时代潮流 中,在高音喇叭式的你争我 抢中,非遗文化发出的声音 还显得微弱,显得小心翼翼 ,还需要放慢脚步才能谛听 到。 是一个斜阳夕照的黄昏 ,我行走在绵江河边,去一 户人家做拆迁动员工作。从 那一排排老旧的房子中间, 忽然飘出了唱古文的声音。 赣南客家方言的说唱,悲情 、凄婉,一声一声地碎着人 心。我想起儿时的麦菜岭, 一位外地流浪而来的艺人, 名叫老谢,在村庄里住下来 ,拍着梆筒,唱了几个月的 古文,所得仅为三餐饭食、 夜宿安寝。老人、妇女一天 天围坐在他身旁,一边听, 一边抹泪,似乎永远也听不 完,听不厌。 这久违的古文。我拼命 地寻找声音的源头处,走进 那所光线暗淡的房子,却发 现,只是一盒录播的旧磁带 。真实的说唱艺人,却无踪 可觅。三十年过去,古文几 乎已在我的生活里绝迹,幼 年时见过的老谢,只怕也己 作古了吧。 世间多少事物,像这即 将落山的夕阳,像这就要被 拆除的旧房子。 我有些不甘心,又上网 搜索,发现,客家古文在于 都县还活着。并且,已经成 功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由此我知道,当我们 目睹着一些古老的文化慢慢 走向消亡的时候,还有一小 部分人,正带着哀愁与期冀 坚守在某个孤独的阵地上。 但是,这些人多半已经老了 。岁月在他们身体里埋下了 珍稀的宝藏,但是能探察其 珍贵的人并不多。时间如此 迫切,我怕会永远失去那些 宝物。当然,其中不仅仅是 古文。 生活从来不缺少写作的 素材,而是太多的写作者缺 乏深深扎进大地的决心。我 把目光对准了江西省内的非 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我第一 次申报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 活项目,心里完全没有底。 我甚至想过,即使选题没有 通过,作为一名已经将写作 视为生命常态的作家,我也 将义无反顾地奔赴其中。幸 运的是,中国作协给予了我 大力扶持,还给江西省非遗 中心开去了介绍信,这更加 坚定了我将选题做好的信心 。 徐盛久和谢达祥去世了 ,兴国山歌还在,蓆狮、犁 狮还在,更多的非遗项目非 遗人都还在。更重要的是, 在国家花大力气实施非遗保 护之后,所有的项目都有了 相应的承继者,有了得以长 久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要走的地方太多,四个 月或六个月,于我而言其实 远远不够。 我没有很多专业的采访 装备,一个背包、一支录音 笔、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就 上路了。我想,最重要的, 我带上了一颗真挚的心,一 双谛听的耳朵。起初我预感 会有困难,我必须找到当地 文化馆的人,才能找到那些 散布在乡间僻壤的非遗传承 人,才能在生活的源泉处获 取传统文化的基因和密码。 出乎意料的,我的前面一路 绿灯。每次一个电话说明来 意,当地的文化馆负责人都 爽快地说:“来吧,我们会 尽力配合好。” 深入生活的过程中,我 被太多围绕着非遗的人和事 感动着。 在信丰县古陂镇,八十 三岁的蓆狮传承人谢达光中 风瘫痪在床,信丰县文化馆 副馆长刘荣生熟门熟路地进 入他家,替他穿好衣服,将 他搬上轮椅,还为他点上一 支烟。我知道,如果没有相 互的了解和长久的扶持,他 们之间不会有这样的默契。 在采访之余,我和刘荣生聊 了很多。他对于非遗以及整 个民间文化脉络的理解,无 论从横向还是纵向都大大地 打开了我的视野和想象。还 有他对待传承事业的理念与 行为,为初涉非遗的我立下 了一个标杆。我清楚记得, 他有一个悲壮的称号——“ 孤独的非遗人”。 从会昌县文化馆的曾敏 、兴国县文化馆的萧远明等 人身上,我同样见证到了类 似的情形。他们是即将消失 的非遗项目的打捞者、保护 者,站在非遗传承的背后, 将一个一个的人,一段一段 的历史串联起来,使那些沉 于暗黑空间的宝藏重新浮出 地表,重新获得新鲜的生命 力。而我,恰恰是那个贪婪 享受其劳动成果的人,一个 猛子扎进他们经年累月经营 的事业中,汲取到写作的养 分。诚然,我不能将他们当 成主角来写,但他们已然是 我心中的幕后英雄。 客家匾额习俗的传承人 萧天长,本身也是一个文化 人。除了尽其所有地敞开自 己的人生、命运和生活,他 几乎参与了我的创作,在我 离开他的家乡之后,还为我 发来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 我父亲是农历1972年12 月27日离世的,三天后即是 除夕,那一年春节 导语 骏马奖、丁玲文学奖三毛散文奖得主朝颜最新力作! 直面客家人沧桑无尽的历史过往、横跨经纬的地理迁徙、独特神秘的民俗风情,刻录非遗传承人的生存困境与悲欢离合现代文明与客家文化剧烈碰撞背后的辉煌与凋落。 书评(媒体评论) 朝颜的写作始终保持拥 进姿态。她立足于非遗现场 ,写人心,写命运,写传统 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激烈碰撞 ,聚五年之力,捧出一部沉 甸甸的寻根之书。《古陂的 舞者》接通古今文化脉络, 以“非虚构”的方式揭示赣地 密码,以人文的眼光打探非 遗传承的现实与未来,实乃 气血丰沛之作。 ——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 书记 邱华栋 《古陂的舞者》围绕着 非遗传承人的命运变迁,铺 陈丰饶的时代经验与叙事空 间。全书的写作充盈着慈悲 情怀,又超越了女性视角, 如同手持一把冷静的刻刀, 耐心而有节制地一步步探向 人性的幽微处。 ——茅盾文学奖、鲁迅文 学奖得主 徐则臣 朝颜具有鲜明的文体意 识,写法既别具一格,还守 大方之道。《古陂的舞者》 每一个篇章都贯穿着对语言 、结构、生命意蕴的体察和 探寻。她扎根赣南厚士,将 个体生命置于辽阔的时空,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飞 速发展的现代文明之间架起 一道精神桥梁其间充满了强 烈的历史感,命运感和现代 感。 ——鲁迅文学奖得主、《 美文》杂志常务副主编 穆 涛 精彩页 古陂的舞者 一 黑夜苍茫如幕,黑夜是被香火和舞者点亮的。 举狮而舞的男子,手持香火的男子,形成了一条长龙,逶迤在丘陵之间,像燃烧的火焰,一路穿过圩镇和村落,经过田畴与河流,攀上那高高的青山,又返身向下,激越地冲向祖先的祠堂。数不清他们的人数,也看不清他们的脸庞,只看见被火光映照的红,像斑斓的花朵,热烈地盛开在天空之下、大地之上。 这是正月十五日元宵夜,热闹了三天的谢氏蓆狮队,正举行最后的“赶龙”仪式。锣鼓有节奏地喧响,爆竹不停歇地炸开,仿佛铁了心要在这个夜晚,喊醒天上的星辰、山间的草木、地里的虫豸、水中的游鱼。 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香火,奔跑在双龙与蓆狮的后面,奋力地追撵着、晃动着、呐喊着、吆喝着,构成雄浑的、高声部的交响,声势直透苍穹。他们,要用最嘹亮的喊声,宣泄头年的苦、头年的累,喊出来年的盼望、来年的憧憬。 年复一年,这热烈而欢喜的仪式,成为照进信丰县古陂镇谢氏一脉生命里的亮光。 年复一年,舞狮的人来了又去,去了又添。他们说,天上的星星有多亮,地上的香火就有多旺。 其中有一个名叫谢达光的男子,先是长龙后面一条活蹦乱跳的小尾巴,后来是蓆狮舞中的狮尾、狮身、狮头,举着蓆狮粗犷起舞。再后来,他是一名熟练的乐队鼓手,指挥着小??为狮子洗脸、擦背……但是现在,他再也打不动那面鼓了。 从镇上去往谢达光的家,需要经过一条窄窄的巷道,然后是一块水泥大面积剥蚀的、长满铁马鞭草的空坪。除了几只母鸡在草地上啄食,四周阒寂无声。这挨挨挤挤的房子,这紧紧闭锁的大门,人都去了哪里? 不消说,村镇深巷中、空旷旧屋里留下来的,多是激不起欢声笑语和大风大浪的老弱病残了。 这是一幢附着在两层红砖屋旁的低矮水泥砖简易建筑,门楣上,钉着一块“光荣之家”牌匾。推开一扇漆着蓝漆的空心铁门,屋子里静得一丝儿声音都没有,就像时间停止了游动,万物屏住了呼吸。 县文化馆副馆长刘荣生一边推动里屋的木门,一边不迭声地喊着。谢达光不吱应,连一声咳嗽或一句嗯哼都没有。黄昏的光线吝啬地铺在靠墙的一张矮床上,适应了很久,我才看清谢达光的那张脸。苍白,眼神空洞无物,眼仁茫然地对着爬满灰斑的天花板。 二○一七年,谢达光中风瘫痪了,左半边的身体再也不听使唤。从此,他每天每夜的大部分光阴,都与这张床连在一起。天气炎热,他身上搭着一条薄被单,仅穿着平角裤衩,大半条腿露在外面。行动不便,终日与枯寂的床为伍,作为男人的体面和尊严,已顾及不了太多。 我退出里屋。刘荣生与同行的几个男人在张罗着为谢达光穿戴。一边穿,一边大声地与他拉家常。原来,谢达光的耳朵,不是太灵光了。 穿上了衬衫、长裤和拖鞋的谢达光被抱到一张轮椅上,推到外屋,推到我的面前。刘荣生懂他,递上一支香烟,为他点燃。虽然他的嘴角略微歪斜、颤抖,但叼着烟的姿势仍旧有点帅气。从他坐着的高度和仍不失粗壮的胳膊望过去,可以想见他年轻时的样子,必定是魁梧高大、孔武有力的。 一提到蓆狮,谢达光就哭。用那只可以活动的手掩住面,嗷嗷地哭。肩头耸动,胸腔一起一伏,仿佛里面装着太多想倒又倒不掉的东西。 一九三六年九月出生的谢达光,在哭一九三六年六月出生的谢达祥。那是他的堂哥,此前全世界唯一一个蓆狮舞国家级传承人。二。一九年五月的一个夜晚,谢达祥悄没声儿地去世了,连一句遗言都没有留下。离去时,身边没有一个人。在这之前,他一向行动自如,当年正月还组织和指导了每年如期举行的蓆狮舞活动。 他们是血浓于水的堂兄弟,也是共同见证并推动蓆狮舞一直走到今天的人。他们从小感情甚笃,堂哥曾同他一起奔跑在古陂的村道上,一同从一条小尾巴变成一名中坚的舞者。他们的屋子仅隔着小半块晒坪,日日声息相闻。他们一同老去,一同为族里的后生示范一个舞者该有的样子。现在,谢达祥的照片和事迹挂在墙上,微张的嘴,像有太多的话还没有说出。 岁月多么无情,岁月将太多没有活够的人封缄成一段历史。 与其说谢达光在哭堂哥,毋宁说他在哭自己,哭一去不复返的时间,哭一望而见的不远的未来。藏在一个耄耋老人胸腔里的,是一种覆顶而至的恐慌,像被一双无形之手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我来晚了。但是如果我现在不来,只会更晚。 P3-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