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2008年,一场警察与逃犯的跨世纪追踪,一段跨越二十年的动人往事。
1988年,两名青年工人因盗窃被捕,之后从看守所越狱。
看守所管教杜湘东被打上失职的烙印,从此,他的人生一蹶不振。二十年过去,时代变迁,岁月消磨,只有杜湘东还在继续追查逃犯。他不仅仅是为了一个交代,更想见证一种自己没活出的强悍人生……
这场追逐,已经悄悄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走向……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借命而生/读客当代文学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石一枫 |
出版社 | 河南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1988-2008年,一场警察与逃犯的跨世纪追踪,一段跨越二十年的动人往事。 1988年,两名青年工人因盗窃被捕,之后从看守所越狱。 看守所管教杜湘东被打上失职的烙印,从此,他的人生一蹶不振。二十年过去,时代变迁,岁月消磨,只有杜湘东还在继续追查逃犯。他不仅仅是为了一个交代,更想见证一种自己没活出的强悍人生…… 这场追逐,已经悄悄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走向…… 作者简介 石一枫,1979年生于北京,199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著有长篇小说《红旗下的果儿》《恋恋北京》《心灵外史》《借命而生/读客当代文学文库》等,小说集《世间已无陈金芳》《特别能战斗》等。曾获鲁迅文学奖、冯牧文学奖、十月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小说选刊》中篇小说奖等。 目录 《借命而生》无目录 导语 在难熬的日子里不放弃,小人物也能把日子过成史诗! 鲁迅文学奖得主石一枫长篇代表作!同名影视火热制作中! 一部中国版的《肖申克的救赎》!一个狱警和逃犯的20年跨世纪追踪! 高口碑神作!千人评论!豆瓣评分8.2,微信读书推荐值89.7%! 读者评论”连续6小时一口气读完“”一口气飙一百页”“酣畅淋漓”“哭着笑,笑着又哭”“前一百页无法喘息” 翻开《借命而生/读客当代文学文库》,痛痛快快地过这一生! 书评(媒体评论) 我能写的基本上还是一 些身边眼前的普通人,然而 这些普通人却把自己的日子 过成了史诗。 ——石一枫 精彩页 1 俩犯人被押送到看守所时,警察杜湘东正为调动的事儿憋闷着。 他是1985年警校毕业以后,直接分配到所里的,至今工作已满三年。当初上面找他谈话,说有个郊县刚成立了第二看守所,眼下很缺人,尤其缺大学生,你过去算了。杜湘东有点儿抵触,他说:“我是刑侦专业的,不让我到街上抓人,倒让我在号子里看人,这不是本末倒置吗?”他本想说大材小用,后来一想,这么说太狂妄了,所以话到嘴边就换了词儿。有情绪自然要做工作,上面就用螺丝钉、时传祥等套话来磨他。一来二去,杜湘东的耳根子就被磨软了,脑子也被磨乱了。正在这时,上面又抛出一个条件:你是异地生,按理该回湖南原籍,如果答应去看守所,就可以留京,考虑考虑吧。 考虑考虑,杜湘东就答应了。但再考虑考虑,他又觉得组织上不太地道。所谓异地生留京一说,他有不少同学都是这个情况,但为什么有人能留在分局甚至市局的机关里,偏他要去郊县的看守所?比如跟他同宿舍的徐胖子,体能考核永远不达标,案例分析只要有女受害者都答成“情杀”,结果怎么样,人尽其才地分配到治安科管扫黄去了。还不是因为人家有关系,他舅舅是学校新调来的政治部主任。再说那时的北京,出了永定门就是一片仓库,再往南走恨不得全是菜地,杜湘东所在的看守所更是建在了菜地边缘的山底下——这种地方算“北京”吗?如果算,干吗周围的老乡管进城不叫进城,而是要说“上北京”?就算落了个北京编制,杜湘东却感觉自己是被发配出京了。 但他这人又和别人不同。别人是有了情绪就工作懈怠,他是越有情绪越玩儿命工作。都受情绪影响,但影响的方向是反着的。在所里待了半年,他值了几十个通宵夜班,连过年也把探亲的机会让给科里的缺牙老吴了。监舍里有人自杀,吞进了七个鸡蛋大的象棋子,是被他掐着脖子愣从嘴里抠出来的,犯人临了还狠狠咬了他一口,差点儿把他的小指头咬掉了。所里给他开表彰会,他的脸上还是冷冷的。让他发言,只有一句话:“都是职责之内。”倒把所长晾了个大红脸。 后来所长也找他谈话,开门见山:“在咱们这儿不痛快?” 杜湘东说:“没有。” 所长说:“心里有事儿就说吧。除了关心犯人的思想,还得关心你的思想,我也够累的。” 杜湘东便也直说:“我觉得我不该干这活儿。”进而又说,他当年考警校想的是立功,是破案,是风霜雪雨搏激流和少年壮志不言愁,从没想过要在阴森森的走廊里巡视犯人的吃喝拉撒。他还说,他知道光想着干大事儿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浪漫,但要是这么稀里糊涂地被诳来,再稀里糊涂地把心里那点儿浪漫给打消了,他就觉得窝囊了。 之所以有话直说,是因为杜湘东认为所长能够理解他的情绪,或者说得虚点儿,就叫情怀吧。所长是从部队转下来的,在越南前线指挥过一个连,身体里至今留着两枚手榴弹弹片。记得刚来报到时,所长还仔细看了杜湘东的简历:各项考核成绩全队前三名,擒拿格斗在省级比赛里拿过名次……看完以后嘟囔了一声:“哟,屈才了。” 如今面对他的抱怨,曾经的战斗英雄会做何感想?所长点了颗烟,三口抽完,然后开始转肩膀:右手小心而用力地按住左肩,左胳膊举高,牵引着那条膀子缓缓转动,正反各十下。一边转着,额头上就冒出汗来。这是例行功课,每天若干次,说是能防止弹片更加深入地嵌入骨头。这时屋里没声儿,所长专心地转,杜湘东专心地看。片刻,所长吁了口气,重新开口:“可要刚来就走,别的单位怎么看你?会不会觉得你这人不踏实?” 又说:“干满三年再说。” 说完挥手让杜湘东出去,不谈了。三年之约,这当然有可能是随口而出的托词,更有可能是想耗着杜湘东。不过从个人立场上,所长分明又是同情他的,甚至可以说是承认他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人家有了这个态度,杜湘东便感到了欣慰,进而又不好意思起来。说到底,警察就是份职业,风光的刑警如此,乏味的管教也是如此,一个像样儿的人既然拿了工资,就该对这份职业尽心。心没尽到还说怪话,那就有点儿不像样儿了。 此后两年多,杜湘东没冉提调动的事儿。慢慢地,他对看守所的生活也习惯了。单位小有单位小的好,起码人际关系简单,不必时刻哈着谁拍着谁,这就很对杜湘东的胃口。郊县也有郊县的好,食堂的菜肉都很新鲜。就连寂寞也有寂寞的好,看守所的阅览室订了几本文学杂志,上面的作家都爱在个人简介里声称自己是个“享受寂寞的人”。其间还真有个作家来所里体验生活,却怎么也看不出耐得住寂寞,一来就叫嚷着要到女队蹲点儿,去记录女犯人“灵与欲的碰撞”。在假寂寞面前,真寂寞倒成了一件有成就感的事儿。唯一让杜湘东仍感不痛快的,是有时回警校去参加同学聚会。那些分在重要岗位的同学都热衷于吹嘘最近又破了什么大案要案——这两年的案子的确多了,也变得光怪陆离了—一什么在歌厅里贩毒的,冒充港商诈骗的,还有承包了个印刷厂,白天印党员学习材料晚上印裸体扑克的。光荣负伤的同学更会撩起衣服展示伤疤,还不忘对杜湘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