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新时代司法理念研究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作者 | 高一飞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论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时代司法工作和司法改革的基本理念。新时代司法工作的基本理念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尊重司法规律,坚持严格执法,推进公正司法,防治司法腐败。新时代司法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加强党对司法的领导,加强司法队伍建设,构建阳光司法机制,处理好媒体与司法的关系。 作者简介 高一飞,广西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媒体与司法关系研究》《陪审团法理》等专著26部,在《法学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青年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400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13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9项。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公布的《高校人文社科学者期刊论文排行榜(2008—2018)》法学类中排名第28名。 目录 序言 上篇 司法基本理念 第一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的理论来源 二、新时代司法理念的内容 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 结语 第二章 尊重司法规律 一、两种含义的司法规律 二、狭义司法规律观 三、广义司法规律观 结语 第三章 坚持严格执法 一、“严格执法”的观念史 二、政法机关“严格执法”的含义 三、提出严格执法的原因 四、严格执法的实现路径 五、当前严格执法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结语 第四章 推进公正司法 一、公正司法的标准 二、公正司法的必要性 三、公正司法的保障机制 结语 第五章 防治司法腐败 一、司法腐败的表现 二、司法腐败的原因 三、司法腐败的危害 四、司法腐败的对策 结语 下篇 司法改革理念 第六章 全面深化司法改革 一、司法改革的原因和目标 二、司法改革的原则 三、司法改革的方法 四、着力解决司法深层次关键问题 结语 第七章 加强党对司法的领导 一、党领导司法方式的演变 二、加强和改善党对司法领导的原因 三、党如何领导司法 四、党如何支持司法 五、政法委与政法单位的关系 结语 第八章 加强司法队伍建设 一、司法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二、司法队伍建设的目标 三、司法队伍建设的内容 结语 第九章 构建阳光司法机制 一、司法公开的原因 二、司法公开的原则和标准 三、违法干预过问案件记录的通报与公开 四、我国司法公开取得的整体成绩 结语 第十章 处理好媒体与司法的关系 一、媒体与司法面临自媒体时代新环境 二、司法机关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三、媒体要为执法司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四、实现媒体与司法的良性互动 结语 序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理念已经 被赋予了很多时代内涵。新 时代司法理念,以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 导,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 在新时代的产物。研究新时 代司法理念,可以更全面地 理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 想新战略在司法领域的生动 实践,为我国司法工作和司 法改革提供行动指南。 新时代司法理念可以分 为两大类,一类是关于司法 基本理念的论述,另一类是 关于司法改革的论述。我们 将以这两类论述作为指导, 对新时代司法理念进行研究 。 一、司法基本理念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 司法理念 司法为了人民、依靠人 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由人民来评判,这是新时代 以人民为中心的五大司法理 念。该理念是对新时代法治 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四大理 念——“必须坚持法治为了 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 、保护人民”和司法体制改 革以人民为中心的四大理念 ——“司法体制改革必须为 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 民……由人民来评判”的凝 练与升华,是司法活动和司 法改革都应当遵循的理念, 它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 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司法目的是为了人民, 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 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 平正义”的具体正义观的本 质体现,满足了新时代人民 对司法公平正义的根本需要 。司法过程要依靠人民,是 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的 方法论,是充分发挥广大人 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 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 业推向前进的根本途径。司 法作用是造福于民,司法机 关要依法为人民群众尽心竭 力解难事,诚心诚意办实事 ,努力达到司法活动为人民 创造福利的效果。司法责任 是保护人民,是提高司法公 信力,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和满意度,为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 境、公正规范的法治环境的 重要保障。司法效果由人民 评判,是指深化司法体制改 革,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 见,深入了解一线司法实际 情况、了解人民群众到底在 期待什么,把解决了多少问 题、人民群众对问题解决的 满意度作为评判改革成效的 标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 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司 法理念,出台了一系列重大 方针政策,让人民群众不断 参与司法、监督司法,使司 法改革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 度和广度,增强了人民群众 在司法活动中的获得感。以 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树立 了理论发展守正创新的典范 ,使我国司法建设和司法改 革在一个更加成熟、更加科 学、更加先进的理论体系指 导下全面推进。 (二)尊重司法规律 由于在我国语言习惯中 对司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通过对司法规律的探索,发 现存在两种含义的司法规律 。 狭义司法规律,即“司法 活动具有特殊的性质和规律 ,司法权是对案件事实和法 律的判断权和裁决权”。具 体来说,包括“审判独立”与 “审判责任”两方面。广义司 法规律,即“权责统一、权 力制约、公开公正、尊重程 序”。权责统一包括审判机 关“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 者负责”和检察机关“谁办案 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两 方面;权力制约体现在加强 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 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 保障机制;公开公正要求坚 持以公开促公正、树公信, 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 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杜绝暗 箱操作,坚决遏制司法腐败 ;尊重程序体现在健全权力 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 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 下运行,确保国家机关按照 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党中央与国家会议中对 上述两种司法规律的具体内 容也有深刻的论述,并且以 文件的形式对这些论述提出 的要求进行了部署。将来, 我们应当根据党中央的精神 和十九大报告的要求,按照 司法规律继续开展司法工作 、推进司法改革。 ……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权力运行不见阳光,或有选 择地见阳光,公信力就无法 树立。执法司法越公开,就 越有权威和公信力。涉及老 百姓利益的案件,除法律规 定的情形外,一般都要公开 。要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 透明保廉洁。要增强主动公 开、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 完善机制、创新方式、畅通 渠道,依法及时公开执法司 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 和裁判文书。“一般都要公 开”这一通俗的说法,正是 国际通行的“最大限度公开 原则”。为实现“一般都要公 开”的标准,我国最高司法 机关先后提出了“公开是原 则,不公开是例外”的理念 和机制。 (五)处理好媒体与司法的 关系 一是媒体与司法面临自 媒体时代新环境。新媒体需 要新思维、新方法去对待, 现在,人人都有摄像机,人 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可发 消息,执法司法活动时刻处 在公众视野里、媒体聚光灯 下。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 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 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 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 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