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柬埔寨的瑰宝,曾沉寂于密林深处四个世纪之久,而后又失而复得。神秘、庄严、不可思议,吴哥凝聚着高棉民族耀眼的智慧和创造,展现了独特的东南亚精神和艺术审美,可谓世界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
作者以游记的形式,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吴哥文明,以及现代视角下的吴哥审美情趣和考古成果,并以清丽流畅的笔调与精美的图片详细讲解了每处古迹的建筑历史、风格、雕像、仪式、传说故事,甚至一天中适宜的游览拍摄时间等,带领读者一步步揭开吴哥的神秘面纱,开启一场沉浸式的古文明纸上游历之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在湮没的历史中微笑(柬埔寨吴哥访古)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张炜晨 |
出版社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吴哥,柬埔寨的瑰宝,曾沉寂于密林深处四个世纪之久,而后又失而复得。神秘、庄严、不可思议,吴哥凝聚着高棉民族耀眼的智慧和创造,展现了独特的东南亚精神和艺术审美,可谓世界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 作者以游记的形式,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吴哥文明,以及现代视角下的吴哥审美情趣和考古成果,并以清丽流畅的笔调与精美的图片详细讲解了每处古迹的建筑历史、风格、雕像、仪式、传说故事,甚至一天中适宜的游览拍摄时间等,带领读者一步步揭开吴哥的神秘面纱,开启一场沉浸式的古文明纸上游历之旅。 作者简介 张炜晨,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战场决胜者:史上最不可思议的战役复盘》(1—3册)、《战场决胜者:统帅、战士和罪魁》(上下册)等,译有《制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与略》《美国独立战争军服、武器图解百科1775—1783》等。 目录 引言 吴哥魅影 第一章 文明的滥觞 吴哥的起源 吴哥在哪里 湿婆座驾神牛寺 王朝正统巴空寺 小巧岛庙罗莱寺 第一部分 大圈探奇 第二章 失落的瑰宝——吴哥寺 日出吴哥 宇宙的中心,心中的字宙 “鲁班墓” 吴哥寺向西之谜 太阳王 天国里的大海 天堂的入口 参道、藏经阁和水池 叠涩拱券 石头上的史诗 十字回廊里的回声 爱情天梯 圣殿与涂鸦 日落吴哥 第三章 丛林遗珍 没有圣剑的圣剑寺 龙蟠水池 仙女管理局 千年人工水库 皇家火葬台 一庙事二主 古高棉人的公共澡堂 巴肯仙山 第二部分 小圈迷城 第四章 皇家气象 恢宏通王城 通王城南门 巴方寺 蛇精出没王宫 战象平台 偷瓜的国王 癞王台 十二塔庙断奇案 仓库和圣皮度寺 中国人的样板工程 托玛依神庙 王朝的烂尾楼 豆蔻寺 第五章 塔普伦寺的文艺范 给母亲的礼物 大自然也是艺术家 五百年的斗争 阴险的敌人 第六章 四面佛的世界——巴戎寺 黄金时代开创者 佛光普照真腊 石头上的“清明上河图” 神秘的微笑 监视者 神猴现身 第三部分 外圈秘境 第七章 风雨沧桑 小巧玲珑女王宫 生殖崇拜的祭坛 失落的莲花池 熵之殇 第八章 消逝的帝国 消失的帝国 落霞余晖 哀莫大于“心”死 辉煌之后 尾声 在湮没的历史中微笑 附录一 摄影小贴士 附录二 吴哥王朝世系表拉 附录三 吴哥遗址主要建筑一览表 参考资料 序言 我最初记录柬埔寨旅行 日记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 发发朋友圈,让亲朋好友高 兴高兴。而当我深入研究吴 哥遗迹,了解柬埔寨的人文 历史后,有关吴哥古代文明 的传说、历史、宗教、艺术 、工程等神奇有趣的内容就 源源不断地进入我的视野。 一边琢磨,一边查资料、整 理照片,我断断续续写了一 年,原本计划的碎片式的个 人游记最后变成一小本吴哥 文化专辑。本书文体是“四 不像”,披着“游记”的马甲 ,夹杂着一些严肃的历史问 题,比如古籍资料的解读、 遗迹的修复与重建、吴哥文 明的历史脉络、古高棉人的 生活等,不时还穿插一个伪 文艺青年对吴哥遗迹的唏嘘 感慨。虽然本书不是按学术 文章的范式行文,但内容绝 无编造,信息来源确保权威 有效。我所参考的资料清单 附于书末,有兴趣的读者可 进一步深入阅读。 在写作过程中,我时常 担心柬埔寨不是知名国家, 地盘小、人口少、荷包扁、 声音弱,写这个国家的人文 历史,会有人感兴趣吗?如 今的柬埔寨确实并不显眼, 但发源、繁荣、衰亡于柬埔 寨这片土地的吴哥文明完全 能够与古埃及、古巴比伦、 玛雅等文明比肩,是人类最 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目前有关吴哥遗址的书 籍多是旅行实用手册,对吴 哥文明本身的介绍或浅尝辄 止,或不够系统。与此同时 ,详细阐述柬埔寨历史、吴 哥文明的书籍又偏学术,不 利于普通读者翻阅。在旅行 期间,我还经常听见有的游 客因看多了吴哥建筑而笑称 “审美疲劳”。这令人遗憾, 其实吴哥文明值得我们一再 回味,游客只要稍微了解其 背景知识,就能得到更多的 旅行乐趣。所以这本书以我 游览柬埔寨各景点的顺序为 线索,以游记的形式,全面 、系统地介绍了吴哥文明, 以及现代视角下的吴哥审美 情趣和考古成果,在保证内 容准确的前提下,用通俗轻 松的文字呈现这个璀璨的文 明。 我要感谢妻子赵征(小 喵)陪我在柬埔寨度过了浪 漫、难忘的旅程;感谢她在 本书创作中提供了很多有价 值的思路和观点;感谢她在 繁忙的工作之余为本书手绘 了精彩的游览图。我还要感 谢父母对本书写作的支持, 感谢女儿第一时间阅读草稿 ,给我鼓励。 张炜晨 导语 本书以游记入史,从大圈探奇、小圈迷城,至外圈秘境,以吴哥遗址的空间游览路线作轴,勾连吴哥王朝的兴衰历史,条理清晰地讲述了吴哥古城的前世今生。丛林深处的神秘微笑、浮雕背后的传说故事,跟随作者的镜头和文字,在被历史遗忘的废墟中,探寻吴哥文明的断裂与重生。 精彩页 引言 吴哥魅影 1432年,当吴哥王朝末代国王蓬黑阿·亚特(Ponhea Yat)下决心迁都时,他比谁都清楚,这一别可能就是永远。400多年后,一位西方探险家首次进入吴哥地区,看到了大树缠绕的城门、面容狰狞的多头蛇妖、风格奇特的巨型建筑。这座曾经居住了数十万人口的超级城市、这片养育了上百万高棉人的辽阔平原,除了石头废墟,竟然没有留下一丝一毫文明的气息。柬埔寨人也遗忘了吴哥文明,任其荒废在丛林。也就是说,现在居住在柬埔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与吴哥文明,只有血缘基因的延续,在文化方面并没有传承。幸运的是,考古学家们通过少量的古代文献和出土碑刻,推测出很多信息,解开了吴哥神秘面纱的一角。 法国人亨利·穆奥(Henri Mouhot)是第一个以现代方式“发现”吴哥寺的学者。在博物时代,像穆奥这样的冒险者并不罕见,他们在世界各地收集珍奇之物,然后带回欧洲研究。1858年,穆奥抵达东南亚,1860年进入柬埔寨考察。 穆奥从柬埔寨的西方传教士口中得知,在丛林中存在一座堪比巴黎圣母院的宏伟建筑,不过穆奥对此半信半疑。带着西方人的偏见,他相信丛林里有奇艺的生物,但不可能有文明。穆奥此行最主要的目的是捕获一种珍稀的蝴蝶,于是他扛着扑蝶网,扎进丛林中开始工作了。 随着探索的深入,树冠遮蔽了阳光,他和当地向导必须费力地砍断树枝藤条,才能艰难地前进。有一天,穆奥开路时,砍刀砸在一块坚硬的石头上,震得虎口发麻。他咒骂了两句,接着却发现如蛛网般的藤条之下,依稀可以见到奇怪的面孔。他和当地向导刀砍手拽,逐渐扒开藤条。忽然,一条狰狞的巨蛇凝视着他,蛇头高高扬起,似乎马上就要把他吞进肚子里。穆奥惊魂初定后,才发觉那是一座奇怪又恐怖的石雕。 好奇心驱使他往丛林深处走去。终于,穆奥看到了宽宽的护城河、长长的围墙、层层叠叠的神庙,以及如待放莲花般的塔殿,这就是举世无双的吴哥寺,他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已知文明的全新世界。更让他诧异的是,院墙内竟然还有一座佛教寺庙,有数百名世代奴隶和僧侣维护,宛若世外桃源。 穆奥立刻着手系统地考察吴哥寺,同时绘制了大量吴哥寺的素描。整整3个星期,穆奥围绕着吴哥寺及周边古迹,夜以继日地工作。他在日记中写道:“我感到心在战栗。此时,除了能够怀着敬慕的心情默默地凝视,你没有办法在组合出一个词去赞美这建筑史上奇妙的景物了……这些建筑可以和所罗门圣殿媲美,大概是出自某位古代的米开朗琪罗之手吧。在我们最美丽的建筑中,也能占有一席之地。它比希腊或罗马留给我们的任何东西都要宏伟。” 离开柬埔寨后,穆奥前往老挝游历,1861年不幸感染热病去世,年仅35岁。他的蝴蝶标本、日记和写生资料被分批寄回法国,不过标本却在大洋中随船沉没了。 在他的妻子和弟弟的努力下,黯然回国的日记和写生资料被编撰成图文并茂的《暹罗柬埔寨老挝诸王国旅行记》出版,立即轰动欧洲。沉睡了400年之久的吴哥在现代的嘈杂声中苏醒,重新回到公众的视野里。 穆奥的游记之所以被认可,关键是他绘制了高质量的素描。当时学术造假之风盛行,以至于不少真东西因太过匪夷所思反而被认为是伪造的,最著名的例子大概就是“鸭嘴兽”了。其实早在穆奥之前,1586年,方济各会修士安东尼奥·达·马格达连那(António da Madalena)曾在一封信件中详细描绘了吴哥寺的盛景,他也是第一位到访吴哥的欧洲人;中国人周达观成书于13世纪末的《真腊风土记》在1819年被翻译成法文;1857年,法国传教士布意孚(Charles-émile Bouillevaux)在游记中报告了吴哥寺的情况。因此,穆奥绝非吴哥遗迹的发现者,他只是将其“大众化”了,并引出一门有关“吴哥文明”的显学。 P1-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