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刚刚开始,寒意一点儿也没有减退。在英格兰南部的高原上,本年度的最后一场雪依旧笼罩着整个大地。冒着纷扬刺骨的暴风雪,一个陌生人从布莱伯霍斯特的车站慢慢走来。他浑身上下裹得非常严实:头上戴软毡帽,除了光亮的鼻尖几乎遮住了整个面孔;手上戴着厚厚的手套,拎着一只黑色小皮箱,上面布满了厚厚的积雪,就像是他落满白色雪花的胸口和双肩一样。他快被冻死了,踉跄地闯进车马旅店,顺手把皮箱丢在了地上。
“给我找一间带火炉的屋子,我要烤火,就当作是在做善事!”他一边喊着,一边跺着脚将身上的积雪抖落,然后跟随霍尔太太到客厅里谈价钱。这便是陌生人的开场白,非常简单。讲好了价钱,陌生人丢出两个金镑就在这里安顿了下来。
将炉子生好后,霍尔太太便让客人在客厅里暂时休息,她亲自下厨给客人做饭。很难相信在伊坪冬天也能接到客人,这可是闻所未闻的好事,不过恰巧让霍尔太太碰上了,更难得的是这位客人非常好说话,不在价钱上斤斤计较。为了表明自己有资格享受这份好运气,她决定要好好表现。
霍尔太太将咸肉放在锅里在炉子上炖着,看见家里做事慢慢吞吞的女佣米莉,又是一顿唠叨责骂,因为她总是那样。随后,她拿着台布、酒杯和盘子去客厅布置。火炉已经熊熊燃烧起来,可是客人依旧把自己裹在衣帽里,背对着霍尔太太站在窗前望着外面的院子,窗外,雪一直下。这样的场景让她感觉非常奇怪。
他戴着手套背着手,好像是在想什么事情。霍尔太太看见他肩上的雪花已经融化,顺着衣服滴在了地毯上。
她好心提醒道:“先生,要把您的衣帽放到厨房里烘干吗?”
“不用了。”他站在那里回道。
好像是没听清楚他说什么,霍尔太太打算再问一遍。
“我愿意穿着这个。”他回过头来坚定地对她说道。她这时才注意到他的装扮:他戴着一副蓝色的大眼镜,两边还有侧光片,浓密的络腮胡子被衣领紧紧地兜着,看不见脸。
“那您随意,先生,房间一会儿就给您烧暖了。”她说。
他没理会霍尔太太的话,回过头继续看。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识趣,霍尔太太很后悔在这个时候和客人搭讪。她将桌子上剩下的东西收拾完了之后就立马退了出去。等她再次回来的时候,他依旧杵在那里,像个雕像一样:佝偻的身姿前倾,雪水顺着帽檐滴答滴答往下淌,翘着的领子依旧死死地挡住耳朵和面孔。霍尔太太使劲儿把一盆咸肉炖蛋往桌上一放,高声叫道:“饭做好了,先生,请慢用!”
“谢谢。”回了一句之后他继续杵在那里,直到霍尔太太把门关上他才转过身,急不可待地往桌子边凑去。
霍尔太太来到酒吧间的后面,往厨房走去。这时,她听见嚓嚓的响声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响起来,正是汤匙在盆子里快速搅拌时发出的声响。“这死丫头……哎哟,都怨这磨蹭的丫头,我怎么把这事儿全忘了!”说着,霍尔太太便亲自去拌芥末,顺带又对米莉好一顿苛责,她动作慢得实在让人难以忍受。咸肉炖蛋、摆桌子,这一切霍尔太太早就做好了,而米莉虽然也没闲着,但还是在慢悠悠地拌芥末。恰恰又赶上这位是新来的客人,还要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她把芥末瓶装满,又找了一个黑底描金的托盘,把瓶子仔细地放在托盘上,端着向客厅走去。
来到客厅门前,她敲了两声便推门走了进去,突然看见一件白色的东西在桌子后面闪了一下,然后才注意到原来那是客人的身影,好像是在地上捡了什么东西。此时,客人已经把帽子和外衣都脱了下来,搭在了火炉前的一张椅子上,一双流着雪水的靴子正在火炉的钢架上烘烤着。“嘭”的一声,她把芥末瓶子放在了桌子上。为了不使她的钢架锈坏了,她毅然走上前果断地说道:“现在我可以把这些东西拿去烘干了吧?”
“不要动我的帽子。”客人模糊地发出几个音节。她一转身,恰好碰见他抬头望着自己的脸。
她顿时愣在了那里,显得有些惊慌失措,就这样呆呆地面对着他很长一段时间不能言语。
P1-3
我所说的科幻小说是指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儒勒·凡尔纳和埃德加·爱伦·坡等所创作的具有无穷魅力的浪漫故事,它们既有科学事实,又有预见性。
一一[美]雨果·根斯巴克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1866—1946)是一位在多领域有过优异表现的全才型人物。作为新闻记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参与了国际联盟活动,并前往各国访问,他的采访文章经常在世界范围产生较为轰动的影响;作为社会学家,他曾与英国著名文学家萧伯纳相识并结为密友,经萧伯纳介绍,威尔斯加入了倡导建立互助互爱社会服务的“费边社”,此外,威尔斯还在1920年和1934年访问苏联,受到了列宁和斯大林的接见;作为小说家,他一生创作了一百多部作品,涉及科学、文学、历史、社会、政治等领域,是现代多产作家之一……
威尔斯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科幻小说,主要写于1900年之前;第二类是社会讽刺小说,写于1900年到1910年之间;第三类主要创作于19lO年之后,通常被称为“思想阐述小说”。威尔斯最负盛名的创作莫过于科幻小说,包括《时间机器》《莫洛博士岛》《隐形人》《星际战争》等名篇。此外,威尔斯还创作了《基普斯》《托诺一邦盖》《波里先生和他的历史》《勃列林先生看穿了他》《恩惠》《预测》《世界史纲》等大量立足现实、思考未来的作品。对启迪人们的思想,反省自身行为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威尔斯的科幻小说常被拿来与法国作家凡尔纳的作品进行比较。被誉为“现代科幻小说之父”的凡尔纳善于在科学畅想的框架当中编织复杂、曲折离奇而又生动有趣的故事,带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威尔斯的作品则一改乐观主义倾向,重拾了英国文学中那种对未来的忧虑和不安。不过,由于咸尔斯个性中富有仁慈的气质,因此在其悲观的作品中总是伴有希望的光芒。
本书是威尔斯的科幻代表作之一,故事极富深意。一位身患绝症的优秀物理学家利用专业知识和杰出才能发明了隐形术,他将这种“魔术”成功地运用在自己身上,成了一名神秘人物。人们不见其形,却闻其声,都感到极为恐慌,于是设法抓捕和除掉他.他在被人们排挤的环境中变得越发残忍,企图建立一个属于隐形人的“恐怖帝国”。在制造了一系列罪恶之后,隐形人被众人围捕,他的生命也终结在自己疯狂痴迷的隐形术土。
小说中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却反映了人类文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各种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以其独特性和新奇性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但是,如何更好地、合理地利用这些技术,是人类需要面对并解决的问题。科学,只有投入到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方面,方能发光发热、造福社会;否則,只会危害社会、毁灭自我。人类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谨慎与否,直接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死存亡。希望读者能从故事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一位青年物理学家发明了一种隐形术,在尔虞我诈的科学界,他不愿公布这一发明,把自己变成了隐形人。天才的发明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欢乐,反使他屡遭灾难。在自己显形失败后心灰意冷,于是,他的灵魂走火入魔,妄图利用隐形对世界进行恐怖活动,最终阴谋败露,在人们的围捕下魂归西天,隐形的身体也重新显现。夫余译的《隐形人》是科幻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代表作品。幻想艺术独特奇异,故事情节丝丝入扣、引人入胜,蕴含深刻的社会内涵。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著夫余译的《隐形人》是热映影片《隐身人》的原著小说,名家翻译,尊重作品原汁原味,让读者与名著更加亲近。跃动的文字,比电影更加精彩,让读者体会到威尔斯的文字魅力。作为科幻小说,这本《隐形人》一方面为读者构筑了一个想象中的科学世界,另一方面也在警告世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感叹其神奇炫酷的同时,也要思考如何正确、合理地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于人类。否则,稍不留神,人类将会带进祸害的深渊,自食其果,悔不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