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发酵工程及其产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日趋重要的地位,这对发酵工程实验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本书坚持“新工科”所强调的科学、技术、工程和人文教育相统一的要求,围绕发酵工程“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开展教材的编写。内容包括发酵工程操作基础、发酵工程菌种选育、发酵培养基的设计与优化、发酵过程的监测与控制、发酵产物的分离与分析以及发酵工程综合实验,共6章,48个实验。 本书是石油和化工行业“十四五”规划教材,可以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本科教材和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生物与医药专业研究生的参考书,还可作为发酵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的培训手册。 作者简介 李冠华,博士,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内蒙古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担任内蒙古营养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副主任委员、内蒙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内蒙古营养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固态发酵、酶工程相关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授权专利10余件。 目录 第一章 发酵工程操作基础 第一节 常用发酵培养基的配制 第二节 发酵实验消毒、灭菌方法 第三节 发酵菌种分离 第四节 发酵菌种保藏 第五节 常见发酵菌种形态观察 第六节 革兰氏染色鉴定发酵菌种 第七节 常见发酵菌种的生理生化鉴定 第八节 利用16S rDNA序列鉴定发酵细菌 第九节 利用ITS序列鉴定发酵真菌 第二章 发酵工程菌种选育 第一节 土壤中产淀粉酶芽孢杆菌的富集与筛选 第二节 紫外诱变法选育酒酒球菌乙醇胁迫耐受菌株 第三节 化学诱变法选育高产片球菌素乳酸片球菌菌株 第四节 基于ARTP和适应性进化选育耐胃酸凝结芽孢杆菌 第五节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高产ε-聚赖氨酸(ε-PL)白色链霉菌 第六节 CRISPR技术改造谷氨酸棒杆菌生产γ-氨基丁酸 第三章 发酵培养基的设计与优化 第一节 汽爆灭菌配制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基 第二节 碱处理木质素配制浑浊红球菌Rhodococcus opacus PD630培养基 第三节 木质素不灭菌的增溶液态发酵培养基设计 第四节 补料分批发酵产L-山梨糖脱氢酶培养基的设计与优化 第五节 酵母原生质体融合培养基的设计 第六节 促进芽孢形成发酵培养基的正交优化 第七节 产纤维素酶发酵培养基的响应面优化 第八节 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优化链霉菌产葡糖异构酶发酵培养基 第四章 发酵过程的监测与控制 第一节 液态发酵产淀粉酶过程监测 第二节 大肠埃希菌连续液态发酵过程监测 第三节 流加培养液液态发酵过程监测 第四节 固态发酵红曲的过程监测 第五节 液态发酵生产谷氨酸过程的监测与控制 第六节 酱油酿造过程的监测与控制 第七节 麸曲白酒发酵过程监测与控制 第八节 液态发酵透明质酸过程监测 第九节 生物传感器监测米根霉菌丝球半连续发酵 第五章 发酵产物的分离与分析 第一节 离子交换法提取谷氨酸 第二节 双水相萃取α-淀粉酶 第三节 超临界流体萃取真菌茯苓多糖 第四节 真菌茯苓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 第五节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发酵液中的阿维菌素 第六节 利用电子鼻和电子舌分析市售酿造酱油的风味 第六章 发酵工程综合实验 第一节 搅拌式液态发酵罐生产碱性磷酸酶 第二节 搅拌式液态发酵罐生产柠檬酸 第三节 浅盘固态发酵生产漆酶 第四节 产漆酶乳酸乳球菌的构建及青贮实验 第五节 CRISPR/Cas9改造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发酵生产结冷胶 第六节 纤维素酶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应用 第七节 固态发酵炮制党参 第八节 草食家畜益生元工业化生产虚拟仿真实验 第九节 口蹄疫疫苗工业化生产虚拟仿真实验 第十节 纳滤膜过滤法浓缩精制青霉素虚拟仿真实验 附录Ⅰ 常用培养基配制方法 附录Ⅱ 常用试剂配制方法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