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战败(日本最漫长的一天)(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日)半藤一利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全景展示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日本宣布战败投降之前的8月14日中午至8月15日中午,围绕《终战诏书》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清晰地讲述了日本军国主义覆亡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日本的各方势力、各个派系对于“无条件投降”的不同态度。 作者简介 半藤一利,生于1930年,日本作家,随笔家,被誉为日本“昭和史著作第一人”。 1953年从东京大学文学系毕业后进入文艺春秋出版社,历任《周刊文春》《文艺春秋》杂志主编、专务董事、出版社顾问等职,创作了《日本最漫长的一天》《圣断:昭和天皇与铃木贯太郎》《莱特岛海战》《珍珠港的一天》《日本宪法200天》《荷风的战后》《昭和史》(全二卷)等数十部作品。1993年,其作品《漱石老师》获第12届新田次郎文学奖;1998年,作品《诺门罕之夏》获第7届山本七平奖;2004年,作品《昭和史》获每日出版文化奖特别奖。 目录 序言 译者序 序幕 14日正午至下午1点 阿南陆相:“先从我尸体上跨过去!” 下午1点至2点 下村总裁:“决定进行录音广播。” 下午2点至3点 米内海相:“军队将自己负责解决好问题。” 下午3点至4点 田中军司令官:“我们将会重蹈永田铁山的覆辙。” 下午4点至5点 井田中佐:“反正明天都是一死。” 下午5点至6点 近卫公爵:“近卫师团有准备暴动的计划……” 下午6点至7点 莲沼武官长:“时逢当下,务必慎重。” 晚上7点至8点 荒尾军事课长:“军队中没有任何内幕。” 晚上8点至9点 小园司令:“下官坚决战斗到底。” 晚上9点至10点 芳贺联队长:“给我写师团命令!” 晚上10点至11点 烟中少佐:“没有杀人的决心,是不会成功的。” 晚上11点至12点 东乡外相:“无论如何,一切都平安结束了。” 15日零点至凌晨1点 佐佐木大尉:“你们还算是男人吗?” 凌晨1点至2点 高岛参谋长:“你想要东部军做什么呢?” 凌晨2点至3点 石渡宫相:“和二·二六那会儿一样啊。” 凌晨3点至4点 木户内大臣:“事到如今,再闹又有什么用?” 凌晨4点至5点 德川侍从:“把我杀了,也无济于事。” 上午5点至6点 户田侍从:“军队终于还是要进入御文库!” 上午6点至7点 天皇:“让士兵们听听朕的心里话吧!” 上午7点至8点 馆野播音员:“请全体国民谨听玉音。” 上午8点至9点 铃木首相:“从现在开始,老人就该退场了。” 上午9点至10点 塚本宪兵中佐:“立即逮捕那两人!” 上午10点至11点 加藤局长:“我现在要去广播局。” 上午11点至正午 和田播音员:“现在播出重要广播。” 尾声 后记 参考文献 序言 我想对于当今的日本和 日本人来说,最重要的事莫 过于通过“平衡感”获得复原 的能力,虽然不可避免因国 内外形势的变化而导致剧烈 的左右摇摆。然而,能否在 适当的时候恢复平衡,却往 往能够决定一个人或一个民 族的命运。 我在拙著《火焰奔流》 一书中,重点讨论了构成日 本精神结构的内核——日本 人的“忠心”的起源和本质。 通过种种史料回顾幕府末期 以来日本人的轨迹,我了解 到,虽然日本人经历过的动 荡着实剧烈,但是,他们恢 复平衡的能力却绝不逊色于 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和民族 。正是凭借着这种恢复平衡 的能力,日本在过去的一个 世纪里成了亚非地区唯一一 个实现近代化的国家,并且 成功跻身“发达国家”的行列 。 战败后的日本又一次上 演了相似的历史。距今20年 前的8月15日,日本突然迎 来了类似幕府末期的“震荡” 。和近代日本所经历的几次 一样,这场震荡再次成了考 验日本“平衡感”的又一个案 例。 通过调查当时身处日本 中枢的关键人物们的动向, 来观察在面临建国以来第一 次以战败的形式出现的重大 变化时,整个国家是如何动 摇的,再将其与幕府末期进 行比较,一定会得出很有意 思的结果。 文艺春秋社旗下“战史研 究会”的各位同仁策划了《 日本最漫长的一天》一书, 并尽可能多地收集各种史料 编写此书。从某种意义上说 ,本书所描写的内容可以算 得上是一场“二十四小时的 维新运动”。其中的大部分 是不知不觉中发生在国民大 众身上的。 因此,本书并不是对“终 战之日”的种种回忆进行简 单的罗列,而是一部以迄今 未公开的资料为基础,以日 本人的精神结构为主题,由 二十四幕构成的“长篇连续 剧”。 书中出现的每一位人物 都遵循着自己的“日本式忠 诚”行事。虽然他们之间有 着利益的冲突,彼此命运交 织,却没有一位伟大的政治 家或统帅能从宏观上审视整 个局势并冷静地做出判断。 为此,在同样情况下,其他 国家闻所未闻的独特的悲喜 剧,在日本各地随处上演, 不以“演员”的意志为转移。 也正因如此,该剧还充满了 惊险和悬念。 当然,书中演绎的这部“ 长剧”未能将历史原原本本 地展示出来。即使是在20年 后的今天,仍然有许多战争 的亲历者,他们拒绝说出真 相,要求将真相隐藏。虽说 现在“已经不是战后了”,但 是“战败”这一强烈震荡之后 的“余震”仍在我们看不到的 地方继续发生着。 我在《火焰奔流》中一 直探寻日本特殊性的问题, 我认为,本书为我提供了一 个明确的答案。与此同时, 本书也描绘了以战败为契机 ,正在经历巨大变化的日本 民族新历史的第一页。我想 ,它或许未能完全做到,但 也算是为描述那段新历史开 了个头。 大宅壮一 1965年7月 导语 本书的特点是直接向证人取证,重视实地调查。这在三十年前还是可能的。当然也查阅了那时出版的一些文献。不过,对于某些已成为定论的事情,仍然通过直接相关人员的证言进行了再度确认,不采用任何存有疑点的内容。虽然本次新增了所有已知的新内容,却不敢保证它已完美无瑕。由此,作者切实体会到了正确书写历史的困难之处,更何况是书写持有不同说法的当事人所生活的当代史。 后记 整整30年前的这个时候 ,我每天早上4点起床,开 始埋头于撰写书稿。时任月 刊《文艺春秋》的副总编一 职,公事繁忙,哪怕一天假 都请不了。那边却说已定于 7月下旬出版了,结果只能 拼命写了。每天早上坐在办 公桌前,我都能感觉到时间 转瞬即逝,黎明来得一天比 一天早,也把自己的这种感 受写进了书里:“屋外仿佛 悄悄地迎来了清晨。天空的 夜色正缓慢地发生着变化, 由暗黑变成深灰,再由深灰 变成深蓝。”就这样,1965 年夏天,我写完了这本书。 当时由于种种原因,此 书最初是以记者界的翘楚— —大宅壮一为编者之名出版 发行的。也是多亏如此,翌 年,该书被东宝公司拍成电 影,借此机会,本书获得了 广大读者的厚爱。这次,时 逢本书将以最终版再次发行 之际,承蒙已故大宅先生的 夫人大宅昌女士的允许,同 时作为我离开公司独立创作 的纪念,此书的著作权得以 归还于我。我感觉就像是对 一个久别的亲生子,自报家 门地说“我是你的父亲”一样 ,心中无比辛酸。 当然,在这里我不该如 此感伤。无可否认,第一次 出版是在30年前,所以出现 了一些错误。虽然有些是由 于疏忽造成的,但也有一些 是因为当时的情况,比如不 得不隐瞒近卫师团杀人事件 的实施者等。作为本书著作 权的所有人,我很清楚,我 有责任纠正这些错误,并在 最终版中加入新的事实。 本书的不同之处在于直 接向当事人取证和注重实地 调查。30年前,这还是有可 能的。即使书中所述也和当 时出版的若干文献相符,即 使是那些已成定论的东西, 我也依然会直接通过相关人 士的证言再次进行确认,绝 不留下任何疑点。这一次, 还加入了我所知道的全部的 新事实,至于是否完善就无 从知晓了。我深知正确地书 写历史的困难,更何况是书 写一部证词不一的当事人所 生存的当代史。 30年前,我曾无赖般地 乞求当事人讲述他们的回忆 ,给他们增添了巨大的麻烦 。我想原封不动地附上当时 采访的各位的职位,以供参 考。如今,他们中的大部分 人已和我们阴阳两隔。在此 谨为故人乞求冥福。 赤羽宏治郎(歌舞伎友 之会)、麻生孝雄(佐世保 重工株式会社顾问)、安倍 源基、荒川大太郎(协和电 设株式会社社长)、池田纯 久(东和株式会社顾问)、 石川忠(宫内厅京都事务所 长)、石渡庄太郎、板垣彻 (厚生省援护局副局长)、 稻留盛彦(田安商店董事) 、稻叶正夫(防卫厅战史室 )、人江相政(侍从)、岩 田正孝(原姓井田,电通总 务部长)、宇田道夫(经营 旅行公司)、大桥八郎(前 日本电信电话公司总裁)、 大山量士(本名佐佐木武雄 、亚细亚友之会理事长)、 冈部长章(鹤见女子大学讲 师)、尾崎喜男(神中压铸 工业董事)、笕素彦(全国 市町村职员共济组合联合会 事务局长)、加藤进、加藤 祐三郎、川本信正(运动评 论家)、木村龙藏(NHK中 央研究所教授)、小沼治夫 (电通印刷所社长)、近藤 泰吉(东海广播株式会社) 、佐野小门太(第一法规株 式会社顾问)、柴田敏夫( 《朝日新闻》论说委员)、 铃木重丰(高屋电气株式会 社董事)、铃木一(日本马 术联盟会长)、周藤二三男 (关东电波监理局监理部长 )、清家武夫、曾我音吉( 日本HERMETICS株式会社 董事)、高岛辰彦、高桥武 治(日本广播顾问)、竹下 正彦(陆上自卫队干部学校 校长)、馆野守男(NHK广 播舆论调查所长)、塚本清 (塚本总业社长)、塚本诚 (电通社长室长)、德川义 宽(侍从)、户田康英(东 宫侍从长)、富冈定俊(史 料调查会)、长友俊一(佐 世保高工专门学校教授)、 那须义雄(小松制作所)、 滩尾弘吉(众议院议员)、 野中俊雄(富士市社会福利 协议会理事)、不破博(防 卫厅战史室)、山岸重孝( 日本大洋海底电线株式会社 董事)、原百合子(现姓细 田,主妇)、久富达夫、平 井政夫(近畿大学教授)、 古川勇(名山本启四郎,海 上自卫队幕僚长副官)、保 科善四郎(众议院议员)、 松本俊一(众议院议员)、 三井安弥、皆美贞作(书法 教授)、美山要藏(千岛渊 墓苑理事)、保木玲子(主 妇)、柳泽恭雄(日本电波 新闻株式会社社长)。 看着这份名单,我想起 了公司好友安藤满先生和竹 中巳之先生,为了我分别采 访过横滨警备队的相关人员 和宫内省的相关侍从。虽然 军部、政府和NHK的采访都 是由我本人进行的,但如果 没有他们两位的帮助,这本 书是无法完成的。想对他们 两位表达由衷的谢意。另外 ,在我差点延迟交稿之际, 竹内修司先生也给予本人极 大的帮助,在此一并向他表 达感谢。 半藤一利 1955年5月21日 精彩页 “唯有置之不理” 7月27日发布的《波茨坦公告》震撼了东京的中枢神经,那一天决定了日本的命运。当日晴空万里,清晨时分仿佛就已经可以感受到中午的酷热。午夜时分,就在相关人士认为今夜可以平安无事的时候,一串来自国外的无线电波划破了宁静的夜空,日本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折点。 自开战以来已有4年,眼下日本败局已定。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相关人士深知,仅靠日本一国之力对抗整个世界,最后的结局只有投降或者战斗到底,决定命运的时刻已迫在眉睫。正因如此,此时他们是以一种既出乎意料又理所当然的心境接受了《波茨坦公告》。然而,混乱的局面和紧张的情绪是无法掩盖的,尤其是军队,到处弥漫着惊慌失措和狼狈不堪的气氛。中央各部委的人一上班,军人们就异口同声地喊道:“喂,上面有斯大林的名字吗?”等到从刚刚的惊慌失措中平静下来之后,他们才意识到,苏联没有对日宣战,斯大林的名字当然没有出现在公告上。 第一时间收到消息,并因此而振奋起来的是外务省。数月以来,外务省的领导们就一直在暗地里盘算如何结束这场战争。但是,军方号召在本土进行决战,人民又对此深信不疑,在这种狂热气氛中,终战一事一直未能公开。在收到公告之际,他们意识到自己必须要成为——不,确切地说是已经成为“主角”了。 在紧急干部会议上,外务次官松本俊一、条约局长涩泽信一、政务局长安东义良围在外务大臣东乡茂德身边,彼此交换了意见。他们就接受《波茨坦公告》一事达成了共识。然而,还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那就是苏联的态度。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中立国苏联政府就日本问题的意见曾在波茨坦会议上被征求过,但它并没有在公告中签名。对此,有人分析说,这可能意味着苏联将永久保持中立。公告应该接受,但是撇开请苏联开展的已经着手的和平调解请求工作,立即接受公告也并非上策。最终他们达成静观其变的共识,这对日本来说或许是个明智之举。 经过一番讨论之后,7月27日上午11点,东乡外长进宫觐见天皇。在将《波茨坦公告》的临时译本毕恭毕敬地呈上后,东乡用低沉而颤抖的声音向陛下说明了下列事项:公告里没有苏联首脑的签名;国体或陛下的地位仍未明确;“无条件投降”一词仅适用于军方。 在一阵令人窒息的沉默之后,天皇说:“无论如何,至此终于有望终止战争了。我想仅此一点便足以让人高兴了。尽管还有各种讨价还价的空间,但原则上我们没有选择,只能接受。如果不接受,战争就要继续。不能再让国民受苦了。” 遵照天皇的旨意,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于下午1点30分召开了一次例会。此时,除东乡外长外,其他5人都认为《波茨坦公告》只不过是一纸宣言而已。另外,当天下午还召开了内阁例会,全体阁员一致赞成东乡外长提出的“静观”策略。至此,日本政府决定采取“静观其变”的态度,对公告不作回应。在这里,日本政府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波茨坦公告》在其结尾处明确指出:“不得与以上条件相左。”换句话说,同盟国的意思是除了接受公告之外,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谈判或斡旋。然而,在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和内阁会议上,竞无一人认为这是个“最后通牒”。 第二天,28日,在内阁情报局的指导下,各家报社在早报上登载了《波茨坦公告》。然而,各家报社在报道中都尽量保持低调,他们删除了那些可能削弱国民战斗意志的条款,也没有报道政府的官方立场。不仅如此,因为担心此举可能会削弱国民的战斗意志,报纸上反而出现了斗志昂扬、意志坚定的文字。《读卖报知》刊登了题为“可笑至极!对日投降条件”的摘要,宣称:“(我们)正朝着胜利挺进,帝国政府毫不在乎。” 《朝日新闻》刊登了“政府对此不予理会”的标题报道。《每日新闻》则豪言壮语地写道:“可笑至极!粉碎美英蒋联合公告的自我陶醉,将‘圣战’进行到底。” 在报纸的煽动下,军方高层的态度突然变得强硬起来。军队统帅部非常不满政府在收到苏联政府的答复之前不公开表态的怯懦做法。诘问电报也开始不断地从前线传来。军令部次长大西泷治郎中将等人敦促首相铃木贯太郎,要坚决反击盟军,激发国民的斗志。对此,陆军高层也随声附和。 一方面是外交斡旋,另一方面是军方强烈的作战意愿。政府身陷矛盾之中,处境艰难。碰巧那天下午,刚好有一个首相的新闻发布会要召开。大家妥协后,同意铃木首相可以在会上轻描淡写地陈述一下意见。对此,军方也姑且认可了。 下午4点,当被记者们问及如何看待《波茨坦公告》时,铃木首相满脸阴沉地答道:“我们认为联合公告只是重复开罗会议的声明。对于日本政府来说,它并没有什么重大的价值。唯有置之不理而已。我们只管勇往直前,成功地作战即可。” 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