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首次出版,已畅销全球80年,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的传世经典之作!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巅峰之作,深刻探究生命的意义,指明人生道路!
关于心灵、肉体、自卑感、爱情、婚姻的通俗心理学,成为人生赢家的必读之作!
如果面对生活你感觉沮丧、不安、挫败和不自信,这本书将帮你重新燃起奋斗的力量。
如果你的孩子自私、蛮横、厌学、不合作,这本书将忙你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创作的《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是一本建立在心理学、教育学和精神治疗案例之上的心灵励志书!
这是一本能够帮助人们超越自卑,重塑强大内心的心理学必备读本!
个体心理学大师阿德勒的巅峰之作,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心理学读物。
《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指出,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与职业、社会和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追求事业成功、社会价值肯定及婚姻幸福时,人人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源于对现状的不满和对自身的不自信。
作者将本书献给所有对生活感到挫败、焦躁、迷茫的现代人:自卑不是一件羞耻的事,它具有一种强烈的反弹力量,妥善利用,就会成为你不断突破的动力。
找到自卑的根源,正确理解生活,并懂得合作的价值,你也可以实现从自卑到超越的惊人蜕变。
为了保证我们的生命安全及全人类的幸福生活,我们必须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为我们的答案做出最合理的诠释,从而使它们前后保持一致。之所以这样做,是考虑到我们人类的肉体是极其脆弱的,而我们所居住的环境却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这就像当我们遇到某个数学难题时,必须要努力地寻求答案一样。我们必须竭尽所能地去寻找正确答案,而不能靠主观臆想或者心存侥幸。虽然无法寻找到绝对正确、永远完美的答案,然而,要找出相似的答案,我们就必须不断地努力和进取。。因此,我们需要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不懈,以便不断找寻更加精确和完美的解答,而这一答案必然要遵循“人类是被地球这一并不富饶的星球所制约的”这个事实,以及人类所处的环境将给人类本身带来各种各样的灾难和利益纠葛。
在讨论过第一个事实之后,我们来看第二个。在地球上,我们并不是人类种族的唯一成员,与我们同在的还有其他人,我们在有生之年,或多或少都会与他们发生关联。由于单独的个体会受到多种多样的限制,因此,他们是脆弱的,独自完成一个既定目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一个人想要独自存活,并单枪匹马地对付所有的困难,等待他的只有失败与灭亡。如若单独的个体不能存活,人类便无法继续繁衍生息。这导致一个问题:如果单独的个体想要获得幸福,同时也能够为人类的幸福做贡献,就必须和其他人发生必要的关联。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在这种联系的基础上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人类的活动是建立在与他们联系的基础之上的,假如我们采取孤立的姿态来为人处世,必定会走向灭亡。这些事实都是不容怀疑的,因此,人类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以及目标就是:在这个贫瘠的星球上,与同类建立联系并进行合作,保证我们生命的不断延续及人类命脉的传承。倘若我们想继续繁衍生息,我们就必须调整好自己情绪及行为与这个问题及目标间的关系。
与此同时,我们的行为还会被另外一个事实所制约,那就是:人类有性别之分。无论是个体还是人类集体,在生存发展上都必须正视这一客观事实。每一个男人或每一个女人都无法回避爱情和婚姻这样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无疑也是建立在这一事实基础之上的。我们基于这一事实基础上的行为便体现了我们对生活的态度。这一事实会引发多种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选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解决,而我们所选择的解决方式则反映出我们所认为的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在论述了以上三个事实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三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在受到制约的前提下,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谋取一份可以让我们生存下去的职业?为了使我们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并分享其快乐,我们应该如何在同类中得到不可动摇的地位?为了适应
“两种性别的客观存在”以及“人类的繁衍生息依赖于爱情”这样的事实,我们应该如何调节自身行为?其实,以上三个问题涉及社会、性别、职业这三个领域,同样也是人类无法回避的。P7-8
1870年,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出生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商人家庭。他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也是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的童年是不幸的,在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老二,哥哥体格健壮,是个典型的模范儿童,而他长得既矮又丑,且患有佝偻病,身体十分孱弱;他与哥哥关系不佳,而母亲似乎偏爱哥哥。但阿德勒并没有被身体上的缺陷压倒,相反,这激发了他的上进心。后来他更将自己独特的经历转化为其日后研究的基础。成为西方心理学发展上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其理论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895年,阿德勒在维也纳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在维也纳医学院实习了一段时间。1896年的4月到9月,他应征入伍,在奥地利军队的一所医院工作。1897年到1898年,他又回到母校深造。在此期间,他和来自俄国的留学生蒂诺菲佳娃娜结婚。蒂诺菲佳娃娜是个能说会道、擅长交际的女人,但她的个性与阿德勒沉稳保守的性格颇有冲突,因此在婚姻之初两人常有摩擦,幸运的是两人还是恩爱如初,直至白头偕老。
就在这一时期,阿德勒开始特别注意因身体器官缺陷而产生的自卑,认为它是驱使个人采取行动的真正动力。在熟读了弗洛伊德所著的《梦的解析》一书后,他认为它对于了解人性有莫大的贡献。因为他曾在维也纳一本著名的刊物上写文章公开支持弗洛伊德的观点,所以弗洛伊德写信给他,邀请他加入弗氏所主持的讨论会。1902年,阿德勒加入了弗洛伊德的集团,并成为当时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继弗氏之后,他成为维也纳心理分析学会的主席及心理分析学刊的编辑。
但是阿德勒与弗洛伊德的学术观点并不相同,起初,两人还能彼此容忍,可是当弗洛伊德要求阿德勒发表在其学刊上的文章都要先接受荣格(Jurlg)的检查时,他们便势同水火了。随后,阿德勒率领他的一群追随者退出心理分析学会,而另组“自由心理分析研究学会”,并自称其研究为“个体心理学”。
从这时开始,阿德勒彻底摒弃了弗洛伊德泛性论的心理分析观点,他认为这是对性的迷信,他也承认潜意识动机的存在,但是他却比弗洛伊德更重视自我的功能。他也不否认对梦的解释有其重要性,不过他却认为梦是个人日常心理的一种反映。
1920年,阿德勒开始任教于维也纳教育学院,并在学校系统中组织儿童指导临床活动,创立儿童指导中心。这份工作让他发现:他的观点不仅适用于父母和子女间的关系,而且同样可以涵盖师生关系。
从这个时期开始,阿德勒已经卓有声誉了。他开始周游各国,到处讲学。1926年,阿德勒初抵美国,受到热烈欢迎。1927年,他受聘为哥伦比亚大学讲座教授。1934年,阿德勒决定在美国定居。次年,他创办了国际个体心理学学刊。1937年,阿德勒受聘赴欧洲讲学。由于各方争聘他,他有时甚至一天之内要分赴两个城市演讲。由于过度劳累,他终于因心脏病突发而死于苏格兰阿伯丁市的街道上。
本书出版于1927年,书中主要提出了生活的意义、心灵与肉体、自卑感与优越感、早期的记忆、梦、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青春期、犯罪及其预防、职业、朋友及同伴和爱情与婚姻1 2个主要论点,是阿德勒思想成熟期的巅峰之作。阿德勒在书中探究了人生最根本的问题,同时也阐明了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
阿德勒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这是人类的通性,也常常是失败的根源。青少年时期是完整人格、人生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只要家长和老师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家庭和性的观念,并能过个正确理解生活,使他们认识“生命的真正意义”,并懂得合作的价值,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 本书不仅对那些心理学专业人士有借鉴作用,还对那些没有专业知识背景的教育界人士、家长和医生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