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既是作者多年来对“枫桥经验”的理论研究和学理思考,也是他广泛深入社会基层一线开展调研活动的成果。在充分掌握和熟悉了大量的社会基层组织开展群众工作鲜活经验的第一手资料后,作者既能从历史与现实结合,亦能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甚至从国内实际与国外经验结合角度出发,提出了对如何建立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的思考和对策,对广大党员、公务员特别是基层工作者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团结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复兴伟大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枫桥经验”历经近60年长盛不衰,甚至在新时代日益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个经验始终确保蕴含其中的群众路线这一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生命线不动摇,并使其制度化、规范化、体系化,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基本遵循和不变法则。 全书除导论外共九章,作者深入社会基层一线调研撰写的10多篇调查报告作为附录,约20万字。 作者简介 王友明,男,1965年4月生,山东临沂人。现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副主任,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理事。复旦大学历史学系近现代史专业博士、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沂蒙党性教育基地特聘教授。曾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内参《领导参考》《研究咨询》执行主编。 著有《革命与乡村——解放区土地改革研究》《沂蒙革命斗争史略》《党建新论》《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中国的农业与农村发展》等;主编和参编《转型、创新、现代化:昆山样本》《中国治理新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纲》《中外战争战役大词典》等;在国内报刊发表文章和咨询报告80余篇。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课题、上海市社科规划课题和教育部重大项目课题若干。担任上海市委党的十九大宣讲团成员、纪念建党95周年和长征胜利80周年讲师团成员,应邀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国内外高校讲学讲座,广受好评。 目录 序:“枫桥经验”与党的初心使命 导论 第一章 “枫桥经验”的形成和发展 一、“枫桥经验”的诞生 二、“枫桥经验”的嬗变 三、“枫桥经验”的本质内涵——群众路线 第二章 “枫桥经验”的机制和支柱 一、“火车头”的牵引作用 二、实现机制 三、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 第三章 “枫桥经验”和群众路线制度建设 一、党的优良传统 二、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 三、增强党长期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 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前提 第四章 新时代群众路线制度建设面II缶的挑战和问题 一、新时代群众路线制度建设面临的挑战 二、新时代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历史的必然 二、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三、深刻把握“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第六章 党性教育和依法行政 一、坚定理想信念的党性教育 二、加强推进依法行政 第七章 维护人民利益和切实依靠群众 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二、切实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 第八章 创新践行群众路线工作方法 一、增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创新群众工作方法 三、建立群众工作绩效科学评价体系 第九章 全面从严治党赢得民心 一、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推动党风政风焕然一新 二、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三、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党内监督体系 四、实现对所有公职人员监督全覆盖 结语 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 附录 群众路线制度基层实践的调查报告 一、基层党建与农村治理法治化相互促进长效机制的构建 二、构建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的达川实践 三、中层理论在基层党建研究中的应用 四、推倒一堵墙,拉近党群心 五、“宣教技堵查”,有效做好基层选举 六、强化社区社团党建,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七、依托电子商务实现农民就地创业的新路径 八、实施“定评补”,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创先争优新机制 九、“合成加科技”,实施“大联勤” 十、挖掘干部资源,服务企业发展 十一、“非公”党建,从“心”开始 十二、开展党支部村企共建联建取得实效 十三、“组、引、发、编、建”,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 十四、以良好学风促干部作风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枫桥经验”与党的初 心使命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王 友明同志的新作《“枫桥 经验”与建立群众路线长 效机制实证研究》由人民 出版社出版。这是他多年 来深入研究和思考的成果 ,其中有些内容我在一些 相关学术研讨会上也听过 他的介绍,但系统通读下 来,还是感到有许多新的 见解,感觉很有收获。 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 初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 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 心和使命,始终强调自己 是群众党,为群众、靠群 众、扎根群众,在组织、 宣传、教育、动员和服务 群众中使自己得以发展壮 大,使党领导的民族独立 、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 伟业得以实现。正如毛泽 东同志所集中概括的,“ 兵民是胜利之本”,走群 众路线是党的事业从胜利 走向胜利的“不二法门”。 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 枫桥经验”,其精髓就是“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 ”,这正是党的群众路线 的生动写照和集中体现。 “枫桥经验”历经50多年而 长盛不衰,依然富有蓬勃 生机,其原因也在于始终 确保蕴含其中的群众路线 这一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 生命线不动摇,并使其制 度化、规范化、体系化, 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基 本遵循和不变法则。可以 说,“枫桥经验”是一个集 中体现党的群众路线,并 使其制度化的可学习可推 广借鉴的鲜活案例,体现 出党的群众路线贯彻落实 中所需要的对民众的思想 教育、组织建构、运营机 制、动员技术、法规保障 、迭代更新等方面进行有 效探索创制的一个成功的 范本。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 的特征和问题,历史总是 在不断地继承与创新中得 以发展。作为群众路线集 中体现的“枫桥经验”,也 随着时代变迁和实践的变 化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元 素、新内容,呈现出鲜明 的时代印记和空间特色, 也唯有此才使其长盛不衰 ,常讲常新。党的十九届 四中全会的主题就是坚持 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中 明确提出“健全为人民执 政、靠人民执政的各项制 度”的任务。强调“坚持立 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 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 、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 穿党治国理政全部工作之 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 础,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 础,通过完善制度保证人 民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 位,着力防范脱离群众的 危险。”因此,系统研究“ 枫桥经验”诞生以来发展 变化的历史轨迹,研究蕴 含其中的内在规律,探索 其制度化的内在机制,为 建立健全坚持党的群众路 线制度,构建坚持群众路 线的长效机制,其意义是 不言自明的。 王友明同志多年来一 直致力于党的群众路线的 研究,近年来多次深入“ 枫桥经验”的诞生地—— 浙江诸暨开展调查研究, 同时在全国多地进行实地 调研,从历史与现实、理 论与实践、国内与国外的 紧密结合上,对“枫桥经 验”与群众路线制度进行 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了 一些颇具启发意义的创新 观点。比如提出“枫桥经 验”的动力机制上存在上 拉力、内生力和下推力; 在实现机制上提出系统化 的顶层设计、适宜的组织 机构、系统的制度性规范 、科学的运作流程、富有 为民情怀的人员、完善的 法治保障等,认为“动力 机制决定实现机制,而实 现机制承载和反应动力机 制,二者相辅相成、互为 条件、互为支撑,共同构 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一切理论研究和历史研究 的最终目的都在于应用。 作者在对“枫桥经验”深入 梳理剖析基础上,从坚持 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坚 定理想信念的制度、优化 权利结构的制度、维护群 众利益的制度、切实依靠 群众的制度、增进同群众 感情的制度、创新群众工 作方法的制度、群众工作 绩效评价的制度、持之以 恒正风肃纪的制度、强化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制度等 ,系统谋划提出新时代群 众路线制度建设途径方法 和政策建议,具有很强的 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 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 国各族人民开启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 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即将召开党的二十大 之际,这部书的出版也是 一个很好的献礼。相信本 书对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党 建实践者都大有裨益。 中国史学会会长、求 是杂志社原社长 李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