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中国史2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最爱君 |
出版社 | 台海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商品特色 编辑推荐 ◆《南方都市报》原高级记者的写作水准,用类似深度报道的文风,为读者呈现拍案称快的历史佳作。 ◆有理有据,严谨靠谱,通俗的语言认真说史,有态度又不失理性。 ◆热文精选,畅快阅读,为广大历史爱好者分析纷繁历史背后的道理,揭开潜藏的历史规律。 内容简介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中国史2(精装版)》,全书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篇为《历史与人性:有血有肉,拒绝脸谱化》,生动地讲述史上颇受关注的帝王、将臣、文人的人生故事。下篇为《历史折叠:被遮蔽的,也许更重要》,为读者揭开表象之下暗涌的历史风云。 目录 上篇 帝国运转:历史是偶然,也是必然 第一章 帝国中枢:通往最高权力之路 秦始皇上位:中国宫斗第一剧 _004 董卓:这条恶龙,开启了四百年乱世 _011 刘裕:南朝第一帝是怎样炼成的? _019 李建成:他的仁慈,成就了李世民的野心 _028 黄袍加身之后,宋太祖赵匡胤失眠了 _037 宋太宗的政治战 _043 曾国藩为何不称帝? _050 第二章 科举考试:人才之战 状元争夺战:南北方的政治与文化较量 _058 千年科举,这一届无可匹敌 _065 福建:一个被忽视的科举强省 _073 武状元:中国什么地方的人武功最高? _079 一个科举失败者的逆袭:考不上,就把它废了 _086 第三章 经济命门:帝国之基 军事孱弱的北宋,如何靠贸易战翻盘取胜? _092 “腐败”这颗毒瘤,乾隆为何舍不得割掉? _097 为什么说鸦片“拯救”了大清朝? _102 第四章 帝国衰微:残晖斜阳 汉献帝:大汉灭亡为何不能怪他? _110 文天祥:大宋最后的风骨 _116 张居正:如果没有他,大明早就亡了 _122 最后一夜:大明第一家族覆灭史 _129 最后一条硬汉:他死了,明朝才算亡了 _135 中国最后的英雄皇帝:成也乾隆,败也乾隆 _140 紫禁城悬案:嘉庆帝遇刺之后 _146 “四亿人中,最苦的是皇上” _152 晚清三个苦命的外交官:湖南人、广东人和浙江人 _162 1911年的敢死队:写完遗书,他们背上炸弹 _173 第五章 局部中国:地域密码 为什么大半个中国的人,都说自己的祖先来自洪洞大槐树? _180 湖广填四川:你能占多少地,就给你多少地 _185 湖南是怎样成为第一“强”省的? _194 晚清150年来最失落的省份,为什么是它? _201 中国出宰相最多的家族,藏在山西一个小村子里 _207 下篇 个体抗争:如果改变不了大环境,就改造你的小宇宙 第六章 文人活法:很多人想学李白,活得却像杜甫,最后成了高适 很多人想学李白,活得却像杜甫,最后成了高适 _216 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_224 范仲淹:文能写红一座楼,武能镇住一个国 _230 解缙:大明第一才子的非正常死亡 _238 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_248 徐渭:厄运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_254 黄宗羲:少年刺客,中年带兵,晚年大师 _260 第七章 将臣风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诸葛亮生命的最后一年,都在忙什么? _270 诸葛亮的继承者们,都是些什么人? _278 真实的狄仁杰:为什么他比“神探”更威武? _284 郭子仪:再造大唐的功臣,凭什么独得善终? _291 寇准:历史水很深,人性水更深 _298 时代决定官运:中国历史上两大清官的仕途比较 _304 年羹尧之死 _308 雍正想搞臭的这个人,为何骨头这么硬? _317 第八章 体制之外:再小的力量,也可以影响世界 玄奘取经回国后,究竟过得怎么样? _324 丘处机没有路过牛家村,但他真的改变了历史 _331 ...... 精彩书摘 傅山:从不与这个世俗的世界妥协 现在流行一种“鸡汤”,大意是说:一块石头,有棱有角,从山坡上滚下去,势必跌撞得面目全非;但如果是一个已被磨得很圆滑的鹅卵石,那就顺利轻松多了。 什么意思呢?你改变不了世界,就要学会改变自己,这才是一个人成功的诀窍。 听着貌似很有道理,很受用。但从本质上讲,这不啻一碗“毒鸡汤”,要一个人学会妥协,随大流,去个性,怎么舒服怎么过。到最后,即便真的抵达所谓的“成功”,这样的成功放到历史中、放到社会上有意义吗? 反之,一个顽强的灵魂,如果时时不愿与世界妥协,不肯屈从现状,就算他失败了,这样的失败是否更有意义,更值得尊重? 我们来讲一个“失败”的人。 1 傅山(1607—1684年),字青主,山西阳曲人,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奇人。很多人知道他,可能源于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在《七剑下天山》里面,傅青主是名满天下的一代宗师,文武双全,医术精妙,书画亦绝。 梁羽生不是一味瞎诌,历史上的傅山,的确对得起这些评价。 但纵使一身绝技,傅山却是一个“失败”的人。因为,他不从俗,时刻与世界对抗,最后变成了那块有棱有角的石头。 傅山是个天才,记忆力超强。有一次,他与一个马姓同学比记性,由他的哥哥傅庚圈定53篇诗文,看谁能在最短时间内能背出来。 马同学背了一整天,才背下四五篇。傅山从起床洗漱完毕,到早饭前,短短的时间内,就全背下来,一字不差。这让马同学膜拜不已,叹服如神。 如此记性,科举考试应当不在话下。按照晚明思想家李贽的经验,考科举最容易不过,无非背诵三五百篇范文,考试时审对题目,默写一篇上去,保准高中。 然而,傅山就是能把十拿九稳的试考砸。题目关于如何修身,傅山的答卷却写满了国家面临的种种危难。这叫故意审错题,他后来在诗中回忆这段经历说:“念我弱冠时,命艺少旧习。塾题试致身,满臆河山疾。” 一个“臆”字,说明了他考试时的状态,满脑子都在想河山危急的事,压根儿不管试卷题目。他只想借机唤醒当局者。他的老师袁继咸,十分惋惜,说,傅山的文章确实好,可惜满是“山林气”。言外之意,是当局不喜欢。 实际上,傅山对此并不在乎。他对八股文毫无兴趣,不会强迫自己去钻研取巧。他后来说,就算八股文写到天下无敌,又有何用?指望用八股文来接续孔孟之脉,“真恶心杀,真恶心杀”! 所以,在世俗意义上,青年傅山算是彻底失败了。 2 生在晚明,这是傅山那一代人的命。国运沉沦,整整一代人的前途就完蛋了。 明清易代之际,傅山37岁,是当打之年。挂在煤山歪脖子树上的那具皇帝尸体,对遗民们却是一种无时不在的道德鞭打——我们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打赢敌人——如今,敌人入主中原,连崇祯皇帝都成为那个“代价”,明朝的读书人有资格当那个“我们”吗? 显然没有。读书人自始至终就是那个“代价”。 明亡之前,傅山对明朝统治其实很不满。他的老师、山西按察司提学佥事袁继咸,因为敢于言事,触犯了当朝首辅温体仁的利益。温的马仔张孙振构陷了个罪名,把袁继咸押送京师。 傅山知道后,对朝廷指白为黑十分愤慨,于是变卖家产,带领130多名同学赴京鸣冤。他们到处散发揭帖,揭露真相,希望能够上达天听。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冤案终得大白,袁继咸始获重新起用。作为这次学生运动的头领,傅山和他的同学薛宗周很快被称为“二义士”,名闻天下。 不难看出,身处明末,傅山就是一个尽力改变世界,而不是改变自己的人。 但清军很快打进山西,百姓哭成一片。傅山听到消息,跟几个朋友举杯痛哭了一场。那年除夕夜,他写下悲痛之诗:“三十八岁尽可死,栖栖不死复何言?……怕眠谁与闻鸡舞,恋着崇祯十七年。” 袁继咸后来在南明抗清,被俘虏,他坚决不降,被杀前托人带信给傅山。信中说:“晋士门下知我者甚深,不远盖棺,断不敢负门下之知,使异日羞称袁继咸为友生也。” 意思是,我如果投降了,你们当学生的,也会以我为耻。 袁继咸之死,对傅山的触动很大。很长一段时间内,傅山带着老母亲、儿子辗转各地,为反清复明奔走。 顺治十一年(1654年)六月,傅山突然被捕,成了太原府监狱的囚犯。 原来,受南明政权指派到北方发动反清起义的宋谦,被捕后供出了傅山。明亡后,傅山做了道人,身穿红色道袍,自号朱衣道人。宋谦对傅山的字号、年龄、衣着等信息一清二楚,清廷于是派兵抓人。 凭宋谦的口供,清廷判傅山谋反死罪毫无问题。傅山的母亲也已做了最坏的准备,她对傅山的朋友们说:“道人儿自然当有今日事,即死亦分,不必救也。”就是说,我这个儿子出事被捕,乃意料中事,就算死了也值得,你们无须费心费力营救了。 出人意料的是,傅山入狱一年后,竟然获释出狱。他的朋友全力营救,八方疏通,还是起了作用。 出狱后,傅山却陷入了精神的痛苦之地,无法自拔。他写了很多诗句,反复慨叹他的羞愧:“病还山寺可,生出狱门羞。”“有头朝老母,无面对神州。”“死之有遗恨,不死亦羞涩。” 反清复明无望,自己又锒铛入狱,出狱后背负苟活的精神负担…… 所以,在世俗意义上,中年傅山也是彻底失败的。 ......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