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这本书深入探讨了金融危机为什么会发生,我们如何应对。 发生根源:内生风险(基于人性与人的行为) 应对措施:多样性(允许金融机构差异化) 目的:防范与应对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本书是对金融风险、金融监管传统智慧的挑战,说明了为什么多样性金融体系的应对之策是有效的。 金融体系不同于客观物理世界,虽然二者都充满了数据、变量和复杂性,但金融体系更多的是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因此,基于人性产生的由人类行为造成的风险(内生风险)是关键的风险来源。而风险源自金融体系之外(外生风险)的传统观点,削弱了我们衡量和管理风险的能力。目前,银行监管虽然减少小规模风险,但同时它也会刺激我们过度冒险。作者认为,人们应从过去的危机中取得教训,努力达到风险与安全的平衡、短期风险与长期风险的平衡,以及技术与政策的平衡。 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为了实现更安全和更好的全球金融体系,多样性是应对之策,即构成金融体系的金融机构差异越大,当局对多样性的接受程度越高,体系就越稳定,表现就越好。 目录 第一章 驾驭老虎? 001 第二章 系统性风险? 009 第三章 土拨鼠之日? 033 第四章 风险的圆形监狱? 061 第五章 风险计量仪的迷思? 087 第六章 想法很重要:风险和不确定性? 113 第七章 内生风险? 131 第八章 如果你不能承担风险,请更换风险计量仪? 155 第九章 “金发姑娘原则”的挑战? 179 第十章 风险表演? 203 第十一章 一致、效率和稳定的三难困境? 229 第十二章 鲍勃的故事:机器人和未来风险? 249 第十三章 不该走的路? 271 第十四章 该怎么办? 293 致? 谢? 311 尾? 注? 313 序言 1.专业作者对金融危机的全新解读。作者作为伦敦政治 经济学院系统性风险研究中心主任,常年研究金融危机 、系统性风险、金融监管等相关话题,媒体对其发言有 一定的关注度,例如从今年3月份开始,我国中国日报 网、光明网、中国青年网等一些主流媒体都对其关于近 期欧美银行业危机的观点、发言有过报道。这本金融危 机的书与其他同类书不同之处之一在于,作者既做政策 研究也做技术研究,这使很罕见的,比如伯南克他只做 政策研究。所以这本书中对风险计量技术做了深入浅出 的探讨。2.译者严格把关翻译质量。本书译者廖岷,财 政部副部长,这次对本书做了作者与译者对谈、译后记 、与团队做了全书翻译,对这本书是有背书作用和宣传 作用的。3.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该书是对当下欧美银行业危机这一现实的有力回应, 也是对如何应对金融危机这一话题的多元思路补充。理 论性与实践性兼具,对财政部门等的决策者,金融领域 从业者都会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首先,欧美银行业危机 自今年3月起开始发酵,虽然规模不大,但已经引起欧 美各地银行发生一定的挤兑现象,4月底硅谷银行破产 ,美国银行业监管者正在陆续加大监管力度。各国目前 对此金融风险也比较重视。3—5月,中国金融四十人论 坛、金融安全研究中心等智库学者等主流媒体在持续关 注这一话题。国内有专家学者认为,因为防范金融危机 的发生。4.逻辑清晰简洁,可读性强,配有生动有趣的 插图,让深奥的经济学理论和复杂的经济社会现象变得 鲜活。 后记 1. 专业作者对金融危机的全新解读。 作者作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系统性风险研究中心主 任,常年研究金融危机、系统性风险、金融监管等相关 话题,媒体对其发言有一定的关注度,例如从今年3月 份开始,我国中国日报网、光明网、中国青年网等一些 主流媒体都对其关于近期欧美银行业危机的观点、发言 有过报道。这本金融危机的书与其他同类书不同之处之 一在于,作者既做政策研究也做技术研究,这使很罕见 的,比如伯南克他只做政策研究。所以这本书中对风险 计量技术做了深入浅出的探讨。 2. 译者严格把关翻译质量。 本书译者廖岷,财政部副部长,这次对本书做了作 者与译者对谈、译后记、与团队做了全书翻译,对这本 书是有背书作用和宣传作用的。 3. 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该书是对当下欧美银行业危机这一现实的有力回应 ,也是对如何应对金融危机这一话题的多元思路补充。 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对财政部门等的决策者,金融领 域从业者都会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首先,欧美银行业危 机自今年3月起开始发酵,虽然规模不大,但已经引起 欧美各地银行发生一定的挤兑现象,4月底硅谷银行破 产,美国银行业监管者正在陆续加大监管力度。各国目 前对此金融风险也比较重视。3—5月,中国金融四十人 论坛、金融安全研究中心等智库学者等主流媒体在持续 关注这一话题。国内有专家学者认为,因为防范金融危 机的发生。 4. 逻辑清晰简洁,可读性强,配有生动有趣的插 图,让深奥的经济学理论和复杂的经济社会现象变得鲜 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