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为何不断增长?CPI与老百姓有何关系?西方大国为何总是逼迫人民币升值?金融危机是怎么回事?房价为何如此坚挺?国家为何调整个人所得税?股指期货是怎么回事?各种各样的经济现象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上演。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我们每个普通人的生活都已经离不开经济学的指导。《人人都要懂点经济学(这个时代不懂点经济学要吃亏)》共分12篇,以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为骨架,以古今中外的经济学现象为血肉,几乎涵盖了个人、家庭、企业、社会和国家等与经济学相关的各个专业和领域,囊括了国内最新、最经典的经济学概念,生动而又严谨地阐述了我们社会生活中的各类经济学热门话题,可以说是一部经济学知识的百科全书。本书由刘德环编著。
“经济学”是一门经世济民、治国齐家的学问,对我们个人来说,也有学者把它诠释为一种让人幸福的艺术。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经济可以说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大量的经济学名词术语每天都会扑面而来。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说的:“学经济学并非能够让你变成天才,但如果不学经济学,命运就很可能会与你格格不入。”读懂经济学,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身处的这个社会,帮助你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作出抉择。
《人人都要懂点经济学(这个时代不懂点经济学要吃亏)》在写作过程中,尽力还原经济学的本来面貌,剔除了经济学中那些枯燥、抽象的数学函数和定理法则,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来揭示其中的经济学原理,让您在轻松的阅读中,真正掌握这门会使您的人生更加幸福的学问。全书共分12篇,以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为骨架,以古今中外的经济学现象为血肉,几乎涵盖了经济学的各个专业和领域,囊括了国内最新、最经典的经济学概念,生动而又严谨地阐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类经济学热门话题,可以说是一部经济学知识的百科全书。《人人都要懂点经济学(这个时代不懂点经济学要吃亏)》不仅适合广大普通读者学习,同时也可以作为相关人员专业学习的参考手册。本书由刘德环编著。
【博古论今】
《百喻经》是佛教中著名的一部经文,其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有一个后生肚子饿了,便到街上买煎饼吃。他一口气连吃了六个,还是觉得没饱,就又买了一个,但他刚吃了半个,就觉得已经饱了。这时,他心中十分懊悔,用手狠狠地打着自己的嘴巴说:“我怎么这么笨啊,太浪费了,早知道半个煎饼就能够吃饱,我就只买半个煎饼就行了,刚才吃的那六个煎饼岂不是白白浪费了吗?”
看完这则故事,大家一定会忍俊不禁。在对这位后生的想法付之一笑的同时,我们能否发现其中隐含的经济学的影子呢?
【点睛释义】
什么是边际效用
“边际”是我们经济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术语,通俗的理解就是新增的意思。边际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个概念最早被提出是在19世纪70年代,当时经济学家把它用做一种研究经济学的分析工具。正由于这一分析工具的出现,它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以前的传统分析方法,学术界也将它称为“边际革命”。
效用是指物品满足需要的程度。我们通常说某物能满足需要,面包能吃饱肚了,衣服能御寒,这就是政治经济学所讲的使用价值概念。如果考察使用价值物在多大程度上满足需求,这就是指物的效用。肚了饿了,吃一个面包和吃四个面包感觉肯定不同,也就是说“效用”不一样。经济学起源于对财富的研究,效用就是财富的量的标志,因而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效用”与“使用价值”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重要差别的概念。
肚了饿了,面包需要吃到第几个为止呢?那个停止消费的临界点就是边际。处在临界点上的那个产品,例如,能够吃饱肚了的最后一个面包,就叫边际产品,边际产品的效用就是边际效用。经济学对效用的研究,重点不是研究总效用,而是研究边际效用。每个边际产品效用都是不一样的,研究边际效用就是研究效用是怎样变化的。边际效用递减就是边际效用变动的趋势,是指随着某物品供给的增加,边际产品的效用呈下降趋势。
边际效用如何度量
我们真正理解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难点就在于如何度量效用。物理学上对时间的度量有年、月、日、分、秒等尺度,也被称为“量纲”。效用的量纲到底是什么呢?许多经济学者认为,效甩其实是人们对事物的主观评价,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的确,我们无法找到效用的绝对标准,但是我们可以用相对标准去标志它。既然效用是指人对物品需要的程度,那么“需求强度”就是效用的量纲,用它来表示效用大小。需求强度是需求量和供给量的比例,与需求量成正比,与供给量成反比。代数方程式为:需求强度=需求量/供给量。在数学上,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叫指数。需求强度就是效用指数,从而也就是效用的标准。这样就有:效用=需求量/供给量。有了这样一个计算标准,消费过程中每一个边际产品的效用就可以计算出来。
边际效用理论的应用
边际效用理论认为,决定物品价值的不是它的最大效用,不是它的平均效用,而是它的最小效用,即由它的边际效用来决定。在经济学上,把由某项业务活动引起的边际收入和它的边际成本相比较的方法,就叫边际分析法。我们在运用边际效用的方法观察经济问题时,持有稀缺论观点的专家认为,财富的增长、人类福利的增进并不是经济增长的表现,而是经济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并不是所有增量投入都是可取的,只有把增量投入与增量产出联系起来分析才是可取的。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在以后的经济研究中,经济学家提出了诸如边际生产力、边际成本、边际收益、边际替代率、边际消费倾向等概念,极大地丰富了经济学研究的内容。所以,边际分析的广泛使用是经济学研究的重大变革。
比如一家民航公司开辟从北京飞往唐山的新航线,每运载一位旅客的全部成本是400元,那么,当每次飞机有空位时,它能不能以每张200元的票价卖给学生呢?有人可能会说:“不行!”理由是每个旅客的全部成本是400元,低于这个数目的票价将会给航空公司造成亏损。但是,如果我们用边际分析法去分析一下,便会发现是可行的。因为我们此时作决策不能依据全部成本,而是要依据边际成本。飞机维修费及机场设施费等的开销,不论是否搭载学生,均是要发生的,而学生在飞机上的就餐费和飞机因增加负载而增加的燃料支出,才是因学生乘坐飞机而额外增加的成本。若该边际成本只有60元,则边际收入200元大于它的边际成本,说明学生乘坐飞机能为公司增加利润,所以,按低价让学生乘坐飞机对航空公司是有利的。
可以说,边际分析法是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P19-21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经济可以说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大量的经济学名词术语每天都会扑面而来。GDP为何不断增长?CPI与老百姓有何关系?西方大国为何总是逼迫人民币升值?金融危机是怎么回事?房价为何如此坚挺?国家为何调整个人所得税?股指期货是怎么回事?各种各样的经济现象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上演。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我们每个普通人的生活都已经离不开经济学的指导。
所谓“经济学”,其实就是一门经世济民、治国齐家的学问,对我们个人来说,也有学者把它诠释为一种让人幸福的艺术。自1776年英国的亚当斯密发表了著名的《国富论》,经济学开始以一门独立的科学登上人类历史舞台以来,历经了漫长的发展,时至今日已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可以说,今天的经济学已渗透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各个领域,其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已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正如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所说:“用经济学理论能够对人类社会90%的行为进行准确分析。”
读懂经济学,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身处的这个社会,帮助你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作出抉择,因为它能让你真正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经济学家们在研究问题时有一套独特的方法、工具。当一般人仅仅看到各种经济现象的表象时,经济学家却抓住了事物的本质。而只有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进而掌握经济现象的规律,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经济学不可能为所有问题都提供现成的答案,但能教会我们分析这些问题的方法。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所说:“学经济学并非能够让你变成天才,但如果不学经济学,命运就很可能会与你格格不入。”
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真正能够读懂经济学、驾驭经济学,使之为己所用者却是凤毛麟角。相信许多人都会觉得经济学枯燥、乏味、抽象、难懂,干脆敬而远之。的确,让您耐着性子读一本充斥着各种数学推导公式、各种深奥定理法则的经济学教科书,很可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经济学来自于现实生活,原本就应该是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因此,本书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尽力还原经济学的本来面貌,剔除了经济学中那些枯燥、抽象的数学函数和定理法则,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来揭示其中的经济学原理,让您在轻松的阅读中,真正掌握这门会使您的人生更加幸福的学问。
本书共分12篇,以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为骨架,以古今中外的经济学现象为血肉,几乎涵盖了个人、家庭、企业、社会和国家等与经济学相关的各个专业和领域,囊括了国内最新、最经典的经济学概念,生动而又严谨地阐述了我们社会生活中的各类经济学热门话题,可以说是一部经济学知识的百科全书。
编著者 201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