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充满自然之美、亲近动物、图文并茂的动物观察笔记和纸上“动物世界”。 如果能找回作为一只动物的状态,人会不会比较快乐?在动物的寂静生活里,是不是藏着笨拙的生命谜语? 在和非洲的野生动物做了15年邻居后,作者(非洲的青山)积累了厚厚的一部动物观察笔记,仅通过优美生动的文字和充满生命张力的一手摄影图片,读者就能产生“动物世界纪录片”的观感。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悉心讲述这些动物的习性和故事,它们是怎样演化而来的?它们是怎么生存的?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还有作者在跟踪观察它们的过程中,遇到的惊险和有趣的小插曲等。 本书一共分为5个部分:草原,雨林,火山,湿地,海岛。每部分下面有10篇左右的文章,单篇聚焦一个主题,篇幅在4000至5000字。另配有作者多年拍摄和积累的200多幅精美野外世界照片。 文笔优美、富含感情,这是一部有温度的动物学、生态学兼地理学的科普向导。 作者简介 非洲的青山,本名陈见星。他是坦桑尼亚国家公园中国代表,也是中国获得坦桑尼亚国家公园特别通行证第一人(过去10年间仅3名外国人获此证)。 对野生动物的极度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造就了今天的“非洲的青山”。他在坦桑尼亚国家公园里,整日和野生动物们在一起,观察记录野生动物的习性,拍摄它们的身姿和生活细节,成为我国长时间观察拍摄非洲野生动物第一人,获得了“中国狮子王”的美誉。他根据亲身经历撰写的《鳄鱼湖畔的狮群》,是国内第一本有关野生狮子生活的纪实作品。2014年出版的《到坦桑》,是国内第一本坦桑尼亚旅游景点全面深度游记。作为现场解说专家,他还参与了中央电视台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直播节目。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草原 1 塞伦盖蒂法则 2 狮子是百兽之王吗? 3 生存艰难的猎豹 4 花豹的凶猛与优雅 5 拒绝内卷:狞猫与薮猫的和谐共存 6 非洲野猫:高效的刺客 7 耐人寻味的斑鬣狗 8 胡狼的生存哲学 9 大象有墓地吗? 10 和时间赛跑的白犀牛 11 长颈鹿的奥秘 12 令人迷惑的黑白条纹 13 羚羊决定论 14 恶霸绿狒狒 15 不起眼的野兔 第二部分 雨林 1 合作共生的雨林 2 寻找低地大猩猩马贡巴 3 濒危的森林象 4 保卫山地大猩猩 5 神秘的狓 6 黑猩猩的战争 7 谜一样的山魈 8 毒王加蓬咝蝰 9 那些奇特的猴子 第三部分 火山 1 尼拉贡戈的紫羚 2 火湖中的火烈鸟 3 秃鹫谜团 4 高山精灵狮尾狒 5 充满智慧的埃塞俄比亚狼 6 火山上的小家伙 7 耐旱的它们 8 打破生态孤岛 第四部分 湿地 1 大象搬家 2 危险的河马 3 高情商的非洲水牛 4 佛系霸主尼罗鳄 5 高效的非洲野犬 6 美丽的鸟类 7 品种繁多的三湖慈鲷 8 天生戴墨镜的精灵——狐獴 9 大河深处的独行狮影 第五部分 海岛 1 会打洞的企鹅 2 爱玩的宽吻海豚 3 叫声奇特的狐猴 4 深海鲸叹 5 拜访鲨鱼屠夫 6 孤岛象龟 7 拯救珊瑚白化 8 章鱼星人 9 儒艮和海龟 后记 参考文献 序言 非洲是一片古老而广阔 的大陆,面积约3 020万平 方千米,是世界第二大洲, 仅次于亚洲,约是中国国土 面积的三倍多。世界上最长 的河流——尼罗河、世界陆 地上最大的断裂带——东非 大裂谷、世界最大的瀑布—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世 界上较大的湿地——曼多比 湿地,以及世界面积第二大 的原始雨林、世界十大淡水 湖泊中的三大淡水湖、世界 最古老的猿人化石、全世界 数量众多的大型野生动物, 都在非洲。 非洲不仅有人们熟知的 荒凉酷热的撒哈拉沙漠,还 有丰富多彩、奇幻瑰丽的地 形地貌。它们相互联系,相 互作用,例如奥卡万戈河奔 腾的河水,注入卡拉哈里沙 漠后形成了一个广阔而独特 的内陆三角洲,森林、湿地 、草原、盐碱滩综合在一起 ,生态环境多样性显著,动 植物关系错综复杂。 从过去3 000万年非洲板 块的变化来看,非洲的东部 、南部海拔在不断升高,中 部和西部海拔则大体保持在 低位,非洲整体气候也由炎 热潮湿逐渐转向温暖干燥, 从而形成多个不同的生态系 统,具体而言,主要分为稀 树草原、森林、火山、湿地 、海岛。因此,这本书是一 个涵盖非洲大陆的立体生态 体系,介绍和解释各个体系 中野生动植物的习性和特点 、它们之间协同演化的趋势 、它们在食物链中的价值地 位,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 在过去的12年中,我在 非洲跟踪观察了许多野生动 物,这些跟踪观察都是在不 同的生态系统中进行的。本 书的第一部分,我们会从东 非稀树草原出发。稀树草原 受印度洋季风的影响,气候 干燥,气温凉爽,有明显的 旱季雨季交替,位于非洲撒 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带大部分 属于稀树草原。塞伦盖蒂国 家公园是其中的完美代表, 这里生活着105种哺乳动物 ,450种鸟类,327种爬行 类和两栖类,8 000多种昆 虫,以及4 000多种植物。 稀树草原土壤层浅薄,树木 低矮而稀少,动物以大中型 和善于奔跑为主,适应开阔 和缺水的环境。[1] 沿着稀树草原向西走, 就到了非洲中部的原始森林 ,即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的物种数量占全世 界物种数量的1/2,终年高 温、雨水丰沛和季节变化不 明显是热带雨林的最大特点 。雨林里天气闷热,空气湿 度较大,植物生长迅速而茂 密,到处翠绿欲滴。奥扎拉 国家公园不仅是地方性植物 种类的巨大宝库,公园里还 栖息着多种野生动物,如低 地大猩猩、黑猩猩、森林象 、森林水牛等。此外,雨林 边缘的牧草林木和灌木草原 ,以及大河小溪密布,也吸 引了许多动物不远万里迁徙 而来。 我们会沿着东非大裂谷 ,考察沿途的山脉。东非大 裂谷形成于距今3 000万年 前,是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 块张裂运动形成,这一运动 至今还在以每年2毫米的速 度持续。非洲板块和印度洋 板块的碰撞挤压,导致此处 海拔不断上升,火山不断喷 发,山峰不断隆起。东非大 裂谷与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息 息相关。在火山旁寸草不生 的咸水湖中,数百万只翩翩 起舞的火烈鸟,将如天空之 镜一般的湖面染成粉红色。 接着,我们朝非洲南部 进发,会经过维多利亚湖、 坦噶尼喀湖、马拉维湖,沿 着赞比西河漂流而下,抵达 博茨瓦纳的奥卡万戈三角洲 ,这里也是一片巨大的湿地 。湿地是陆地和水域的交汇 处,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植 物。湿地具有涵养水源、改 善气候、降解污染物和防止 水土流失的作用,因此有“ 地球之肾”的美誉。非洲湿 地在雨季时会被洪水淹没, 当洪水退去后,大量动物又 会返回这里。 最后,我们会沿着非洲 的海岸线行走,探寻海岸边 和海岛上特有的野生动物, 比如环尾狐猴、马里恩象龟 、桑给巴尔红疣猴等。通常 ,非洲的岛屿分为东雨西旱 的两部分,泾渭分明。在潮 汐的作用下,这里的食物种 类丰富,动物不需要辛苦跋 涉就能吃饱,它们大多行动 迟缓,缺乏竞争的动力。此 外,我们还会访问南非,这 里是非洲大陆的最南端,是 大西洋洋流与印度洋洋流的 交汇处,也是世界著名的渔 场,各种海洋生物汇聚于此 ,比如大白鲨、海狗、座头 鲸、海豚等。 只有在自然状态下,狮 子、大象、猎豹、长颈鹿、 海豚、座头鲸等动物才会展 示出其最本真的一面。与动 物朝夕相处,观察它们的一 举一动,感受到它们的生命 韧劲,会使我们的生命更有 激情。苏东坡在《前赤壁赋 》中写道:“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 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 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 沧海之一粟。”这是真正地 把身心交给自然的境界,人 与自然不再有边界,江水、 鱼虾、麋鹿都可以成为我们 的朋友。安博塞利国家公园 大象研究中心的辛西娅也对 我说过:“当你观察一群大 象的时候,你看到的只有两 个平面维度,但是,一旦你 在个体层面上认识它们,了 解它们的性格,它们的母亲 是谁,孩子又是谁,这就增 添了新的维度,你会惊奇地 发现,关于生命的一切总是 相通的。” 我将以我的亲身经历, 细致讲述这些生态系统中动 物的习性和故事。它们是怎 样演化而来的?它们是怎么 生存的? 导语 内容全面而立体。五大生态系统,丰富的动物观察,构建立体的非洲图景。 精美全彩印刷,15年积累风光摄影。200多张摄影照片,在非洲上天入地,呈现你想不到的视角下的野生风光。 和动物一起生活的亲密。在非洲草原工作15年,“中国狮子王”非洲的青山深情讲述和动物在一起的别样生活。 后记 2020年年初,我驻扎在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东部,晚 上睡在简易的帐篷里。露天 放着洗脸盆,夜里下过雨后 洗脸盆会盛满雨水,就成了 我第二天早起的洗脸水。一 天清晨,我钻出帐篷,走向 洗脸盆,脚边的草丛里哗啦 哗啦一阵响动,伴随着急促 地“嘶嘶”声,我往前看去, 一条黄绿相间的大蛇正在草 里打滚,距我不到两米远。 本来还睡眼蒙咙的我吓得寒 毛竖立,三步并作两步逃回 了帐篷。 我隔着帐篷帘确认这是 一条鼓腹咝蝰,但它身上好 像黏着一个小东西。我仔细 看才发现,这条蛇正在跟一 只刺猬搏斗,刺猬咬住了咝 蝰的颈部。 我心里暗暗为刺猬加油 。正在这时,司机走过来叫 我准备出发,他不知道鼓腹 咝蝰就在帐篷边,我连忙高 声叫喊,让他不要走近。声 音吓到了刺猬,它松开了口 ,撒开4条小短腿,一下子 钻入旁边的土洞里不见了。 随后,那条鼓腹咝蝰也慢慢 地消失在草丛里。我长舒了 一口气,要不是那只刺猬, 我可能就被鼓腹咝蝰咬中了 ,后果不堪设想。 那个白天我继续在东部 坐车巡游,跟踪猎豹,晚上 依然回到帐篷营地休息。当 时是3月中旬,正逢雨季, 夜里又下起了瓢泼大雨。第 二天一早,我再次跨出帐篷 时,发现那只刺猬躲在帐篷 的褶皱里,缩成一团,好像 一个仙人球。我小心地把它 捧在手心,它慢慢地张开身 体,鼻子呼哧呼哧地吸着气 ,一对绿豆般大的小眼睛好 奇地看着我,雨后的第一缕 阳光扫在它的脸上,可爱至 极。 我走到它居住的土洞边 ,洞口淹没在了水中。一定 是昨晚的暴雨冲毁了它的家 ,它才跑到帐篷边躲雨。这 是我的救命恩人啊!我收留 了它。我腾空衣箱,给它做 了一个临时的窝,里面装满 了稻草和木屑。刺猬怕光, 白天喜欢藏在箱子里睡大觉 ,晚上我放它出来,它就在 帐篷里到处跑。雨后,帐篷 里总会钻进来一些飞蛾和甲 虫,甚至还有小青蛙,这些 统统成了它的美餐。 后来暴发的新冠疫情打 乱了我的工作计划,我每天 无所事事,百无聊赖,全凭 在草丛里为刺猬捉虫子打发 时间。刺猬的食量很大,每 天能吃掉50只虫子,最喜欢 吃的是蝗虫,但蝗虫很难抓 到。当时东非正闹蝗灾,肯 尼亚、埃塞俄比亚、乌干达 等国都苦蝗久矣,但蝗虫就 是不来塞伦盖蒂,让我倍感 遗憾。不过有一天,雨水冲 毁了一个白蚁窝,成千上万 的白蚁在土堆上爬,我把刺 猬放进白蚁丛中,让它饱餐 了一顿。 4月中旬,塞伦盖蒂的雨 越下越大,整个东部区域几 乎成了一片大沼泽,帐篷营 地好像一座孤岛,我没法开 车外出,也没法到草里给刺 猬捉虫子,就把自己吃的鸡 肉和牛肉拿出来喂它,把它 喂得肥肥胖胖的。刺猬跟我 混熟了,会跟在我的脚边碎 步小跑,也会乖巧地回到自 己窝里睡觉。 5月,我终于买到了一张 回国的机票,准备离开塞伦 盖蒂。我把刺猬放回了它的 土洞边,非常不舍。刺猬围 着我的脚边转了几个圈,然 后钻进了洞里。我的眼泪不 停地打转。新冠疫情在非洲 蔓延,我哪里也不敢去,也 不敢跟谁见面,只能待在塞 伦盖蒂东部与这只刺猬相依 为命,那段时光就像电影《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的场 景,主角和老虎在一条孤舟 上风雨相依。最美好的感情 是在患难中酿就的。 人生有许多幸福的时刻 ,比如和久别的朋友重逢, 和心爱的人一起看电影,或 者读了一本启迪心灵的好书 ,而我最大的幸福,是在一 个时间凝固的空间里,陪伴 着熟悉的动物,看着它们的 一点一滴,和它们共同进退 ,共赴艰难,从它们身上感 受到简单、真诚和善良。 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更多 的人知道,在遥远的非洲有 一块土地,还保留着世界原 有的模样,土地上生活的动 物是那么纯真。它们的顽强 率直深深地影响着我的人生 观。我在它们所演绎的生命 赞歌中感慨伤怀,不能自已 。因此,我不惮浅薄地把它 们的故事分享给大家,这不 仅是我的荣幸,也是我的使 命和职责。 最后,由于时间紧迫和 个人专业能力上的不足,这 本书里肯定存在不少的错漏 ,还望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特别感谢一路上支持鼓励我 的朋友,感谢坦桑尼亚国家 公园。 2023年4月于塞伦盖蒂国 家公园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展示非洲各个 生态的用心之作,精美又震 撼。那些精彩而生动的瞬间 ,那些寂静而沉郁的场景, 给久在城市樊笼中的人撕开 窥视另一个世界的口子,感 受着野性与温情的交错。 ——施展 上海外国语大 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教授 湛蓝的天空、广表的草 原、淳朴的民风、狂野的动 物……一篇篇美文、一帧帧 美图都是一幅幅原始壮美的 图画,一下子把我带回了魂 牵梦紫的非洲大陆!发现非 洲摄人心魄的美丽、探索非 洲神秘古老的奇迹、捕捉气 势磅确的动物迁徙、感受震 撼人心的非洲文化,深刻感 受大自然赋予非洲的神奇和 多样。 ——傅超波 福建省大学 外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 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一 个外交官辞去工作,15年来 在非洲与野生动物朝夕相伴 ?是多么纯粹、有趣、感人 、坚韧的生命乐章,能够让 他无视艰苦的环境,乐此不 疲,死而无憾?“观察”背后 ,承载了太多丰富的情感, 以至于任何一个更加吸引眼 球的题目都难以替代。大道 至简 ——蔡柯欣 北京语言大 学韩语系教师、博士 青山以独特的视角捕捉 到了非洲野生动物的真实面 貌和这片大地的壮美与奇妙 。这本书不仅是一幅幅精美 的摄影作品的集合,更是一 段段记录生命奇迹的动人故 事。 ——佟画 童书译者 在我们这个错综拥挤的 小小星球上,万物得佑。在 我们不能去到的远方,跟着 青山一起,去经历去感受, 感受时光流逝,感受生命奥 义一每一种生命都光华璀璨 !每一种动物的故事都流淌 着让人为之彭湃的生命力! 这是自然的伟大,也是自然 的无情,但这,就是真正的 自然 ——董亭伽 云南民俗文 化学者 精彩页 1 塞伦盖蒂法则 角马体型适中,四腿细长,吻鼻部高而弯起,体长1.8~2米,体重200~250千克。角马颈部长有鬃毛和胡须,胡须是白色的,显得有点儿老气。角马的雌雄两性都有弯角,角没有分叉,非常光滑,主要用来争夺配偶和抵御天敌。角马分布于非洲大陆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广大地区,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除了稀树草原,在茂密的灌木丛和潮湿的湿地边缘,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角马每天要花费16~20个小时进食,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里生活着上百万只角马,它们就像一台巨大的割草机,以顺时针的方向,碾过海一般广阔的草原。一片草地被啃食干净后,角马们就会再移动到另一片草地。 20世纪50年代,在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成立之初,据德国法兰克福动物园园长伯恩哈德·格日梅克统计,角马仅有9万只。在坦桑尼亚政府和国际野生动物保护机构70多年的保护下,如今角马数量蹿升至150万只。 每当雨季来临,我驱车从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前往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时,沿途总会见到铺天盖地的角马群,连绵不绝。塞伦盖蒂角马如此之多,因此很早就有人担心,按这个速度繁殖下去,过剩的角马会不会把稀树草原上的植被都啃光吃尽? 英国科学家安东尼·辛克莱在他的著作《塞伦盖蒂往事》中解答了这个疑虑,虽然这里的角马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井喷式的猛增,但此后直到今天,角马的总数便一直在130万~150万徘徊。 这个区间是怎么形成的呢?辛克莱发现角马群有“计划生育”策略,数量少时,它们就会快速繁殖。如果数量过多、密度过大,它们则会自觉地减少生育率,使整个种群保持稳定以获得生存的可持续性。这就是生态学上的“环境负荷量”,即一个物种在有限环境中的有限增长才是自然界中普遍合理的生态现象。 后来人们发现,格日梅克统计角马数量为9万只时,正值角马群刚刚从一场严重的传染病中摆脱出来,这是一种由家牛携带的牛瘟,从19世纪后期开始影响塞伦盖蒂,导致了85%的角马死去。到了20世纪70年代,所有的角马体内都获得了对付牛瘟的抗体,重新进入正常的繁衍模式,数量开始飙升,整个塞伦盖蒂生态系统也跟着恢复了生机。 角马的数量和塞伦盖蒂生态系统有什么关系?在辛克莱的观察数据基础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肖恩·B.卡罗尔提出了一条“塞伦盖蒂法则”:塞伦盖蒂生态系统的运转,受到了某种法则的制约。即在塞伦盖蒂,角马比其他大部分动物更重要,它们是塞伦盖蒂生态系统的基石,决定着草原上大部分动物的数量和生存状态。 卡罗尔举例说,角马大量啃食草地,草的数量减少,丛林的数量增加,以树叶为食的长颈鹿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了。在角马啃食过的草原,短草和草根茎部分显露出来,为小型食草动物,如汤氏瞪羚提供了理想的进食场所,因此瞪羚的数量也会增加。此外,角马还决定了狮子的生存处境。塞伦盖蒂内某一个狮群的繁荣昌盛,取决于角马群在它们的领地停留多长时间。如果角马群停留的时间长,狮子能够获得足够的食物,数量就会增长;如果角马群停留的时间短,狮子就不得不忍饥挨饿,许多狮子会饿死。 每年角马群都会在塞伦盖蒂内长途跋涉,行走时间超过10个月,目的是寻找青草和水源,这就是被人们广为传颂的“百万角马大迁徙”。角马大迁徙的驱动力是什么?答案是塞伦盖蒂独特的自然气候。 塞伦盖蒂东南部是众多高耸入云的山峰,有乞力马扎罗山、梅鲁山、恩戈罗恩戈罗火山、伦盖伊火山等,它们阻挡了印度洋吹来的季风,导致位于其西侧的塞伦盖蒂形成了一个总体缺雨的干旱环境。塞伦盖蒂最东部的海拔为800~1 700米,年降水量仅为500毫米。塞伦盖蒂的纬度在南纬1~3度。9月,太阳的直射向南经过这里,次年3)1折返向北经过。每次经过后的6个星期,赤道低压带的热空气会追随阳光的脚步从印度洋带来潮湿的空气,这形成了塞伦盖蒂的两个雨季——每年11-12月有一个较短的雨季(小雨季),3-5月有一个较长的雨季(大雨季)。 P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