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画之认识/湖山学丛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作者 郑午昌
出版社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郑午昌先生论述中国画的学术文集,内容涵盖中国画的历史演变、绘画技法、文化高度和精神内涵等方面,既呈现出郑午昌先生深厚的画学功底,又对其成名作《中国画学全史》形成有益补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理解、研究中国画的意义与价值。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中国传统绘画因为西方绘画的冲击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一批站在本民族文化立场上的中国画学大家以开放的胸襟迎接时代挑战,他们高瞻远瞩,在战略层面上思考并实践中国画的革新之途。如今,全球化的浪潮接踵而至,我们面临着新的历史境遇,更需重温近现代画学的思想战略遗产,以寻觅中国画如何在当今国际环境中与世界艺术格局互动的最佳方式。“现代中国画学丛书”此次先期出版黄宾虹、陈师曾、吕凤子、郑午昌、潘天寿、傅抱石等六位大家的画学论述,一方面从其著述之中遴选极具时代意义的经典之作,另一方面将录入未被学界发掘重视的散落在浩瀚文献之中的画学遗珠,供中国画爱好者和研究者参考学习之用,让中国画学从历史走入当下,从案头融入现实,焕发新的生命力,照亮中国画的未来之路。
作者简介
郑午昌(1894-1952),浙江嵊县人。著名画家、美术史论家。历任中华书局美术部主任、上海关专、杭州国立艺专、新华艺专、苏州关专等学校教授。撰有《中国画学全史》《中国美术史》《中国壁画历史研究》《苦瓜和尚画语录释义》《画余百绝》等著作。
目录
序 以中国画为阵地的文化救亡事业——论郑午昌的现代知识分子属性/张雯
说皴
画家之学养
《中国画学全史》自序
宋人对于画学之真解
答文秉敦学弟
现代国画家应有这种觉悟
不可忽视之问题——书
国画术语释要
中国画之认识
现代中国画家应负之责任
中国山水画的师资
《画论丛刊》序
历代书画展览会之意义与作用
一画释义
从史的立场检讨近百年画展之启示
中国绘画思想到宋代
国画在世界艺坛之展望
附录 郑午昌先生作品精选
序言
郑午昌(1894-1952)
与鲁迅(188l-1936)、胡
适(1891-1962)、李大
钊(1889-1927)等人生
于同一时代,为中国真正
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面
世之时。他拥有这一代知
识分子普遍的特征,放弃
了士大夫进入话语权力中
心的一般“正轨”,在新的社
会分工条件下,选择自己
的职业身份,如教授、编
辑、报人等,以旧学为根
底,但也对西方文化有较
为完整的认知。而在中国
近现代思想史上,有两种
知识分子意识在互相抗衡
,一种是在儒家自我定位
发生危机之后,掀起的一
场内部的自我革命,也有
另外一种强化士大夫以天
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的
路径。一边是将自我边缘
化的平民主义,一边是以
士大夫意识为中心的精英
主义,知识分子往往在这
种自我理解的两歧性的激
荡之中进行自我拷问与抉
择。郑午昌作为这一时期
的知识分子大军中的一员
,在面临民族自信的沦丧
、民众精神的涣散、画家
的生存危机等诸多问题之
时,身体力行展示出了这
一代知识分子应有的文化
关怀。他所凭依的是中国
画的阵地,在这个中国的
古老艺术阵地中,他以画
学为武器,进行着另类的“
革故鼎新”之事业,试图研
制一种在“德先生”与“赛先
生”之外的国家民族的救亡
之方。一是以画学重建民
族历史记忆郑午昌对民族
历史记忆的重建工作主要
是在两个维度中展开的,
一是在“新史学”思潮下对中
国画自身历史的学术梳理
,二是在中西文化历史进
程的对比中采用民族主义
的叙述策略。
20世纪初中国学者对中
国画历史的现代叙述是从
效仿日、英、美的学者开
始的,此时的中国绘画史
或失于原创或失于系统,
。郑午昌对此颇感不满,
在《中国画学全史》。自
序中言明了写作的初衷:“
欲求集众说,罗群言,冶
融抟结,依时代之次序,
遵艺术之进程,用科学方
法,将其宗派源流之分合
,与政教消长之关系,为
有系统、有组织的叙述之
学术史。”。正呼应了梁启
超批判旧史学只是一味罗
列事实,没有从历史中寻
觅出未来社会进程的方向
:“大群之中有小群,大时
代之中有小时代。而群与
群之相际,时代与时代之
相续,其间有消息焉,有
原理焉。作史者苟能勘破
之,知其以若彼之因,故
生若此之果,鉴既往之大
例,示将来之风潮,然后
其书乃有益于世界。”。这
也是梁启超“叙述人群进化
之现象,而求得公理公例
者也”的“新史学”。不得不
说,这本多达35万字的《
中国画学全史》在“集大成”
的基础上进行的“图新变”,
从种种迹象来看不可不谓
是受到了此种“新史学”思潮
的影响。
……
郑午昌所接受的现代教
育中,职业多元化以及经
济独立的观念,让他摆脱
了从前对专制势力的依附
,他同新式知识分子一样
吸纳自由、民主、平等的
观念,融入现代都市文明
,与商品市场相结合,但
同时他也深知以“美育”唤起
“美德”这一途径,尤其是通
过中国画对社会大众进行
启蒙的途径,在现实状况
中举步维艰。在明知不可
为而为之的艰辛努力中,
流露出了他作为士大夫群
体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型过
程中所遭遇的普遍的自我
理解的矛盾。结语郑午昌
在画学上的论述和贡献常
常让人忽略了他除了画家
和学者之外的其他身份,
也被贴上了“国粹”和“保守”
的标签。而他在壮年早逝
,于中国画事业来说,更
是甚为惋惜。实际上,郑
午昌散落在民国期刊上的
大量文章具有深刻的研究
价值。”郑午昌所企望的是
让中国画不仅仅局限于一
个画种,而成为一种在时
代变局中挽救文化危亡从
而开天辟地的事业:“甚望
关心中国艺术者,群力策
进,有较伟大之建设也。”
在这种“建设”的路径中,可
以看出郑午昌的现代知识
分子属性偏向于“士大夫”的
精英意识,但也夹杂着朦
胧的平民意识与现代民主
意识,同时对他提倡中国
画发挥个性的创作欲求这
一主张,也不可忽视在中
西文化论战中现代知识分
子的话语权势转移的背景
,而他对“美育”理想失落的
遗憾也是其知识分子属性
的复杂性的显现。而真正
有意味的是,正如他一样
,还有更多不同代际的知
识分子,在消化自我矛盾
的过程中所表露的对中国
画的态度以及所做的实际
行动,推动着中国画的审
美经验在发生史无前例的
更新,这将是一个更为宏
大的研究课题。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4:0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