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亲历美学风云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上编为胡经之先生叙述的当代中国美学、文艺学的发展历程;下编为胡经之先生为一些近年召开的美学会议撰写的学术文章、为后辈学者写的序的合集。上编回顾历史,娓娓道来,尤其是在美学发展历程中,一些由胡先生提出的标识性概念(如“文艺美学”等)的来龙去脉,对于学术史研究很有启发意义;下编的文章大部分都没有发表过,属于学术性散文,凝聚了胡先生的学术思考。
目录
上编
导论 美学导我爱人生
第一章 引进苏联文艺学
第二章 百家争鸣美学热
第三章 周扬北大讲美学
第四章 “两结合”中露头角
第五章 蔡仪门下编教材
第六章 美学重释《红楼梦》
第七章 文艺美学应时生
第八章 文化美学待深探
第九章 中西比较为我用
第十章 中国古典文艺学
尾声 自由境界真善美
下编
余韵
中华美学再出发
美好生活涵精神
美学助我创人生
比兴研究拓新篇
心物感应美显呈
意象经营意境生
难忘深圳创业情
感恩深圳赤子心
建好文明大湾区
成如容易却艰辛
杨晦的北大岁月
高风亮节钱中文
附录一 胡经之:乐读万卷书心向真善美
附录二 胡经之著编要目
整理后记
序言
温故为创新
李健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美学
和文艺理论进程,大都是伴
随着一些重要的事件的,涉
及很多重要的人物。由于这
些事件与人物对认识、评价
当代美学与文艺理论的发展
意义重大,自然而然就成为
研究的焦点,受到特别的关
注。然而,这些事件的真相
究竟是什么?倘若不是事件
的当事者、亲历者,仅仅靠
一些史料的记载或外围的描
述,很难准确了解,更遑论
洞悉事件的实质。而真相和
实质正是每个研究者都想知
道的。例如,1954年掀起
的批判以俞平伯为代表的红
学研究运动,两个刚出茅庐
的年轻人李希凡、蓝翎如何
能搅起这么大的风浪?当时
学界对这个运动有什么看法
?对两个年轻人怎么看?20
世纪50年代关于美的本质的
论争,关于浪漫主义和现实
主义两结合的讨论,具体情
形怎样?为什么在中国当代
美学史和文艺理论史上影响
如此深远?1954年,苏联
学者毕达可夫来北京大学举
办“文艺学研究班”,亲授“
文艺学引论”课程,哪些人
参加了这个班?毕达可夫授
课的情形如何?这个研究班
对中国当时的文艺学学科建
设有何影响?当时的学者怎
么看?为什么毕达可夫班结
束之后,周扬又带领邵荃麟
、林默涵、张光年、袁水拍
、何其芳等人来北京大学举
办“建设马克思主义的美学”
讲座?整个讲座开展多少场
?讲了哪些内容?具体开展
的情形如何?效果怎样?
1960年,周扬主导编写高
等学校教材,为什么在这个
困难时候组织编写教材?周
扬最为关注的是《文学概论
》和《美学概论》的编写,
为什么美学家蔡仪主编的是
《文学概论》,而《美学概
论》则由当时在美学界并不
活跃而以雕塑闻名的美术家
王朝闻主编?等等,诸如此
类。今天的美学与文艺理论
研究者都晓得,这些都是当
代学术的大事件,每一个专
业研究者都应该将它们作为
常识了解,以便更好地认识
当代美学与文艺理论的发展
。可是,绝大多数只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至于这些
事件的前因后果、参与人物
及其心态,乃至整个事件的
实质究竟是什么?若非亲历
者,很难知晓。单凭一些表
面的材料和想象去推测,是
很难进行准确描述进而得出
客观公正的评价结论的。
这些发生在新中国初期
的美学和文艺理论事件,距
离当下并不遥远,算起来最
长也就70年左右的时间。漫
漫历史长河,70年只是弹指
一挥间,可是,对一个人来
说,70年却是古稀之年。“
人生七十古来稀”,非常不
易。从这个意义上说,亲历
者非常难得。所谓“亲历”,
是亲自参与、经历,作为孩
童经历这个时间段并不能算
数,而要作为成年人实质性
参与。以18岁成年为标准,
亲历过这些美学与文艺理论
大事件的,到如今都已接近
90岁高龄。因为这些事件都
发生在北京,亲历者必须是
生活在北京的,而且处于关
键部门,担当关键角色。可
以想象,能满足这些条件的
人一定是凤毛麟角的。
胡经之先生就是这些事
件的亲历者。1952年,他
19岁,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从本科一直读到副博士研
究生,然后,留校任教,在
北大沉潜了三十五载。毕达
可夫的文艺学研究班在北京
大学举办,胡先生全程参与
;周扬在北大开讲座,胡先
生被副校长魏建功和中文系
主任杨晦任命为周扬的助教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结
合讨论,胡先生深度参与,
并发表多篇论文;《文艺报
》是那个时代非常重要的文
艺理论报刊,胡先生和李希
凡、李泽厚、严家炎等被张
光年聘为特约评论员;蔡仪
主编《文学概论》,胡先生
受命撰写第一章。作为新中
国初期美学与文艺理论大事
件的重要参与者,胡经之先
生对这些事件的了解程度罕
有其匹。因此,他是最有资
格回忆和言说这些事件的学
者之一。
我2004年入职深圳大学
,那时,文学院办公地点在
行政楼(今汇元楼)二层,
条件很差。院里没有老师的
个人办公室,而绝大多数老
师住在市内的各个角落,虽
有校车接送,但来一趟学校
也不容易。因此,每个老师
的课都会排得比较集中,上
午下午连轴转,有的甚至到
晚上。中午休息,大家都会
聚集在院里的会议室里。人
多也无法休息,于是就侃大
山。吴予敏教授是院长,自
然有自己的办公室,但他有
时也会到会议室,加入老师
们侃的行列。记得有一次,
大家聊起了我的老师胡经之
先生。吴予敏说:“胡老师
的经历是当今美学界和文艺
理论界最为丰富的。50、
60年代乃至“文革”中的很多
大事件,他都是亲历者。他
与当时的意识形态高层陆定
一、周扬、林默涵、邵荃麟
、张光年等有过交往,和朱
光潜、宗白华、何其芳以及
我的老师蔡仪(注:吴是蔡
仪的博士研究生)等关系密
切。当时京城里的一些重要
的美学与文艺理论学者他大
都很熟悉。“文革”期间还被
指定为西哈努克亲王王子的
文学老师。如果给胡老师做
个访谈,让他谈谈这些事,
出一本书,一定非常精彩。
”我随胡老师已经多年,期
间,听到过胡老师的很多故
事,胡老师也给我们讲了一
些学界往事,主要是杨晦、
朱光潜和宗白华的事,吴予
敏教授说的有很多我并不知
道。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16:5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