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遥望文学的昨天 |
分类 | |
作者 | 古耜 |
出版社 | 中国言实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撰写研究和评论文章的合集。评论重心由四个部分:第一辑:以鲁迅为中心;第二辑:环绕瞿秋白展开;第三辑:萧红、萧军和丁玲是连环主角;第四辑:从鲁迅、茅盾和聂绀弩与中国古典文学的某种联系说开去。把上述作家从文学史划分和创作倾向上加以概括,都属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左翼作家,故而本书以《遥望文学的左翼》命名。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左联”,以及以“左联”为主导的左翼文学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文化现象,是中国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发展转变的连接点和融会处,是真正的人民文学的出发现场与奠基阶段。这些作家秉持的为真理、为正义、为平等、为弱者发声的基本立场和战斗精神,以及各具匠心的艺术探索,各见所长的人生实践和创作经验,迄今闪烁着绚丽的光彩,仍是我们从事文学创作乃至修身做人的不容忽视的有效镜鉴和优秀资源。 作者简介 古耜,作家、学者、文学评论家。长期供职于产业文联和地方文联,担负文艺创作组织管理工作并主持《地火》《海燕》等文学刊物,业余从事文学研究,在国内200多种报刊发表有关中国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的理论评论文章和学术随笔近500万言,参与《金瓶梅词典》《中国散文百家谈》等十多部大型著作的撰稿,出版文学评论集《分享生活的诗意》等6部,主编各类文集、书系30余种。文章收入70余种选刊、选集,并作为高考试题。先后获中国作协、中国文联、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中国鲁迅研究会、辽宁省政府、大连市政府的多种奖励,并获“辽宁省最佳读书人”称号。在现代散文、古典小说以及鲁迅、萧红研究等方面多有心得。 目录 第一辑 鲁迅当年的中国梦 陈独秀的鲁迅观 鲁迅与陈独秀的“焦大”公案 鲁迅的《死》与瞿秋白的《多余的话》异同说略 《野草》对新世纪散文的启示 鲁迅怎样写底层 鲁迅与东平 东平故里想东平 第二辑 信仰缘何而美丽 杨之华心中的瞿秋白 “知己”与“同怀”——鲁迅为什么敬重瞿秋白? 瞿秋白的绝命诗《偶成》新解 红土地上的瞿秋白 第三辑 品味鲁迅说萧红 萧红:瞩望延安的纠结 萧红:除了天赋,还有什么? 萧红旅日究竟为何不给鲁迅写信 萧红、端木与聂绀弩的小竹棍儿之谜 萧红心中的“半部《红楼》” 萧红与胡风的恩怨纠葛 萧军与胡风:同声一唱大江东 丁玲和萧军:也有风雨也有晴 萧红:一个真实的侧面 《侧面》的风景 萧军与许淑凡 萧红不喜欢丁玲? 丁玲为何离开上海大学 张爱玲与丁玲的无缘之“缘” 郁达夫:战云之下的闽中之旅 第四辑 鲁迅怎样读屈原 从鲁迅激赏《儒林外史》谈起 鲁迅为什么看重《游仙窟》 茅盾与节本《红楼梦》 聂绀弩和他的“吃遗产” 序言 随着年龄渐长,我越来 越清醒地意识到:一个人的 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这 决定了在文学的海洋里遨游 ,无论你怎样的不遗余力, 都无法予取予夺,阅尽奇珍 ,而只能有取有舍,量力而 行,即所谓“弱水三千,只 取一瓢”。因为有了这样的 想法,进入新世纪之后,我 开始有意识地收窄自己的文 学视野及相关努力,即由原 来信马由缰、漫无边际的文 学阅读与作家关注,逐渐集 中到其中的两个方面:一是 以研究、评介和专题选编出 版的方式,参与中国现代散 文的建设;二是从事文学研 究,撰写学术随笔,以此与 中国现代作家对话。这本学 术随笔集《遥望文学的昨天 》,便是我在后一种向度上 摸索前行的部分成果。 我撰写研究和评论文章 一向缺乏严格的——但有时 也是僵硬板滞的——“学科 自觉”,而情愿让手中的笔 墨扣紧心中或文本的问题逶 迤前行,收入本书的研究现 代作家和作品的文字亦复如 此。不过既然是文学研究, 就不可能没有比较集中的视 线和相对稳定的对象,就不 可能不形成自己的聚焦点和 着力处,具体到本书来说, 即有一批作家在不同的历史 语境和人际关系中频频现身 ,进而成为本书四个文章专 辑的关键词:第一辑:以鲁 迅为中心;第二辑:环绕瞿 秋白展开;第三辑:萧红、 萧军和丁玲是连环主角;第 四辑:从鲁迅、茅盾和聂绀 弩与中国古典文学的某种联 系说开去。如果把上述作家 从文学史划分和创作倾向上 加以概括,即可发现,他们 都属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 左翼作家。 20世纪30年代的左联, 以及以左联为主导的左翼文 学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 的重大历史文化现象,是中 国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发展 转变的连接点和融会处,是 真正的人民文学的出发现场 与奠基阶段。作为一种历史 性存在,当年的左翼文学运 动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幼 稚、生涩与偏颇,甚至留下 了“左”的印痕乃至教训,但 就整体而言,它的成就和贡 献是主要的和本质性的,是 不可否认和无法磨灭的。尤 其是其中的一些重要作家, 如作为左联盟主和旗手的鲁 迅,曾参与过党对左联的领 导工作的瞿秋白,在文坛留 下了鼎新或传世之作的著名 作家茅盾、丁玲、萧红、萧 军、东平等,其秉持的为真 理、为正义、为平等、为弱 者发声的基本立场和战斗精 神,以及各具匠心的艺术探 索,各见所长的人生实践和 创作经验,迄今闪烁着绚丽 的光彩,仍是我们从事文学 创作乃至修身做人的不容忽 视的有效镜鉴和优秀资源。 唯其如此,我在研究现代文 学时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了他 们,同时亦把笔墨更多地落 在了他们身上。但愿我这一 番努力不是隔靴搔痒,或者 郢书燕说。 收入本书的文字无疑包 含着学术上的思考和追求, 但构成文本和诉诸读者的文 字,却依旧是我喜欢也习惯 的随笔体。之所以如此,固 然有在文本表述层面丰富主 体情致、激活艺术感觉、强 化其感染力与可读性的考虑 ,但更深一层的想法,还是 想探索一下现代述学文体的 多样性与可能性。我总觉得 ,在当下的文学乃至学术空 间里,除了“穿靴戴帽”、规 矩森然的“学报体”之外,鲁 迅所提倡的“轻论文”,李健 吾所擅长的“印象式”文论, 何其芳构建的“诗性”文论, 雷达殷切呼唤的“美文式批 评”,都有属于自己的旺盛 而强劲的生命力,都值得积 极尝试和深入拓展。我虽然 才疏学浅,但依旧愿意在这 一向度上做些探索,做些努 力。“身不能至,心向往之” ,这庶几就是如今之我。 壬寅冬日于滨城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