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逃离是治愈的开始(如何跳出不健康的家庭模式重建人生)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美)雪莉·坎贝尔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对于很多人来说,家并非爱的港湾,而是伤痛的源头。
面对这份隐秘的禁锢与伤害,很多人或迫于亲情,或出于幻想,或畏于舆论,总是难以摆脱。难道只能忍耐吗?在本书中,我们将看到能让自己有效摆脱恶劣家庭关系的方法——勇敢断绝联络,逃离不健康的关系,并设置不容撼动的界限,以阻断对方继续施加伤害。
书中剖析了不健康家庭的种种特征和常用手段,并且有针对性地提供了实用的应对之策,比如如何面对家人的经济封锁,如何不被亲情绑架,如何处理逃离家庭后的孤独感,如何在家人恶意侵扰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落入对方的陷阱等。对于每一个被家庭所伤的人,这里是被家庭操控的终点,也是治愈自己人生的起点。从逃离不健康家庭的那一刻起,我们会逐渐变得强大,最终拥有让任何人都无法伤害自己的力量。
作者简介
雪莉·坎贝尔(Sherrie Campbell),美国临床心理学专家、励志演讲者,拥有超过20年的临床技能培训经验。她为成人和青少年进行心理治疗,针对抑郁症、童年创伤、人格障碍等问题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陪伴许多人走出人生低谷。
目录
前言
自序 设立界限:你必须做的事
第一部分 全然接纳自己的决定
第1章 切断联系是一种自我保护
第2章 为什么在逃离后会感到痛苦
第3章 建立边界是生命中的大事
第4章 对悲伤的迫切需求
第5章 逃离带来的社交失落感
第二部分 逃离,是治愈的开始
第6章 关于自我怀疑和“我不配”
第7章 有毒的羞耻感从何而来
第8章 抛开有毒的羞耻感
第9章 如何应对逃离后的孤独
第10章 打破限制,习得未来所需的能力
第11章 同理心和自我爱护:从表达自己到爱自己
第12章 学会脆弱,才能拥有深刻持久的关系
第三部分 实用的善后方法
第13章 提防家人们的“怀恨在心”
第14章 如何处理二次虐待
第15章 分离后的虐待
第16章 保护与无毒家庭成员的关系
第17章 自立带来自由
致谢
序言
在心理治疗中有个普遍
的现象:很多严重的心理问
题,大多起因于来访者的心
理边界被父母、伴侣或其他
家庭成员肆意侵犯,从而产
生极大的精神痛苦。这种痛
苦,通常是强烈而失调的,
具体体现为心理上的绝望、
抑郁、持续担忧或焦虑。如
果你也是其中受伤害的一员
,就会发现自己为了求得生
存,不得已陷入了自我怀疑
与自我牺牲的模式——你会
放弃自己的需求,抑制自己
的快乐,失去对自我主张的
坚定控制,你的自信心在不
断削弱,并且一再违背自己
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作为一名研究自恋心理
的专家,我常会遇到一些人
,他们困扰于伴侣或家人的
虐待、忽视、压制、操纵、
漠视、控制和蔑视,并长期
饱受折磨。当一个人生活在
这样的家庭中,当本不该被
触碰的边界屡遭侵犯,无形
中也按下了他们困难生存模
式的开关。他们会不惜一切
地表达忠诚,会背负起旁人
不切实际的期望和责任,会
故意自毁或自我克制,会表
现出强烈的愤怒或对情绪强
烈的抑制。这些不良模式形
成于儿童核心意志发展的早
期——当情感需求得不到充
分满足时,有害的经历就构
建出了儿童自我概念(连同
生理习性与性格构成)的框
架——形成了对熟悉的、来
自家庭威胁的自动反应。
也正因此,我非常欣喜
于我的同事雪莉·坎贝尔博
士写出了这本不同寻常的书
。在书中,她的主张清晰、
有力、富有创见性,这是她
的职业经验与亲身经历带来
的双重智慧。雪莉让我们看
到了她本人生活中的挑战,
其中既有痛苦的挣扎,也有
坚定的力量,同时,她还分
享了一些大胆而必要的策略
,有了这些策略,就可以健
康地校准内心的思维模式。
雪莉提醒我们,不存在完美
的家庭,那些让人痛苦的家
庭问题,很可能在发生很长
时间后还阴魂不散。她告诉
我们,虽然冲突和分歧是人
类互动的一部分,但我们必
须对可谈判的冲突和有毒关
系进行区分,为了情感健康
和幸福,必须对后者设定界
限。
这本书对于设定界限很
有帮助:它教我们重新思考
与有毒家庭成员的接触频率
和程度。雪莉道破了很多人
遭遇的最激烈的矛盾,以及
他们所忍受的最痛苦的秘密
,她邀请你打开一扇门,进
入一个新的世界。在这个世
界里,你的伤痛会得到接纳
与善待;在这个世界里,你
不必一直“寻找丢失的心”,
终于可以“握住笔杆,书写
自己的人生”。
多年来,雪莉一直以专
家、顾问和心理治疗师的身
份从事临床实践,并著有几
本心血之作。在本书中,她
给出了很多非常实用的指南
,它不仅会让很多人产生共
鸣,还会为那些长期铭刻在
你记忆里的创伤提供有效的
治疗。这些治疗策略,可以
将破坏性的生活模式转变为
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模式。
如果你正在应对有毒家
庭带来的一系列挑战,或者
正在处理一段有毒关系带来
的余波,那么,我极力推荐
你阅读这本书。书中的内容
定会让你有醍醐灌顶之感,
并释放你的情感,让你恢复
活力,重获人生的掌控权。
——国际畅销书《关系陷
阱:如何与自恋的人相处》
作者
温迪·T.巴哈利(Wendy
T.Behary)
导语
大胆挑战“逃离家庭”这一争议话题。面对不健康家庭,感化、控诉、报复都无法真正解决问题,逃离是仅有的自由之路。逃离并非背叛,而是为了终结伤害,更好地关照自己。
强大的可操作性。作者雪莉·坎贝尔博士作为家庭关系领域的专家,同时也曾是不健康家庭的受害者,丰富的诊疗经验与亲身经历让她更加熟知这类家庭的运作原理,总结出的方法也更加实用高效。
是心灵的治愈,更是人生的重建。一个成功逃离病态家庭的人,不会再将不健康的模式延续到后代身上,也可以在友情、爱情等其他亲密关系领域游刃有余。
精彩页
第1章 切断联系是一种自我保护
这是你必须做出的决定
我们为什么要逃离家庭,以此切断和有毒家人的联系?
答案很简单:为了保护和解放自己。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个艰难的决定,因为担心会伤害到自己的家人,或者让他们生气。但我要告诉你的是,你做出这样的决定,并不意味着你对家人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正相反,你是在为自己做一件必要的事,只有这样做,你才能获得解放。当然,解放的过程不会像童话那样美好,它不可避免地有着丑陋和痛苦的一面,所以你更要时刻牢记——你这样做是为了照顾自己,也只有你,才能给自己有效的保护。
我们要逃离的也许是父母,是兄弟姐妹,是已经成年的子女,或者是其他亲人。之所以决定和他们切断联系,原因基本相同,是要在你与这些有毒的家人之间建立一道隔离墙,避免再遭受如下伤害——
·情感上的虐待和操纵,包括篡改事实、煤气灯操纵、撒谎、诽谤、心理投射、三角关系、歪曲事实、指责、羞辱、排斥孤立、强加罪责、小题大做、爱意轰炸、情感回吸、监视、侵犯、控制或异常热衷于争论。
·经济虐待。
·身体虐待。
·性虐待。
·成瘾和疏于照顾。
·冲突或对立的价值观。
·界限不清。
·一贯缺乏尊重。
·不忠诚,也不诚实。
·拉帮结派,比如唆使整个家庭集体孤立某个成员。 ·散播流言蜚语。
以上与家人断绝来往的原因,解释了你“为什么”必须这样做,希望这些理由能让你感到一些被理解的安慰,同时也让你知道自己并不孤单。知道“为什么”通常比知道“怎么做”更容易让人接受,毕竟“怎么做”意味着要采取行动,而在情绪化的状态下,人对于行动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恐惧和焦虑。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有毒的家人知道自己要切断关系呢?你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进行一次谈话。
·写一封信,详细说明你的决定。
·不加解释,直接离开。
·不再联系。拉黑、删除对方所有联系方式。
你可以给自己一点时间,考虑如何以最简单的、对自己伤害最小的方式切断联系——虽然这样做不一定能杜绝冲突,但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写下你为保护自己准备采取的措施,可以写得具体一些,比如:你在保护自己免受什么样的伤害?你想把什么样的行为赶出你的生活?从本质上说,你是在列出自己如何从“断绝”中获益。
在阅读本书的全过程中,你都要牢记自己给出的这些答案,以此帮你下定决心消除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
自我治愈 Tip
不存在完美的切断联系的方法。关键在于,如果你真的需要切断,那你就必须这么做。
有毒人群的定义性特征
想要更全面地了解家庭成员,就需要先学会甄别一个人是否具有“有毒”的特性。
比起《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中学术性的描述或诊断,我更喜欢用“有毒”这个词来总结这类人。有毒的人会表现出《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中不同B类人格障碍者所具有的特征。你可以通过识别有毒家庭成员的特性,更深人地了解你正在与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打交道。这些特征足以证明你的家庭成员确实有毒,而并非你过分敏感或想象力丰富,尽管他们很希望你这么以为。以下就是有毒家庭成员会显露的特征,他们每个人都可能符合以下中的几条:
·必须做众人关注的焦点,否则就会不舒服。
·情绪总是迅速转换。
·举止夸张。
·过度关注外表。
·不断寻求保证或认可。
·对批评或异议过分敏感。
·对挫折的容忍度低。
·易做出草率的决定。
P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16:4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