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弗朗兹·博厄斯之谜(因纽特人北极与科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加)路德·穆勒-威勒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介绍人类学家弗朗兹·博厄斯早期学术经历的传记。作者路德·穆勒-威勒通过梳理研究博厄斯于1883-1894年出版及发表的关于因纽特人和北极的作品,还原了后者最重要的一个人生阶段,即在这十年中,博厄斯的研究从自然科学转向人类学、民族学、地理学、民族志、语言学等研究,从而成为美国人类学和语言学的奠基者。
1883-1884年,博厄斯参加了对加拿大巴芬岛地区的探险活动,在那里他试图解释极地环境对因纽特文化的影响,同时就个人兴趣而言,他由此彻底转向人类学。本书重点围绕博厄斯的这次北极考察展开,将考察起因、经过与取得的成果,按时间顺序一一呈现。书中还附有大量的照片、素描、地图、家庭信件等一手资料,其中部分为首次公开。作者利用博厄斯早期的德语作品作为研究资料,弥补了以往主要依靠英文资料进行研究的不足。
作者简介
路德·穆勒-威勒(Ludger Müller-Wille),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地理系退休教授,德国明斯特大学民族学博士,曾担任国际北极社会科学协会首任主席,拉普兰大学北极中心教授和主任,第四个国际极地年加拿大全国委员会咨询理事会成员。研究方向包括种族认同、文化接触、北极研究历史、人与环境关系等。
目录
绪论:弗朗兹·博厄斯、因纽特人、北极与科学
1.“土地与人的基本关系”:地理和民族学范式
2.早期地理研究(1881-1883):居住在北极的因纽特人
3.北极研究与公众化(1883-1885):德国和美国发表的文章
4.与因纽特人和捕鲸人一起生活(1883-1884):“我现在真的就像一个典型的爱斯基摩人”
5.地理学和民族学之路(1884-1886):因纽特人、环境和信仰
6.美国时期(1884.9-1885.3):寻找科学依据和回应
7.重返德国(1885.3-1886.7):探索和验证地理学的学术追求
8.巴芬岛调研和因纽特人地名(1885):专注地图设计和语言学习
9.变化莫测的北极地理(1886):景观和人类居住
10.定居美国(1886-1888):民族学和地理学著作
11.因纽特人的故事和词汇、北极冰和气候(1887-1894):文化、语言和自然评估
12.博厄斯的后世影响:知识、科学和普遍平等
致谢
人员列表
参考文献
序言
弗朗兹·博厄斯被誉为北
美人类学建立的核心人物。
他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的学生遍布美国各地,这些
学生或建立人类学系,或任
职人类学系,或供职于博物
馆,或在政府部门任职。他
的部分学生名单读起来就像
20世纪著名人类学家花名册
:哥伦比亚大学的鲁斯·本
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
),布林莫尔学院的弗雷德
里卡·德·拉古纳(Frederica
de Laguna),西北大学的
梅尔威勒·赫斯科维茨
(Melville Herskovits),华
盛顿大学的梅尔威勒·雅各
布斯(Melville Jacobs),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尔
弗雷德·路易斯·克罗伯
(Alfred L.Kroeber)和罗
伯特·罗维(R.H.Lowie),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玛格
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巴纳德学院的格
拉迪斯·理查德(Gladys
Reichard),芝加哥大学、
耶鲁大学的爱德华·萨丕尔
(Edward Sapir),印第安
人事务局的鲁斯·安德希尔
(Ruth Underhill)。
博厄斯在他的研究与出
版物中提出了人类学的核心
概念与方向:文化概念,文
化相对论,关注个体,研究
语言,收集可以反映文化的
神话和故事,研究作为文化
价值核心的宗教和仪式,注
重深入田野调查。博厄斯强
调,搜集详细数据是文化科
学研究的基础。他避开了宏
大的理论,比如19世纪的文
化进化论,这一理论按蒙昧
、野蛮、文明将社会划分为
不同等级。博厄斯摒弃等级
社会分类,强调收集文化细
节成分的重要性。
博厄斯坚定地认为人人
平等,坚决维护妇女权利,
提倡社会公平和种族平等。
20世纪30年代,博厄斯疾
病缠身,心脏病发作刚刚恢
复,他就不辞辛苦地工作,
对抗“北欧无稽之谈”(即所
谓的雅利安人优越论)。他
整理了在职业生涯中收集的
关于移民及其子女体质测量
的数据,以表明体质类型不
是由假定的种族类别确定的
,而是随着营养和生活环境
的改善而改变的。作为一个
受人尊敬的科学家,博厄斯
要确保他的声音能够被清晰
地听到。他利用讲坛向专业
观众和大众媒体阐述自己观
点,例如1931年6月他在美
国科学促进会(AAAS)发
表了关于“种族与进
步”(Race and Progress)
的主题演讲。他撰写了许多
公开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
是1933年3月27日写给魏玛
共和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
(Paul von Hindenburg)
阁下的公开信,他在信中表
达了对1933年3月23日颁布
的授权法(Enabling Act)
的看法,因为这部法规将立
法权由国会移交给以希特勒
为首的内阁。博厄斯是外国
流亡学者紧急救助委员会(
1933-1941)的创始人之一
,他竭尽全力将流亡学者安
置在美国各地的大学和学院
,这些学者大部分是犹太人
,还有一部分非犹太人。作
为救助活动的一部分,在博
厄斯帮助下,纽约社会研究
新学院成立了流亡大学。博
厄斯发表的文章《雅利安人
与非雅利安人》(Aryans
and Non-Aryans, 1933b,
1934a)被翻译为五种语言
,印刷在葱皮纸上,在德国
、奥地利、法国、瑞士、丹
麦、挪威和瑞典广为传播。
1942年12月21日,博厄
斯去世时,克洛德·列维-斯
特劳斯(Claude Lévi-
Strauss)正在出席博厄斯
为他举办的午宴。他后来回
忆说,他目睹了“19世纪最
后的知识巨人”的逝去
(1984:9)。当我们回忆
弗朗兹·博厄斯时会想到:
北美人类学资深的标志性人
土;作为创始人,被誉为美
国人类学之父;领域中的巨
人。我们常常忽略,博厄斯
开始在科学领域崭露头角时
,虽然雄心勃勃、前途无量
,但工作末卜。多年来,博
厄斯一直努力寻找一份能让
他“在纷乱的世界中工作并
有所成就”的工作
[APS/FBFP,1883年6月4日写
给玛丽·克拉科维泽(Marie
Krackowizer)的信]。路德·
穆勒-威勒(Ludger
Muller-Wille)在这里所描
写的与他的早期作品
《1883-1884年巴芬岛因纽
特人中的弗朗兹·博厄斯:
期刊和信件》(Franz Boas
among the Inuit of Baffin
Island 1883-1884: Journals
& Letters, 1998)所描述的
一样,都可以将我们带回到
19世纪80年代,那个时候
年轻的博厄斯刚刚开启他的
科学研究事业,在他父亲雇
佣的仆人威廉·威克
(Wilhelm Weike)的陪同
下,于1883-1884年来到北
极巴芬岛,对当地因纽特人
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科学考察
,这也是他人生当中的第一
次科学考察。
博厄斯越来越热衷于民
族学研究,但他并未放弃地
理学研究,他还为自己制定
了一个目标,即通过不断发
表学术文章使自己在领域中
脱颖而出。在离开巴芬岛三
年后,为了能在《科学》(
Science)杂志任职,博厄
斯来到了美国。在此期间,
他曾在纽约和华盛顿停留过
几个月;后来返回德国看望
家人并成功获得教授资格;
最后在1886年7月再次起航
前往纽约,在途中转向加拿
大西北海岸,开始了对该地
区的第一次实地考察。
1887年1月,从西北海岸返
回纽约后,博厄斯来到《科
学》编辑社,将文章《地理
学研究》(The Study of
Geography)交给期刊主编
霍奇斯(N.D.C.Hodges)
,两人共进晚餐,霍奇斯为
他提供了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34:49